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寧
(中共蘭州市委黨校,蘭州 730030)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傳統,極大地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堅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涵之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原理、社會主要矛盾、協調發展等理論對正確理解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任何社會生產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統一的原理,既要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認識,又要注重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分析,雙管齊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生產力方面,理順供給端,提高有效供給,創造新的生產力;從生產關系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
從生產力層面分析,我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長期的粗放發展導致一些傳統行業和重化工行業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同時企業融資成本高、稅負重、制度性交易成本高,造成無效或者低效率供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是能夠使社會生產力以在其他制度下所沒有的速度得到解放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就強調,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梢姡┙o側結構性改革的直接指向是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直接從生產力層面上入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就是理順供給端,提高有效供給,創造新的生產力。當前除了繼續推進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外,還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要全面加快發展實體經濟,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供給水平。習近平強調,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實體經濟是指以有形的物質為載體、進入市場的要素以實物形態為主體的經濟活動,是國民經濟的根基。發達國家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是靠工業化推動的。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當務之急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鼓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加快技術改造,積極開展工業設計等創新活動,推廣應用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促進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提高農產品、工業品、服務業等領域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引導企業發揚工匠精神,更加注重品牌建設,搶占產業制高點,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二要切實減輕實體經濟主體企業的經濟負擔,出臺扶持實體經濟政策文件,形成把主要精力、優勢政策、優質資源向制造業集聚、各類市場要素更多地向實體經濟領域聚集的導向。三要提高人力資源質量。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前提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在這方面,除了改革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體系,改善專業設置和導向,加大實用性人才培訓,加強企業內部教育和培訓,提高人力資本的整體素質外,還要特別注意培養企業家、工匠和勞模。建立與供給結構相適應的人力資源儲備,使二者結構和總量平衡,為供給效率提高提供保證。
堅持辯證統一的原理,對供給側改革不能僅局限于生產力這個層面上。馬克思指出,要不斷完善能夠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從而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提供持久的動力。從生產關系層面分析,在我國還存在一些體制因素和制度障礙,如資源配置方面政府管理的不當、人員資本等要素流動的不暢等,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供給抑制,影響了供給潛力的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重要的任務是通過改善生產關系來促進生產力發展。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因此,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生產關系來推動供給側改革。一要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二要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進行行政管理改革。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政府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就是在這個方向上邁出的一大步。三要深化各項配套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價格體制、投資體制、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基礎性領域改革,重點深化國企改革,為供給側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基本條件,增進供給效益。總之,要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現形式。社會主要矛盾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或同一社會制度的不同發展階段中,往往有不同的體現,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有什么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主要矛盾。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這一矛盾主要體現為供需錯位和供需錯配,從供給看主要問題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大,社會、生態環境等領域發展不平衡。從需求看,人民群眾的諸多需求遠遠沒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包括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且包括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新要求。當前所表現出的產能過剩都是相對的、暫時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升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唯物辯證法認為,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就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才能有效促進各種問題的解決。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都是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做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就是要把發展重點放在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上,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做好補短板,通過擴大要素供給,發展新興產業,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尚沒有滿足的諸多需求。補短板一要補短,首要任務就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的就是針對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進行相應調整,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補短板二要推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的創新進程,促進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新增長點培育??傊プ≈饕埽嘤纬膳c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合理產業結構,使供給模式從生存型、數量型向更高層次的享受型、質量型轉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平衡發展理論主要有:社會再生產中兩大部類的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必須保持平衡的比例關系;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四個環節保持協調平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綜合謀劃,全面考慮市場運行背后的各種結構和比例及其相互關系的調整,統籌推進兩大部類和四個環節的協調平衡,著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從兩大部類關系看,馬克思認為,不論是簡單還是擴大再生產的實現,兩大部類的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必須保持平衡的比例關系,才能處于市場出清狀態。就第Ⅰ部類來看,我國生產資料產品存在供給過剩、供給冗余的問題。為此,我們要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等手段,減少這方面的無效供給。從第Ⅱ部類來看,我國消費資料產品存在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的問題,我們要通過降成本、補短板、提升產品質量等方式,培育新增長極,適應和引導新的消費增長點。
從四個環節關系來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四個環節之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從生產環節考慮,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產品結構調整、優化重組等各種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幫助企業妥善化解產能過剩,同時做好人員安置,保持企業生產穩定,通過減稅、減征、拓寬融資方式和渠道,減少制度性成本和資金成本,降低企業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真正自主決策,按需定產,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從分配和流通環節考慮,要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生產流程、供應鏈方式的改造提升,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銷售渠道、物流體系中,一方面繼續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可以使企業長了千里眼、順風耳,了解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更加快捷、方便地服務消費者;從消費環節考慮,樹立以人為本的導向,繼續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減小收入差距,增加重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緩解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