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活動人員
自2007-2016年陜西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呈波動上升趨勢。截止2016年末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達到頂峰27.52萬人,正是不斷加強科研人員培養,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提供科研人才。
(2)R&D經費和R&D經費投入強度
為了推動陜西省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發展,陜西省在不斷加強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投入力度。2007-2016年陜西省的R&D經費投入在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121.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19.6億元,短短10年間增加了297.8億元,增加了約2倍,可以看出R&D經費投入強度總體呈波動呈現上升趨勢。
(3)全省科技成果登記數量
成果登記數量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達到最大值3407件。此外,科技論文總體呈上升趨勢,由2007年50226篇到2016年的74300篇。而出版科技著作種類2009年、2011年、2013年有所下降,但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說明科技成果顯著,科技資源不斷增加。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既需要科技創新來提供科學技術支持,同時也需要金融創新來提供資金支持。它們的耦合發展將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2009-2016年的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2016年達到頂峰,銷售收入為469.35億元,此外,2009-2016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有效發明專利數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10年略微下降,之后持續上升2016年達到最高峰為4226件,這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發展提供豐富科技資源。
陜西省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發展使陜西省的金融資源更為豐富,反過來金融資源又為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協調發展創造條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2007-2016年陜西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年末存貸款余額都呈上升趨勢,存款余額從2007年的8501.39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5707.3億元,增長了27205.91億元。貸款余額從2007年的5121.1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4224.3億元,增加了19103.14億元。并且每年的存款余額都大于貸款余額,說明陜西省的金融資源豐富,可以為陜西省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陜西省在推動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同時推動了創業風險投資的發展,創業風險投資行業機構數量、資本總量、投資金額等方面都呈現了較好的增長勢頭。此外,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也為推動陜西省創業風險投資發展邁上新臺階,為陜西省創業風險投資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隨著陜西省科技保險的產品種類日益增多、承保范圍不斷擴大、投保人投保意識不斷增強、投保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科技保險對科技型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科技保險為陜西省的科技型企業分散風險,科技保險補貼專項資金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保險資金支持,同時給予科技型企業極大支持。
陜西省作為一個大省,必須要積極響應政策,那么尋找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程度對接瓶頸就非常有必要,只有先尋找問題,才能找到解決方案。
陜西省科技企業信貸擔保機制不完善,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對資金安全的考慮需要科技型企業提供擔保。這類企業缺乏有形的固定資產抵押,多數資產為科研成果這類無形資產,而無形資產質押、評估、交易體系不健全,所以這類企業自身去擔保有一定難度,需要有實力科技企業信貸擔保為其提供貸款擔保服務。
就目前陜西省實際情況來看,還沒有建立起多層次金融體系來支撐科技創新。首先,科技型企業資金來源還比較單一,主要來自于企業自身和財政,且民間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渠道不暢通,規范性略差,也缺乏法律約束;其次,專門對科技型企業進行信用評估的機構少,而且科技型企業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成本較高。此外,科技型企業擔保體系不完善。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資金安全,往往需要通過抵押、質押、擔保來降低風險,而專門為科技型企業進行融資擔保的機構不僅少而且對企業要求高。
2016年陜西省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419.6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19%,其中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62.01億元。但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應用技術的問題十分突出。陜西省財政科技支出與投入不成正比,財政科技支出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部分財政科技支出后研究失敗,投入資金損失較大。
為了促進陜西省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模式發展,應該著力于營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完善頂層設計。包括以立法形式為創新活力的釋放提供制度保障,加強地方法制建設,讓制度和法治為陜西省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發展保駕護航;頒布多項與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發展相匹配的地方性財稅和金融政策,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鼓勵科技型企業創新。重視科研人才培養,注重強化人才激勵機制,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物質回報和精神鼓勵,留住關鍵人才,增強企業創新活力。政府還應完善與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協調發展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努力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
針對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科技企業信貸擔保機制不完善問題,政府應鼓勵采取多種措施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主要措施有投貸聯動、科技保險補貼。綜合運用融資手段,擺脫融資難困境。
(1)投貸聯動支持創新企業發展
陜西省的投貸聯動業務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陜西省要通過探索建立符合陜西省科技創新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模式,讓科技型企業的資金需求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供給更好地對接和匹配,促進陜西省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協調發展。這既有利于提升銀行業持續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金融供給能力,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又有利于促進銀行自身轉型發展。
(3)科技保險分散和降低科技創新風險
陜西省曾經就推出過科技保險補貼機制來鼓勵科技型企業參加科技保險,但與科技保險較發達的蘇州市相比,水平還有待提高。為了促進陜西省科技保險發展,分散和降低科技創新風險,減少企業損失,陜西省應簡化科技保險補貼資金申請手續,加大科技保險補貼力度,擴大科技保險補貼范圍,給予科技保險足夠的支持,間接來分散和降低科技創新風險,使銀行貸款額度提高。
陜西省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面臨極高風險,并且風險發生的后果科技創新型企業無力獨自承擔的,所以需要政府引導為科技型企業建立風險分擔體系,通過科技型企業、銀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投資機構來共同分擔科技型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通過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支持省內科技型企業發展,政府在科技型企業建立風險分擔體系發揮著引導和協調的作用,引導科技型企業、銀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投資機構通過合作來共同來分擔科技型企業的風險。
在促進陜西省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進行深度融合方面。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公眾對陜西省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共同促進經濟發展的認識。其次,健全陜西省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及兩者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科技政策、金融政策等協調配套,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最后,積極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來加速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深度融合。設立引導基金、投資基金來吸引社會資金、金融資本為科技型企業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提高財政科技資金的放大效應。
為了促進陜西省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耦合模式發展,可以聯合銀行、財政部、科技部、投資機構、擔保機構構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綜合服務平臺。首先,綜合服務平臺是一個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是建立在大數據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資源共享的一個平臺。其次,綜合服務平臺整合各部門的資源優勢,搭建起陜西省科技型企業與各部門溝通的平臺,六大部門相互合作共同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發展。最后,構建綜合服務平臺還應當提供特色咨詢服務,主要為陜西省科技型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政策咨詢、融資咨詢、借貸咨詢、技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