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倪玉婷 劉莉
“當前我們工作的主要方向是:纖維質量監督,纖維制品質量監督和纖維及制品的執法打假。”江蘇省纖檢局副局長徐鴻燕指出了近年來的工作重點,“由于江蘇省高等院校數量多,以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為代表的纖維制品質量監督一直是我們常抓不懈的工作。”
江蘇省地處長江三角洲,氣候溫暖濕潤,歷史上就是我國著名的棉花、蠶繭等紡織原料產區。這里不僅是美麗富庶的江南水鄉,也是我國紡織制造業的繁榮昌盛之地;歷史上這里有為宮廷供應絲織品的“江寧織造”,也有“日出萬綢,衣被天下”的綢都盛澤;這里有傳統絲織品的鼎盛之作——“南京云錦”,也有近代暢銷歐洲市場的“南京紫花布”……
“當前我們工作的主要方向是:纖維質量監督,纖維制品質量監督和纖維及制品的執法打假。”江蘇省纖檢局副局長徐鴻燕指出了近年來的工作重點,“由于江蘇省高等院校數量多,以學生公寓床上用品為代表的纖維制品質量監督一直是我們常抓不懈的工作。”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江蘇省在全國纖檢系統率先開展學生公寓床上用品質量監督工作。 “當時由于沒有相關產品標準,缺乏有效的監管,企業供應給學校的床上用品,質量問題突出。”徐鴻燕回憶道。1997年和1998年江蘇省纖檢局連續兩年對學生公寓床上用品的質量監督抽查,抽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公寓床上用品棉胎質量低劣,摻雜使假現象較為普遍,床單、被套等產品外觀尺寸、縮水率等指標嚴重超標,而且多數生產企業是無標生產。
1999年,江蘇省纖檢局制定《江蘇省公寓化學生床上用品質量管理規定》,規定出臺后,省內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質量得到明顯提升。2002—2005年是學生公寓化床上用品質量的平穩時期,江蘇纖檢局也已經基本摸索出了一個有效的監督管理模式。
2005年5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做好2005年高等學校收費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大學生公寓床上用品不得統一配備之后,尤其近幾年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與學生勤工儉學的普及,學生自主采購床上用品增多,而由于床上用品生產門檻較低,越來越多的小企業出現,市場上的床上用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從網上或者批發市場、游商手中購買的沒有質量保證的床品越來越多,中標的正規企業送去學校的床上用品經常賣不出去。
“2017年,我們對省內正規企業生產的學生公寓床上用品監督抽查,棉胎合格率高達98%,床單(被套)合格率96.1%,而檢查中發現批發市場和游商出售的床上用品標識和質量問題突出,但不在我們質監部門監管的范圍。”徐鴻燕道出了公共領域纖維制品質量監管的難處。
首先,圍繞質量監督的工作職能,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對有證企業進行監管,對生產領域的違規查處,確保有證的企業產品質量。此外,在流通領域,做好質量風險監測,以質監局稽查處的名義去批發市場花錢買樣暴露質量問題。這是近幾年來,江蘇省纖檢局在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質量監管工作方面經驗和基本思路。
“我們的理念是在部門協作推動不力的時候通過暴露問題來推動消費者提高質量意識,同時引起社會關注,推動有關部門共同加強監管。”徐鴻燕補充道。
除了學生公寓床上用品,江蘇省纖檢局連續多年組織省內纖檢機構開展學生服的監督抽查工作。2013年《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出臺以后,在中纖局的統一部署下,全國纖檢機構開展校服質量評估工作,而這項工作在江蘇省已經做了很多年。
如圖1所示,移動式直流應急裝置的智能監控系統以PLC為核心,利用PLC的數字量和模擬量輸入口接收傳感器實時檢測得到的蓄電池、整流模塊開關狀態等數字量和母線電壓、蓄電池電壓等模擬量,實時輸出至觸摸屏圖形化顯示;同時結合觸摸屏設定的工況參數、系統運行歷史數據,自適應判斷系統運行狀況,對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預報.
