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以后,更加注重內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在政府經濟管理中引入社會資本,能夠有效提高政府經濟管理的效率,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利用增長來促進發展,形成一種正向的良性循環。
我們一般認為,對于人類行為影響最大的是利益和社會關系。利益對于行為具有激勵作用,能夠產生持續的決定作用。社會關系是整體社會存在的一種形態,可以反映主體之間的聯系緊密程度。在社會關系的存在形式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本形式——社會資本。社會資本通過參與者之間的互相交流以及互換,發生一種社會關聯,進而產生利益共同體。社會資本有助于內部進行信息交換,提升經濟管理的效率,能夠促進創新發展,給參與的主體帶來利益上的增長。社會資本具有社會性,通過占用社會資本主體可以通過相互之間的信任、互惠的合作以及共享的機制來達到共同的期望,在獲取信息以及資源方面獲得更多的優勢。
我國正在強調地方政府的主觀能動性,作為地方經濟獨立發展的主體,地方政府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為了保持優勢,會采取相應的競爭、合作或者模仿的形式,采取多種互動的策略,因此在政府之間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如果政府的關系網絡規范有序可以有效促進資源之間的流動和配置,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獲得更加優異的經濟治理效果。但是,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還沒有達到和諧共生的狀態,因此出現了許多惡性競爭的現象,地方政府之間不計成本的競爭,出現了很多重復性建設,分割市場造成貿易壁壘,不負責任的行為普遍存在。這種政府之間的惡意競爭,必然影響到公眾利益的實現以及經濟的健康發展,對于政府的經濟管理績效水平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克服地方政府的偏私行為,預防地方政府間扭曲的關系已經成為我們現在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通過研究發現,地方政府在經濟的管理活動中,存在著比較密切的關聯活動,這種觀念活動均為社會資本的存在留下了極大的空間,使得擁有的主體能夠獲得相應的收益,社會資本能夠克服政府之間的扭曲關系,增加當地政府的收益,最終提高地方政府經濟管理績效水平。因此我們必須對于社會資本進行重視,在相互關聯的網絡中地方政府要對社會資本進行充分挖掘和運用,這樣才能夠克服在經濟發展中政府之間所形成的各種扭曲關系,促進當地政府在經濟管理活動中形成與社會資本之間的最優關系,這樣才能夠提高政府經濟管理的績效,對于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地方政府不可能脫離人的因素單獨存在,因此在現實制度中,存在著許多對于地方政府官員的各種制度約束,這樣就形成了各種的關系結構。每一個行動者的位置都可以通過具體的行為習慣以及文化等等表現出來,尤其在我國,更加注重傳統之間的禮儀文化,地方政府官員之間的聯系是容納社會資本的有效保障,這種相互關聯的既成事實,為容納廣闊的社會資本提供了想象的空間,也創造了相應的條件。
社會資本是治理地方政府扭曲關系的重要資源。在社會關系中,信任是對于彼此主體的依賴程度認識以及對于未來合作的一種承諾。這種承諾具有可傳達性,可以通過參與者來進行表達。地方政府正處于這種網絡節點之上,如果按照互相期待的原則進行辦事,那么就能夠克服地方政府的扭曲關系,促使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進行真誠合作,這樣就能夠預防各種機會主義。其次,在自發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形成長期互惠的合作機制,這就是社會資本在進行運行的產物,它可以增加合作者之間的信任感,實現多方的共贏,避免形成各種扭曲關系?;谏鐣Y本之下的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必然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能夠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達到收益增加的目的,這種合作關系形成以后,地方政府會可以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然后結合自身的優勢特點,通過各種橫向分工以及垂直方向的合作,建立經濟之間的紐帶關系,統籌發展各種經濟資源,促進經濟建設參與者的共同獲利。最后,這種價值觀是一種共享發展的價值理念,是每個參與者進行交流之后得到了共識,必須要尊重對方的正當利益,多個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會因為擁有共同的價值理念而消除。如果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的合作關系形成,那么就意味著兩者有了共同的目標,表明地方政府對于國家的宏觀政策進行了堅守,這對于保障政府的經濟管理績效具有重要價值。
