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婷婷
30年來,印度的無紡公司一直在為廢料的回收和精煉尋找解決方案。只因無紡的高度復雜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難以處理,但他們后來發現在不同的生產階段運用一種技術就能將廢料變廢為寶,既可節約原材料、減少浪費,又能維護環境,從而達到可持續性生產。
他們后來從美國思太林格公司研發的循環節能技術學到一種方式,即通過內部循環實現了減少浪費的方法。這樣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客戶的運營周期效率,并最終促成可持續性發展。
無紡生產原理是利用不同的高分子和高聚合物混合產品,整個過程會產生具有不同粘度、不同過濾細度、不同類型的污染性廢料。由于無紡生產廢料形狀各異,所以有必要將其轉變成規則的形狀以便回收利用。因此,高質量的回收材料是決定性的:劣質回收材料將直接影響生產并造成巨大損失,也會危及生產加工與循環利用生產廢料的經濟效益。
在缺乏質量監控的條件下,西方的無紡生產原來是禁止使用廢料的。另一方面,西方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管理十分嚴格,控制回收材料的質量也當仁不讓。要做到在提高成本效益和強化穩定生產過程的前提下保證回收的材料品質高,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和設備已成為節能環保無紡企業最重要的一環。
減少浪費、節約成本、確保可持續性:10多年前,這些是任何一家無紡生產商決定回收生產廢料的三大緣由。2003年和2004年,在英國首次出現兩條回收利用生產線,無紡生產商Don&Low公司的生產線也投入使用。2014年,印度環球無紡公司在孟買地區設立了新的“無紡”工廠,使用了“斯太林格循環”回收線,旨在通過重新使用廢棄材料,節約生產成本。或將回收廢料加工后出售給相關行業的制造商。他們發現,通過回收進行利用,可以減少廢料產生的污染并且提高生產效益。
但是印度環球公司的目標卻是在主生產線上充分實現廢料的價值,在主要生產過程中,使用材料中約有一半都是再生聚丙烯,另一半則賣給當地其他公司。這樣,公司和客戶均節約了成本,兩者都能實現戰略目標,并達到設定的環境要求。根據印度公司的說法,內循環利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的一些客戶特別要求在產品中使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因此,無紡公司這樣做勢在必行。
為追求可持續性發展,環球無紡公司決定在位于印度納西克市的新廠建立循環生產線。該公司高管表示,內循環生產線提高了運營周期的效率,促進了可持續性,考慮到資源的有效性,內循環利用是解決生產廢物的有效方法。
無紡廢料的類型多樣,形狀各異。為方便內循環利用,有必要將其回收成像純樹脂那樣的小球。正如前面所提,再生資源的質量非常重要:使用不符標準的循環材料所導致的生產成本會更高,并危及循環和重復利用生產廢料的經濟效益。而印度另一家公司也在生產聚丙烯無紡品,生產設備上安裝的“斯太林格”回收生產線晝夜不停地運轉,在生產過程中幾乎回收了所有的生產廢料。該生產線每天生產3000kg聚丙烯再生料,通過傳送帶輸送到單軸切割機上進行加工。在無紡生產過程中,該公司每天再加工30t~40t生產廢料,其余的賣給其他企業。
所生產的紡織和無紡聚烯烴技術產品用于建筑業、農業、工業、醫療和消費領域,該公司也循環利用其他的聚丙烯廢料。聚丙烯存在于建筑、家具、地磚等無紡品中,還存在于除紡粘無紡品之外的其他復合材料之中。
為了減少廢料,印度公司還在循環線單軸切割機上配備了卷料機,可加工不同顏色和不同尺寸的廢料。在回收過程中,根據原材料顏色和所需的最終顏色,給回收材料加入相應的顏色。生產線每周運行5天,在三班制中,每小時可產出120kg高質量可循環使用的材料。
根據產品的用途和物理規范,印度公司往往要新增50%的回收材料到產品生產線中,他們認為,這不會降低加工效率。生產過程中未使用的回收材料將賣給下游生產商利用,如花盆生產商。反過來,無紡公司既迎合了衛生部門的需求,又生產出不同類型的產品。該公司安裝的循環生產線配備了夾輥式給料機,其特別之處在于具有雙重功能,既可增加材料,又相當于卸貨站。循環生產線處理的重量范圍是40g/m~200g/m的聚丙烯廢料,每小時產量可達380 kg ~480kg。該公司會在其他商業領域重新使用回收的材料,并將剩余的部分出售給市場。
為了加工高質量的再生材料,印度無紡公司的循環系統往往配備了擠壓真空裝置。它能提取揮發性污染物,并減少熔體粘度損失。各種熔融過濾系統可生產出干凈且高質量的熔體:帶或不帶反沖洗功能的熔解過濾器,電源反沖洗過濾器和連續旋轉過濾器是最常見的功能。過濾類型和規模的選擇取決于污染物的類型和數量。一種特殊設計的過濾系統可進行非常精密的過濾,完全可滿足無紡業的高要求。
印度公司既能強化無紡品的循環利用,又可根據粘度、形狀和自動化程度,提供無紡制粒材料,因此這是無紡工業值得借鑒的方式。
(據美國斯太林格和印度技術紡織網最新資料www.recycling.starlinger.comhttp://www.technicaltextile.net/articles/nonwoven-textiles/detail.aspx?article_id=7940&page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