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直接導致了事業單位的變化,引起了事業單位性質出現了盈利性和公共性兩種。事業單位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已經不適合新時代下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增強自身競爭力,事業單位就有必要對內部財務管理進行改革,不斷創新方法,發展科學化、精細化的財務管理模式。
目前,一些事業單位存在著內控體系不完善現象,有財務管理隱患[1]。由于單位領導層對財務管理工作不重視,只是把財務當成服務型部門,導致了財務管理體系不健全,人員配置不足,甚至一些財務人員沒有專業的財務管理技能,人員素質差異較大,沒能明確到每個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另外,一些事業單位缺少有力的監督機制,由于管理層對財務管理不重視,監督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實際的效力。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事業單位內部的腐敗行為,一些財務人員利用手中權利為自己謀取私利,損害了企業的利益。一些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控體系,但卻缺乏一定的執行力,因此也不能起到良好的管控效果。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型的技術也應運而生,合理的應用新型技術能大大地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一些事業單位并沒有對新的科技進行很好地利用,仍是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技術相對落后。事業單位之所以缺乏活力是因為企業內部缺乏競爭和激勵制度,單位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較弱,導致了財務管理者無論是思想觀念、學習能力還是技術操作都滿足不了新形勢下的要求,逐漸的走向被淘汰的危險境地。
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財務管理精細化和科學化的關鍵。目前一些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對待預算的態度不認真,存在著糊弄現象。預算人員不能按照既有的規定流程操作,通常是憑靠自己的感覺或者既往的經驗,這直接造成了預算脫離實際,得出的結果也不準確。財務預算需要企業中每個部門和人員的配合,全員參與才能增加預算結果的可靠程度。一些事業單位往往只注重收入和支出兩方面的預算,對預算中的控制、編制以及預算結果的評價都做的不到位,造成預算過程出現的差距較大,造成了企業資源的浪費或者資金的短缺[2]。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精細化指的是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要精益求精,嚴格把控財務管理中的各個環節。財務管理精細化要實現管理的系統化,使得管理方式更加地專業,采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利用現金的財務管理軟件,讓企業的財務管理變得數據化。事業單位要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實時的創新,完善內部的評價機制,全方位地保障財務管理的合理性。財務管理要按照科學化的方式,融合現代的財務管理模式,建立適合本單位的財務管理體系。
1.專業。財務管理的專業化是實現財務管理精細化的前提。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應該是由具備專業財務知識的人員負責,明確管理分工制度,具體到每個管理者的義務和責任。
2.系統。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管理體系比較龐大復雜,需要每個員工的參與。財務管理的復雜程度要求著財務管理系統化,這樣才能使管理更加精細。
3.數據化。數據化能使得企業財務管理更加直觀具體。數據也是財務管理中的基礎,企業財務管理者要將企業內部的財務活動轉換為數據信號加以記錄和反應,能實現財務的高效管理。
4.信息化。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發展的趨勢。財務管理融入新的信息技術能減小管理中的工作負擔,增加財務管理的效率。以先進的技術作為保障,更有利于實現財務管理精細化[3]。
財務管理實現精細化對事業單位有著重要的意義。精細化要求著事業單位對內部的財務活動涉及到的具體事項管理做到細化,嚴格把控每個環節,包括內部控制、會計核算和預算管理等。精細化的實現完成了對財務活動的全面掌握,能清晰地了解到每項業務的具體進展狀況以及出現變動的原因。精細化要求著事業單位的財政改革更加的透明,對每一批資金的來源、分配和流動方向都要求著公開。精細化管理方式與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相比,大大地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加強了對財務的管控程度。同時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內部財務管理的健康發展,對財務管理人員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約束,使得他們的操作更加規范,避免了企業內部出現謀取私利的狀況[4]。
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能從各個方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首先,財務精細化的實現要求著企業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內控體系,對單位中財務管理的流程進行規范,嚴格把控資金流動的方向,明確每一批資金的用途,能做到對資金流動的預測、把控和評價[5]。其次,財務管理精細化提升了工作人員的意識,對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是傳統的會計核算,而是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綜合管控能力,提升自身財務管理的水平。
財務管理的精細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資產的利用效率,避免在財務流轉過程中出現資金緊缺或者資金過剩的現象。財務管理的精細化能具體到每個環節的資金使用情況,能很好地找出資金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當之處,及時地彌補漏洞,杜絕資金使用不明確現象出現。財務精細化管理能實現對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監督和管控,提升資產利用的效率。
事業單位實現財務管理精細化的第一步是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精細化意識,徹底拋除落后的財務管理舊觀念。精細化意識的加強需要企業領導以身作則,向各個部門宣傳精細化管理的優勢和必要性。財務部門要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發展的財務精細化管理制度,對財務執行過程中的各個指標進行嚴格把控。企業財務管理者要與時俱進,善于使用現代化的財務管理軟件,培養財務人才,組建實力過硬的財務管理隊伍。
企業財務的精細化管理離不開健全的內控制度,它的企業實行財務精細化管理的保障和基礎。企業的內控體系中要對每個部門和崗位的人員進行職責劃分,嚴格規范執行流程并對財務流動進行嚴格的監督。企業內部的一些重大業務和項目當經過嚴格的審批,制定出規范的操作準則,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操作。審計部門要履行自身的監督職責,對內部控制進行科學的評價[6]。
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組成和實行前提,財務精細化離不開預算的精細化。事業單位要加強內部的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在編制方面,單位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項目預算定額確定標準,結合零基運算和增量預算方法,鼓勵單位中每個成員都參與到預算過程中,以增加預算結果的準確性。在預算執行方面,事業單位在開展業務時應按照預算編制定額,一些定額需要調整的事項,部門應遵循審批程序進行調整。預算后期要對預算的執行狀況作出科學的評價,對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作出及時的反思和總結。
在事業單位財政改革中,要將收入管理精細化。事業單位應對收入范圍進行明確的規定,建立完善的收入臺賬,對收入進行科學的分類管理,收入存放要有固定的賬戶,對資金進行統一的管理。令外,國家要將事業單位的收入使用國庫集中支付,削弱事業單位中的收入管理權限,避免造成成本支出和收入之間發生混亂,影響到正常的財務管理工作。
現代財務管理的精細化依賴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積極地學習并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搭建企業內部的信息化財務管理平臺。事業單位也可與市場上的科技公司合作,打造適合本企業的個性化系統和平臺,在財務管理的精細化上作出近一步提升[7]。事業單位要加強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
總而言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已不再適應新的形式,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成了事業單位發展趨勢。財務的精細化要求能促進事業單位的財政改革,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完善內部的控制機制。事業單位在實行財務精細化管理時,首先要提升財務人員精細化管理意識,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組建專業的財務管理團隊;企業要鼓勵企業內部的每個成員參與到其中,加強財務預算,制定出科學的預算標準;同時,企業還要與時俱進,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充分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打造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平臺,為單位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提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