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 102442)
納木錯——用藏族語言表述的“納木”代表的意思是“天”,而“錯”則指的是湖,所以這個詞的整個意思指的就是“天湖”。她的蒙文名字叫“騰格里?!?。納木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以北當雄、班戈縣間。湖面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 940平方公里,被稱為西藏地區的最大的湖。該湖的平面總的海拔高度為4 718米,面積為1 920平方公里,約占西藏總面積的1/104。其系地質第三紀喜瑪拉雅造山遠動凹陷而成,為斷陷構造湖。湖水礦化度1.7克/升,屬微咸水湖。湖水湛藍清澈,水深30余米。湖中有石質巖島3個,沿著到岸的四壁周圍山巒陡峭,石頭散落零星分布。在該島的東南方向裸露在水中的半島,根據所屬巖性判斷為石灰巖,在長期的溶蝕下,不斷形成了獨特的地貌,即高原巖溶。而這一地貌通過具體細化,主要包含石林、溶洞以及天生橋等。正是因為天湖——納木錯的水源關鍵性補給和充盈的源頭是念青唐古拉山以及一些地勢較低的山丘陵上的積雪通過不斷融化而成的雪水,所以沿著納木錯湖就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河流和小溪注入其中,在這些河溪中比較大的是則曲、昂曲、羅薩河等等。不過,每當冬季來臨時,整個水源的補給源頭的雨水就會中斷,湖面相較于其他季節將會大幅度縮減。因為在每一年的10月20號以后,整個湖面的水就開始慢慢地結冰,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結的冰就開始慢慢地消融直至消失,而整個結冰期時長是半年左右。當湖面結冰后,湖水就處在封凍的期間,這時所有的人和牲畜都可以在冰面上行走往來。因為“天湖”納木錯在進行分類,它屬于斷層的凹陷湖,不過時間倒回到第三紀的喜馬拉雅開始運動的時候,這個納木錯湖就出現過非常巨大的斷裂凹陷現象,湖四周的山地和河川不斷地泄入,逐漸就形成了比較開闊也比較深邃的湖泊。而時間到了第四紀的時候以后,正是由于青藏高原整體的不斷抬升和氣候的不斷變干,所以導致整個湖面的面積逐漸縮小。而目前這個湖的外圍仍然還留存著3條非常清晰的古湖的湖岸線,這3條岸線中最高的一個層級的高度比現在的湖岸線還要高80米。除此之外,在納木錯,還蘊含著非常豐富的魚類資源,特別是當天氣非常晴朗、風輕云淡的時候,整個湖面平靜得猶如一面鏡子,而且清澈見底,能夠見到成群結對的魚類在湖水中游來游去,而比較常見的魚類是細鱗魚和無鱗魚。每當到夏天的時候,在湖島和濱岸的淺灘上面就會出現很多的赤麻鴨、魚鷗等種類的候鳥為了躲避嚴寒而棲息在這個地方。在湖泊的附近的湖岸線邊上都長有豐美的水草,這也是藏北地區最優良的主要牧場。
1.客源優勢,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根據2006年的《環球游報》相關報道,包含中國的31家都市類方面的報紙聯合主辦,在以“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為主題的評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除了西藏自治區的珠穆朗瑪峰,還有納木錯都名列評選榜之上。在很多旅游者的內心當中,有很多值得向往和肯定的西藏圣湖,不過最引人入勝和來游人數最多的當屬納木錯圣湖。所以,納木錯顯然變成了西藏圣湖一張突出的名片。西藏自治區當地旅游局的數據統計表明,現在到西藏旅游的人中的99%首選旅游地都是拉薩,也是他們選擇赴西藏旅游的最重要的目的地。同時,地處拉薩市當雄縣內的納木錯在最近幾年也成為拉動拉薩旅游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和拉薩游的重要目的地。由于國家對西藏旅游景區的宣傳力度的加大,每年景區的游客人數呈現20%的遞增態勢,2014年,納木錯共接待游客71.25萬人,旅游門票收入6 354萬元;2015年,接待游客77.6萬人次,同比增加31%,實現門票收入7 531萬元,同比增長16%,均創歷史新高。為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到納木錯游玩,拉薩市旅游局面向廣大游客和市民推出了納木錯一日游、轉湖兩日游等5種旅游專線產品,同時開通拉薩市區至當雄縣納木錯景區的直達專線汽車。
2.地理優勢,以及明顯的區位優勢。因為納木錯所在的區域是屬于高原地區,這種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廣人稀,同時工業化程度也是非常低的,基本仍保存著原始的自然狀態,而這種形式的環境對很多產業的發展形成阻礙,不過在面對那些對自然回歸有很強烈的體驗的游客就會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3.旅游資源豐富。位于高海拔地區的納木錯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十分獨特且豐富,從外部感觀可以看到納木錯就猶如一個安靜側臥的金剛度母,納木錯的四周風光旖旎,南邊有18道梁,如烏龜梁、孔雀梁等,而在它的北面分布著18個島,如黃鴨島、鵬鳥島等,在湖的四面還坐落著4座寺廟,具體分布是在東的扎西多波切寺,在西的是多加寺,在南的是古爾瓊白瑪寺,在北面的則是恰妥寺。每個寺廟代表著一種佛宗意蘊,所以它們分別意涵著慍、權、怒、勢。而在寺廟的墻壁上面留存著很多佛像,都是渾然天成的,沒有任何人工的痕跡。根據有關傳說納木錯乃是帝釋的女兒,念青唐拉的起源所在,因此很多信奉佛教的信徒們都會把納木錯當作一個必須要去的神圣地方,自古至今香客絡繹不絕。