1997和1998年連續兩年監督抽查中反映出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頗多質量問題,在江蘇省纖檢局的努力下,質量監督部門聯合教育主管部門于1999年起草了《江蘇省公寓化學生床上用品質量管理規定》,同時制定了《江蘇省公寓化學生床上用品檢驗細則》,要求學生公寓化床品的生產企業實行定點生產制度,只有獲得定點生產資格的單位方可生產,企業按照《細則》組織生產,學校按照《細則》組織驗收,技術監督部門對產品加強質量監督檢驗,檢驗合格的產品方可進入校園。《細則》出臺后,質量提升明顯,棉胎合格率從1998年的44.5%提高到1999年的88.2%,2000年達到100%合格。
2003年行政許可法實施,原來的管理規定已經不適用,江蘇省纖檢局研究制定了《江蘇省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質量評價與注冊等級管理辦法》,由企業定點生產管理規定的強制性做法變為對企業質量保證能力資質評價服務的自愿性行為。當年在企業自愿申請下,為近100家生產企業辦理了《資質注冊證明》,并接受了其委托檢驗,從而使得學生床上用品的質量管理工作得以延續。
2010年,江蘇省纖檢局配合省質監局法規處首創起草了《江蘇省纖維產品監督管理辦法》,作為地方規章,要求對學校、幼兒園、養老院、醫療衛生機構等集團采購的單位使用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公共纖維制品,主體是工商、質監及其專業纖檢機構,有了這個規章之后,纖檢機構去學校、醫院等流通領域執行監管床上用品質量就有了依據。2013年,國家質檢總局《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出臺,借鑒了一些江蘇省對纖維制品監督的先進做法。
在校服的監管方面,江蘇省纖檢局成功借鑒了對公寓床上用品監管的經驗。2005年,在省質監局的部署下,江蘇省纖檢局對江蘇省中小學生校服質量監督抽查,發現質量情況很不樂觀:抽查的76個批次學生服合格率不足20%,其中有禁用偶氮染料、pH值、色牢度等內在安全質量指標項目不合格。江蘇省纖檢局及時將抽檢結果向教育部門報送,并出臺了關于學生服質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2006年參照公寓用品監管辦法,制定了規范性文件《江蘇省學生服質量管理規定》,通過對生產企業實行注冊登記管理,制定學生服產品質量驗收準則,對企業質量保證評價,建立質量誠信檔案等一系列做法的實施,學生服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2012年隨著規范性文件清理要求,江蘇纖檢局針對評價工作中存在的不規范行為,以及學生公寓床上用品和學生服質量持續穩定的情況,取消了對學生公寓床上用品和學生服質量評價與注冊登記管理工作,提前順應了國務院對行政管理體制“放管服”的有關要求。
2001年,剛剛穩定了兩年的床上用品質量開始有反復,在抽查中發現有“黑心棉”,監督抽查合格率降至85.7%。拿到抽查結果,纖檢局領導班子立即召開了專題分析會,“我們分析研究認為,質量問題的反復是由于沒有相關的產品標準,企業在組織生產的時候難免會有模糊不清。”于是,2002年徐鴻燕作為項目負責人研究制定了《江蘇省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地方標準,這個地方標準在全國首創,標準出臺后,全國很多纖檢機構來江蘇學習取經。
“床上用品加工工藝簡單,主要就是絎縫,質量問題多發生在棉胎和面料質量上。”徐鴻燕認為,管住了棉胎和面料,學生床上用品質量就能有保障。作為主要起草人,徐鴻燕清楚地記得當時起草這個標準的初衷,“雖然床上用品當時有行業標準可以參照,但是我們充分考慮了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的特點,那就是使用有年限和場所的局限,因此產品應保證經濟實用為主,在保證四五年的使用期限條件下,價格越低越好,這樣才能獲得家長和學校的認可。”
