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東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36)
根據法律條文規定,作為施工企業,應該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去進行合理的申報與納稅操作。但市場競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中標項目,其資金相對來說比較緊張,利潤空間局限性大,有時還會出現提前虧損的狀況。施工操作之前,需要綜合掌握稅收法律內容和法規內容以及政策內容等,之后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進行施工企業納稅籌劃,最大限度上促進企業發展效益的提升。
1.施工企業所承擔的稅種數量比較多。施工企業和小型企業之間的差異性較大,施工企業經營過程中稅收種類繁多,并且計算過程相對來說很復雜。從實際角度進行分析:第一,施工企業核心業務,就是施工業務,施工階段存在增值稅納稅內容和資源稅納稅內容;第二,在上下游合作方進行合同簽訂的時候,均會涉及到多項內容;第三,旨在促進一切施工業務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并完成物資采購、施工直接成本結算和其他直接費投入等,其中會涉及到進項增值稅內容和銷項增值稅內容;第四點是施工企業平穩運營階段,還有重要的個人所得稅稅款和企業所得稅稅款以及城建稅稅款和教育附加費稅稅款等。針對上述稅種要素,身為施工企業,可以憑借不同類型納稅環節空間,循序漸進地進行稅負抵減。最為常見的就是在施工分包經營模式之下和施工承攬經營模式之下,施工企業需要科學地進行營業額合理分配和利潤科學規劃。企業與分包商二者進行施工材料選擇和供應,以及工具選擇等都是典型案例。
2.施工企業建設的是資金大的項目。施工企業因為本體具備工序復雜特點和生產周期長等特點,固定資產種類與企業行業種類相比,數量多且投資巨大,并且固定資產占總體資產的數量比率很高,核心要點涵蓋了房屋建筑內容和機械設備內容以及辦公用品內容,而交通工具內容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固定資產折舊所涉內容繁多,抵稅項目也十分之多,企業務必將納稅規劃視為重點。施工企業實際上歸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范疇之內,施工人員數量多,所以,其間所涉勞務費用也就隨之正比增加,企業科學有效地進行勞務報酬分配十分重要。與此同時,要同時注重企業、員工雙方的納稅情境,統籌規劃階段,需要對所得稅進行最大限度上的降低,達到雙方利益保障目標。施工企業經營階段,還包括諸多其他直接費和間接費,企業都應對此重視。
身為施工企業,要保障施工進度達標和施工質量達標,務必按照計劃進行操作,應該在籌集借款費用的同時進行資本化分類與費用化分類,借款費用化部分主要是被直接性地納入到財務費用整體之中的,而損益部分會明顯減少當前利潤。與之對應的資本化部分,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成本。費用化處理模式和資本化處理模式,會使得最終企業所得稅納稅額出現較大區別。
1.合法性原則。稅收籌劃階段,應該按照原則形式,企業一方要根據稅法規定訴求,最大限度上履行稅收義務,享受稅收權利。換個角度而言,即為在合法原則之下分析繳稅款不同模式。
2.效益最大化原則。稅收籌劃核心目標,總的來講,就是要使得納稅人可支配利益實現最大化,也就是施工企業效益最大化。身為納稅者,不僅要分析節稅,還要充分地去分析納稅者本體綜合經濟利益最大化問題。
3.穩健性原則。納稅人節稅利益和風險呈正比,前者愈大,后者就愈大,利益與風險并存,不同類型節減稅收方案中均存在一定風險,最為常見的已涵蓋了稅制風險內容、市場風險內容和利率風險內容以及債務風險內容等。稅務籌劃需要在節稅利益和節稅風險之間進行有效權衡操作,目的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保障財務利益達到預期的指標。
4.節約性原則。稅收籌劃可以使得納稅人獲得一定利益,但無論是內部籌劃形式,還是外部籌劃形式,均需要消耗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以及物力資源,此時的稅務籌劃,要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籌劃成本。作為納稅者一方,可選擇的節減稅收模式與稅收方案可謂多種多樣,稅收籌劃的節稅方案選擇階段,要盡可能地簡單與便捷,越簡單、越便捷就越能達到要求。