位于湖中的5個島嶼非常鮮艷突出地立于萬頃碧波當中,被很多的佛教徒傳揚說是五方佛的化身。所以,凡是去納木錯湖去朝佛敬香的人都是非常虔誠并且頂禮膜拜的。在五方島中,體積最大的就是良多島,它的面積是1.2平方公里,外圍還有形成的5個半島,從所處的方位凸入相應的水域當中。5個半島中最富有盛名的是扎西半島,該島上的石柱和奇峰都紛雜林立著,一些壯如象鼻,酷似人的形體,還有的像松柏,姿態各異,惟妙惟肖。同時,在島上還能隨處可見很多幽靜的巖洞,巖洞形態各異,洞口的外形有些是圓而洞淺短,而有些就非常的狹長,像地道,同時還有一些巖洞的上面會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就自然而成為天然的天窗,在有些巖洞中,隨處散落著很多的瘤鐘乳石。因為島上布滿著嶙峋怪石,零星散布著峰林,在峰林和峰林間會有天然而成連接的石橋,形成了獨特異彩的巖島地貌,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
1.“天湖”納木錯旅游景區的旅游產品文化宣傳不到位。西藏的高山、湖泊都極具非常古老的色彩,因為這里充盈著一些古老的傳說,所以帶有很多獨特的魅力和風采,同時還非常具有神秘的色彩。在這里生活的人們都保留著一些傳統習俗,如以磕長頭、轉經、祈禱等形式的活動來傳達一些相應的心情和心理活動,具體如有的形式表示無比崇拜,有的表示敬畏。而其中對游客具有非常強烈的吸引力的風俗是一些極具高原特色的,還有一些信仰表達的形式的行為如朝禮神山、圣湖。而到達旅游景區的游客除了徒步欣賞天湖的美景,看看清澈的湖水和高峻的雪山,花錢騎騎漂亮的牦牛,沒有讓游客體驗到納木錯天湖的與眾不同,特別是給部分旅游造成了號稱天湖的納木錯與別的高原湖泊沒有異樣、特色,往往會產生對比來前的期望充滿遺憾和失落,游客對于“天湖”隱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無法感知和體驗。
2.行業服務整體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旅游事業的蒸蒸日上和繁榮,旅游行業隊伍的整體素質難以適應發展需求,目前主要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于缺乏強烈的職業理念、較低的服務水平、缺乏強勁的創新觀念等,正是因為該行業的整體的素質和服務水平不太高,所以導致很多優秀導游人才的流失,而且相應的機制和環境也不夠完善。
3.旅游基礎設施相對滯后。落后的基礎設施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等客觀因素的嚴重制約,“天湖”納木錯作為旅游景區,沒有相對集中的旅游景點,都是比較分散的,沒有相對系統現代化的交通網絡。而且整個區域內利于旅游發展的相關產業等級不高,主要有餐飲、住宿、娛樂、旅游紀念品等方面的服務保障明顯后勁不足,目前沒有設施完備的星級飯店和比較有當地特色的星級餐飲業進入,競爭力不強。旅游景區星級飯店的數量和規模均在低水平發展,飯店的家數、客房數、床位數及接待能力有限。在旅游紀念產品開發上,也沒有極具地域特色、易于攜帶,并且影響力較強的旅游商品的生產和銷售。
4.旅游產品單一,部分產品開發粗放?!疤旌奔{木錯旅游景區內仍側重大眾旅游的需要,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生態體驗型旅游產品較為貧乏。景區內現有的說明標志數量少,制作粗糙,內容簡陋,文字不規范,管理粗放,經濟效益差,生態旅游科技含量普遍較低。雖然自然和人文資源在國內都有突出優勢,但目前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粗放,缺乏與藏傳佛教、高原特色、藏民族文化相對應的優秀旅游產品。
1.政策支持帶來的機遇。因西藏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經批準納木錯為區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006年,在國家層面,也進行了大量資金的注入,共計3 504萬元。當地區政府也加大了財政投入,撥付專項資金388.4萬元,強力治污,加強自然區、環境管護,多措并舉,提升環保能力建設。在2008年的“十五”期間,國家進一步加大了財政投入,大約有1.2億元用于拉薩地區的拉魯濕地以及納木錯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工程建設的資金使用,同時還包括那曲中部草地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相關工程建設專項使用資金;在西藏環?;A工作和能力創建上,中央財政也注入了2 677萬元專款專用資金,西藏自治區的財政也投入了1 172.1萬元;在2011年,納木錯也被以“全國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名義納入到國家第二批項目名錄中。另外,拉薩市的當雄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也是拉薩市唯一的純牧業縣,有大量的游牧民族,適宜發展旅游業,自治區政府為發展納木錯生態旅游景區,投入援藏資金1.4億元。在2012年,自治區政府正式批準并實施了《西藏納木錯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在此之后及時成立了納木錯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管理委員會,該管委會的主要職責在于統籌保護試點區的生態、環境管護及相關項目工程的落地實施,并投入了項目資金5 626.37萬元,重點在于加強和完善退化土地生態修復工作、納木湖鄉的生活垃圾清理、轉運,加強清潔能源的推廣等九個具體項目實施。