從這個出發點考慮,江蘇省制定的地方標準比行業標準更加靈活細化,增加了可操作性,比如:床單的縮水率指標要求,分一等品和合格品,一等品相當于行業標準的合格品,而合格品不局限于考核縮后尺寸變化率,而是將縮后長度能夠達到一定要求作為可選項,這樣就解決了中小企業沒有后整理工藝的困難,極大降低了后整理外加工成本,同時又滿足了產品的使用要求。比如棉胎,標準鼓勵企業用2級及以下,5級及以上原棉生產即可,徐鴻燕解釋,有些企業拿1級的棉花做棉胎,成本增加勢必導致價格提高,而且造成質量過剩,浪費資源,品質好的棉花應該首先保障紡織廠加工。
由于棉花標準修訂,2012年江蘇纖檢局對棉胎地方標準進行修訂。針對監督抽查中發現的一個現象,就是對生產企業,入廠前原料檢驗,出廠前產品檢驗,可以說對企業監管已經非常嚴格了,為什么還會有不合格的產品流入校園呢?“關鍵在學校的招投標環節。有些企業用一二級的棉胎來投標,中標以后卻用四五級甚至更低級別的棉胎來交貨。”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江蘇省纖檢局在修訂棉胎標準時制定了棉花實物標準,增加了投標樣品品級級差質量要求,就是規定投標樣品與交貨產品的品級差異不得超過半級,這樣就有效解決了投標樣品與批量交貨的棉胎品質不一致的問題。
走上領導崗位的徐鴻燕,先后分管稽查和監督,多年的監督工作經驗使她認識到,作為質量監管部門一味地監督處罰不是目的,應該扶優罰劣,對一些規規矩矩生產的企業給予扶持,對一些投機取巧,擾亂市場秩序的失信企業淘汰掉。
2005年5月,學生公寓用床上用品由學校集中采購變為學生自主購買,高校后勤部門不跟生產企業簽訂產品合同,取而代之的是代銷合同,生產企業的銷量沒有保障,因此規范的生產企業叫苦不迭。同時,允許學生自帶床上用品,學生購買的渠道多了,質量開始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
“纖維制品的質量監管,難點在于部門的協作,從我們自身的職能來說,對有證的生產企業的監管結果來看,產品質量的合格率還是挺高的,這些也是之前在我們的幫扶下逐步做強提升的,現在遇到新的市場問題,好質量的產品并不能到消費者手里,我們很痛心,而且對企業也不公平,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想為這些企業做一些力所力及的工作。”主要做法是推動質量監督部門跟教育和工商聯合,每年學生開學之前聯合發文,聯合組織開展學生公寓床上用品質量檢查,對有證與無證經營產品開展質量比對分析,質量檢查結果出來之后召開質量通報會,通過引起消費者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以促進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張偉,現任監督科科長,2008年到2017年一直任稽查科科長,負責纖維及制品執法工作。他回憶,10年間自己組織和協助全省纖檢機構辦的纖維制品方面的案子,已經記不起有多少起了。“執法是質量監督的手段,但處罰不是目的,我們在執法辦案后都有回訪,也會幫助企業糾正質量問題,為后續生產做指導。”張偉認為,通過執法幫扶企業正視質量問題,從此走上重視質量的道路,作為執法者和監督者來說是很有成就感的。
“2013年夏天,我們接到舉報南通一個企業生產假的蠶絲被,便聯合南通纖檢所去企業做執法檢查,在當地工商和公安部門的協助下,順利完成了執法,查處了10萬多貨值的產品并進行處罰,查處的假冒蠶絲被填充物完全是化纖,外包裝和標簽上寫的蠶絲。”現場辦案過程中,執法人員現場反復向企業老板講解質量知識、標準知識等,對方也比較配合,自此以后注意到質量問題的重要性。當地纖檢機構后續對該廠的產品進行質量跟蹤,并提供技術服務,多年下來,這家企業一直在質量方面都做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