地方政府在經濟管理政策中的扭曲行為,國家可以通過強制性措施來進行克服,但是這必然付出高昂的代價。社會成本在參與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中,固然也需要成本代價的付出,但是他們之間合作的基礎是信任,并且包含互惠互利這一社會資本關系,這種關系一旦形成,并形成便成為一種資源聚合體可以進行重復使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社會資本具有一勞永逸的價值,本身是幾乎沒有成本的。這種效率的優勢可以使得地方政府在克服經濟政策的扭曲關系時,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另外一方面來說,社會資本也是能夠預防發生沖突的有效保障,參與到網絡之中的地方政府,由于自身信譽制度的擔憂,因此可以克服在經濟管理政策中損人利己的行為。這種經濟秩序能夠促使合約各方遵守各自規范,保障政府關系和諧有序,社會資本在質疑行動中發揮比較大的效率價值優勢。同時社會資本可以約束自我執行,信譽機制只是一種隱性激勵制度,能夠保證合約各方的動機與行為,參與到網絡連接各方的主體以后基于自身的角色相互連接,形成一定的預計期待,選擇能夠履行合約、不對對方進行欺詐的行為。這種自我約束的行為,意味著不需要外力進行監督,具有較高的效率優勢。
社會資本可以通過外力的因素來加快生產速度,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與之相伴有諸多因素。下面是最為重要的三個因素,用來探討社會資本與地方政府之間和諧關系如何生成,這樣才能夠提升國家經濟治理的效率。
社會資本與地方政府之間要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這樣才能建立信任的基礎,廣泛開展合作。在經濟領域,社會資本要想和地方政府之間達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必須要確定以下兩個觀念:第一,需要把高度提升到全國統籌經濟建設上來,加大對于地方之間理解共贏含義的認知。每一個國家經濟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所管轄地區經濟的簡單疊加,每個地區的經濟要素,如果結合成一個系統,就會表現出孤立的狀態,形成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現象。地方政府一定要以經濟大局為重,明白國家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意義。在維持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將維護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經濟穩定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標。特別是預防碎片化建設以及重復建設的浪費行為,進行優良的政府經濟治理。第二,是樹立正確的大局觀念。政府服務的市場不僅是當地的企業,這是政府的一個執政基本理念。任何一個地方的經濟系統,只有通過與其他系統之間的合作,建立經濟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系,才能在互動的經濟發展中,強化資源的優化配置,獲得利益的共享,這也是促進地方政府進行誠信合作,擴大社會資本的基礎。
地方政府的充分參與能夠促進社會資本的積累,因而產生最優的政府經濟管理績效。具體來說,社會資本要促進主體之間發生互動和連接,需要充分參與社會資本的積累以及強化之間的過程,這也是政府能夠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的前提。社會資本的信任以及合作機制也必須要有主體的充分參與,地方政府參與社會資本的深度越深,就越有利于自身結構的發展,使得能夠充分調動資源,加以利用。因此地方政府要拓展各種資源參加經濟建設以及經濟協作,創立政府之間的合作模式。我國當前環境之下,政府之間的合作會議與合作論壇普遍展開,這些都是政府層面上的互動與協商平臺。建立這種平等的對話關系,形成了社會資本聯系,對于國家在經濟治理過程中追求的跨區域資源協調發展、共享共贏社會資本都是非常關鍵的途徑。
我們必須尋找到社會資本提升和利用的機制,為社會資本所提供的合作基礎進行保障。制度就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合作關系的框架,必須要按照行動準則辦事,主體不能夠隨心所欲或者是對準則進行干涉。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制度是利用社會資本的最重要路徑因素。在所有的制度設計中,法律制度具有最高的權威性以及穩定性,因此社會資本的生成和積累需要法律制度所保障。法律制度明確的話意味著地方政府對對方的行為有了明確的期待,為地方政府的精力治理行動提供了方向以及遵守的準則,其他的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提高了政府經濟治理的績效水平。
我國整體幅員遼闊,和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在實現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效果更為明顯,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作用更加關鍵,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水平直接決定當地居民的福祉。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社會資本,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在協調地方政府關系以及提高政府經濟管理績效方面的作用,通過相應的機制消滅社會資本的消極作用,使得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績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