近年來,中央加大對西藏旅游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旨在重點加強西藏建設,并力爭將其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聞名于世的旅游圣地。2012年納木錯國家公園成為拉薩是首座國家公園,并開始掛牌,西藏自治區第二座掛牌成立的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是國際上平衡資源保護與利用最理想的一種模式,這種世界上最先進的理念已成功運用于西藏旅游實踐。
2.生態旅游成為一種新趨勢。近年來由于霧霾的加重,環境污染的加劇、亞健康等問題的出現,人們對于生態旅游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傳統的旅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高端需求,本質回歸的時代已經開啟。本質回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好玩”才是第一競爭力;崇尚自然、回歸人文。生態旅游是回歸自然、保護自然的一種新的旅游形態,是時下較為流行的一種新的旅游趨勢,是旅游產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全球絕大多數生態旅游目的地都是依托保護地建設的,其中80%以上是依托國家公園來建設的,這為納木錯國家公園開發生態旅游提供了良機。
1.“天湖”納木錯旅游景區中當地居民參與意識較弱且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幾乎全部的居民都沒有參與過一些比較專業的旅游方面的服務與技能的培訓,因此才導致當地在旅游服務方面存在著職業理念嚴重缺乏、較為低水平的服務、缺乏強勁的創新觀念等現實問題,所以當地旅游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本地居民對于旅游地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不強,正是因為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所以在納木錯畔出現了游販強買強賣、不合理的旅游商品和服務收費標準、當地居民環保意識低等嚴重影響和損害圣湖形象的行為。
2.西藏地區內其他高原湖泊的競爭?!疤旌奔{木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但與其相似的其他湖泊資源如羊卓雍錯、瑪旁雍錯、拉姆拉錯圣湖形成競爭。在三大圣湖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的基礎上,這些地區旅游業未來開發的相關配套設施都成為競爭的利器。這些湖泊資源由于其自身的神圣性以及其相似的高原湖泊景觀,會使得納木錯的吸引力被弱化,對于“天湖”納木錯旅游景區來說是十分強勁的競爭對手。
第一,充分加強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助推傳統旅游產品的更新升級。逐漸摒棄舊有的蜻蜓點水式的觀光旅游產品開發建設思路和意識,加強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深植和宣傳,進一步有效加強當地觀光旅游產品蘊含其中的真正價值。加強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具體措施如當游客游覽圣湖時,向游客進行圣湖美麗的神話傳說的解說,通過介紹讓游客深入了解藏民族關于神山圣湖方面獨有的觀念以及繞轉習俗,讓游客以體驗式的方式感受和認知并理解藏民族在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一些具體理念和相關的實踐活動,這樣可以有效激發游客自主和積極地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
第二,加大“天湖”納木錯旅游景區的宣傳力度。發展旅游業,宣傳營銷非常重要,在對“天湖”納木錯旅游景區進行有效營銷宣傳時,需要突出景區鮮明的主題,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和吸引旅游消費者對當地旅游產品的識別和記憶,進而成為當地旅游業主打的品牌效應,增強競爭優勢;在具體措施上,還需“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相互搭配宣傳,優勢互補,真正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向游客呈現當地旅游商品獨有的記憶和識別度,在大力宣傳的基礎上強化旅游消費者的記憶印象。
第三,加強“天湖”納木錯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增加旅游標識。如旅游解說牌、解說手冊,引入星級酒店的入住設施,以及國家規定的餐飲標準,旅游講解的電子語音解說系統,積極培養旅游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培訓旅游服務人員的文化知識和服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