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麗,秦放鳴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烏魯木齊 830046)
1.有利于增強水資源保護意識。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然而我國現有水資源的總體形勢卻十分嚴峻。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我國作為一個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2016年淡水資源總量為 32466.4億m3,雖然比2015年增長16.1%,但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均水資源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國被列為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在供給不充足的情況下,我國又是世界上水資源需求量最多的國家,據2016年統計,我國以6040.2億m3淡水取用量占據世界年取用量的13%。除此之外,我國水資源分布在空間和時間兩方面都存在不均衡現象。首先表現為南北差異大,南方水資源相對豐富,北方水資源極度匱乏。以長江流域為劃分帶,2016年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2.9%。其次表現為季節差異大,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2)利用率低,浪費嚴重。長期以來,我國用水效率低下,水資源浪費現象屢見不鮮。2016年,全國人均綜合用水量438m3,用水量依舊居高不下。在農業用水效率方面,由于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更多農戶選擇大水漫灌方式,而采用這種方式水資源有效利用系數只有0.542。同樣,在工業用水方面我國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2016年,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52.8m3,而發達國家平均低于50m3。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基本處于60%~65%之間,而發達國家依托于先進的技術,將重復利用率指標控制在80%~85%,甚至更高。在生活用水方面,許多公民缺少節水意識,導致水資源利用率遠遠低于其他國家。為此,我國急需出臺新的政策保護水資源。稅收是國家調節宏觀經濟常用的手段,作為經濟杠桿,稅收是優化水資源配置的首要措施。
2.有助于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改革發展歷經三十多年,我國一直保持著8%的增長速度,創造了經濟穩步增長的歷史,但這是以犧牲能源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來的經濟增速。中國經濟需要完成轉型,因此必須選擇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方面通過改進技術方式實行資源替代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則采用經濟手段以增加資源開采和使用成本。在市場經濟基本制度下,為確保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重要的手段是征稅,而稅收的基本屬性又決定了它更適合用于調控市場。因此,開征水資源稅這一經濟手段,將有助于資源可持續利用,有利于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轉型。
1.水資源費多部門征收。盡管《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指明了水資源費征收部門及相關部門征收權限,指定由縣級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征收,但由于征收管理條例是地區制定,而非中央統一制定,各地區條例差異導致部分地區存在多重征收的情況,如城鄉建設部門、供水企業、水行政主管部門多頭征收,征收存在不規范現象,使得繳費單位成本存在不合理增加。
2.水資源費實際征收率低。水資源費征收工作,落實低于預期,力度不夠,征收率低。在水資源費征收上,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投資或地方利益的一些考慮,隨意降低外國企業水資源的稅收征管,缺乏有效措施來應對拒絕支付水資源費的行為。
3.水資源費使用管理不規范。盡管針對水資源費制訂了年度使用計劃,并有相應的審查批準機制,但因缺乏有效的監管辦法,在實際使用中常常出現挪用水資源費問題,將水資源費用于部門福利消費。同時,還存在地方水資源費分成比例不均勻的現象,以及實際用于治理水污染、補償等方面的法定用途比例低于規定等問題。
1.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在中國,水資源的所有權屬于國家,若征收水資源稅,對企業而言必定增加相應的水資源使用成本,企業的運營成本會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企業需要采取抬高商品價格的方式減少自身更多的支出,這部分費用將直接轉由消費者承擔。消費者作為稅負的最終承擔者,不能繼續轉嫁成本,短時間內社會福利將有所下降,如果這種關系不能妥善處理,會影響社會穩定。同時,因水資源費之前已經存在,為順利推行水資源稅改費用實現,在征收水資源稅時應盡量遵從原有的收費方式。稅率也應按照稅費平穩轉移的方式,保持現有稅額與原來的費用額度一致,未來再根據資源的稀缺性進行累進設計。水資源稅改革目前已在河北試點開展,因此要在總結其經驗的基礎上展開,逐步完善,合理穩步推進我國資源稅改革。
2.因地制宜,差別對待。我國幅員遼闊,但不同區域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對于不同資源稟賦的地區應該因地制宜地進行水資源稅稅制方案設計。試點地區河北處于水資源較為短缺地區,其試點獲得的經驗將可為水資源缺乏地區提供借鑒。然而,要將河北地區試點經驗推向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則必然就會面臨諸多困難。水資源稅具體稅制方案的制定應當因地制宜,符合當地實情。對水資源豐富地區,當前可能暫時還不需要通過制定水資源稅的方式來調節,減輕當地經營者的稅負可能更能被這類地區接受。此外,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對水資源稅的敏感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考慮各個地區的承受能力的差異,這就要求符合當地實際地展開水資源稅征收的試點改革。同時,在不影響全國統一市場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地方的稅政管理權,既有利于獲得地方積極響應,也有利于地方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稅制。
參考文獻:
[1]《水資源稅(費)政策研究》課題組,蘇明,王敏,張振卿,萬磊,高薇.中國水資源費政策的現狀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J].財政研究,2010,(12):37-44.
[2]水資源司管理網,http://szy.mwr.gov.cn//.
[3]2016年中國水資源公報[EB/OL].水利部門戶網站,2016-12-29.
[4] 李晶,葉楠.水資源征稅:依據、經驗與影響[J].稅務研究,2016,(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