1.稅收籌劃方面。按照稅法基本要求規定,施工企業稅務項目,實際上歸屬于建筑業稅目范疇內,基礎性稅率定額為3%或10%。但是因為業務運行模式各不相同,部分企業納稅過程中,可以根據稅率更新業務和稅收優惠業務實施稅負計算操作。最為常見的例子為,僅單一負責施工組織業務和施工協調業務,按照稅法規定,假設施工部門在施工階段提供產品銷售和勞務銷售,那么此類部分應該征收相應額度的增值稅。還有就是企業本體內含相關設備款,此款項可以視為稅款額扣除項,內部控制薄弱企業,其在后續稅務核算階段要納入到正規體系之中,那么這就會造成稅金冗余增加。
2.企業所得稅方面。對部分施工企業而言,收入和費用按照會計規定權責發生制實施會計確認操作和會計計量操作,但是因為施工企業具備本體個性化支出和獨特支出,最為常見的就是工程周期長,跨年施工狀況時有發生,不同類型企業會按照施工合同詳情進行針對性收入方案制定和針對性費用確認模式制定。按照工程進度分期操作進行收支明確,最后根據合同內容加以確定。施工環節內所存在的費用項目列支和成本之間存在偏差,我國稅法中詳細說明了企業所得稅繳納中應該充裕著真實性要素和可靠性要素內容。當施工項目之中隨意出現費用支出現象,但是因為后續的延后態勢存在,真實發票尚未獲取,成本無法結算,那么企業當期時段的應納稅額度就會增加,企業當其所繳納所得稅相對來說比較高。假設企業所獲取項目票據存在內容漏洞現象和字跡不清現象以及成本日期不同現象,有時還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票據涂改現象和虛假票據肆意適應現象,那么就會嚴重影響企業所得稅情況,延遲納稅申報現象和企業應納稅額增加現象便會出現。施工企業外部所取不合法和不科學納稅票據,便會增加企業稅收風險。所以說,企業應該深度強化稅收法律思想,嚴格把關稅票各個環節,基于此,合理降低可控風險程度。
作為施工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借助《稅法》規定的稅前扣款項目和政策,包括免稅政策和減稅政策等。稅法中明確描述了實際中確定出現的且合理的職工薪酬,此項費用可以在稅前加以扣除。需要注意的是,公益捐贈在當前利潤總額12%標準范疇內的部分可允許稅前加以扣除,廣告費用在年度營業收入15%范疇內可以進行稅前扣除操作,超過15%額度部分可以轉到次年進行稅前扣除結算。業務招待費用按照整體費用的60%部分進行稅前扣除操作。企業一方,在會計準則范疇內按照本體情況科學提出不同損失準備和折舊攤銷,更好更優地增加稅前扣除資金額度,之后在此基礎上降低所得稅繳納額度。
存貨計價模式中,會計準則已經明確規定,通過不同類型存貨計價模式計算后,會得出不同類型存貨成本結果,隨之影響施工企業凈利潤結果和企業所得稅額度結果。特別是施工企業存貨數量較多,金額相對來說比較大,存貨計價模式選擇十分重要,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所得稅金額結果。所以,施工企業應該最大限度上分析施工企業本體存貨狀態以及現存特征,篩選正規的存貨計價模式和發出模式,針對施工企業成本費用稅收籌劃,操作方案一定要具備針對性,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多方考慮,穩步提升納稅籌劃質量和納稅籌劃效率。
1.承包方式優化。承包方式上,以包工包料模式為主,按照包工包料模式收取料工費,然后全額繳納稅款,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計稅依托實際上是營業額。施工企業與建設單位一方簽訂綜合性正規工程承包合同,防止甲供料現象出現。建設單位通常都是從市場上購買材料價格十分之高,此種狀況存在,造成施工企業計稅依據提升,但是企業此時可與材料供應商之間建立長期合作關聯性,獲取優惠價格,之后在此基礎上降低稅款依據以原材料價值為主,實現優質的節稅。
2.簽訂合同方式完善。簽訂總分包合同,防止承包合同簽訂現象出現,按照稅收條例規定要求標準,施工總承包征稅,期間有工程分包狀況的,分包單位一方需要承擔的稅務,總包單位代扣代繳全權負責,總包單位根據施工項目總結算值扣除分包值之后余額合理繳納增值稅款項。施工企業競爭可謂愈演愈烈,部分企業施工任務明顯不足,部分閑置,旨在提升設備利用效率,應該借助閑置去分包施工任務,經濟合同簽訂階段,注意合同的類型和征稅稅率詳情,假設簽訂勞務合同分包合同階段,根據建筑安裝稅率進行征收,簽訂租賃合同階段根據租賃額度征收,因此應該最大限度上簽訂勞務合同。
施工企業稅收籌劃模式多種多樣,首先要重視其在財務管理的影響和積極意義,從不同角度進行模式總結。稅收籌劃應從總體角度分析外部市場現狀和法律環境現狀,為企業正確擴大外部發展空間,針對性地處理相關問題,為企業利益著想,結合實際現狀篩選出最適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