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茂文,張艷榮,于 晶,郭梓妍
(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 150028)
1.研究背景。21世紀,是科技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隨著計算機突飛猛進的發展,傳統的人力宣傳模式逐漸從人們生活中消失,與之代替的是網絡模式、多媒體網絡版本軟件的產生[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年7月21日)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人,其中互聯網普及率就達到46.9%[2]。隨著網絡的普及,舊式捐款模式漸漸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網絡公益等新興的捐款方式,為公益組織的傳播與壯大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網絡公益,既是我國公益事業的新機遇,也是公益平臺規范監管的努力方向。
2.研究意義。公益網絡平臺的意義在于該系統將大量的公益信息整合到該平臺上引起社會各界人民群眾的關注,已解決傳統公益傳播的效率低、傳播范圍小、管理效率低等問題,并且也提高公益信息處理的效率。在公益平臺興起的同時也存在很多規范監管問題,通過研究公益平臺的規范監管,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以使公益平臺更透明規范,更具可信度。
1.外部無專業監管團隊。(1)公益項目不真實。2014年云南魯甸發生地震,江西一名學生吳某在朋友圈看到有某基金會在為魯甸進行籌款,話語真摯,感人至深。于是與同學共同籌集3000余元,但警方很快發現,該基金會是以捐款為名的詐騙團伙;2015年8月14日,網民“我的心屬于拜仁慕尼黑”冒充天津港爆炸事件的受害者,在互聯網上推送種種信息詐騙網民,在48小時內就籌集金額10萬多元。隨著網絡公益的興起,類似詐捐的現象在最近幾年頻頻出現,利用人們的同情心騙取錢財。網絡公益與傳統公益相比,網絡公益捐款運用的流程比較簡單,受助者只要上傳相關證明文件,點擊發起籌款按鈕,便可以發送該項目進行眾籌。這就使得網絡公益在方便真正受助人的同時,也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假募捐”的騙錢機會。(2)公益網站信息管理存在缺陷。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普及,人們公益參與度的不斷提高,隨之出現的公益網站平臺在各種信息的管理上卻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需要救助的對象往往并不能直接與有捐助能力的企業、組織或者個人進行對接,因此該平臺作為一種類似委托代理行為的渠道,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下的社會福利資源最大化問題[3]。公益平臺作為一種渠道,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會出現很多弊端,例如很多公益網站平臺站內信息眾多且雜亂無章,無法快速查詢信息,且由于信息的時效性短,變更速度快,很多公益網站平臺無法做到及時地更替信息,過時的信息與新信息混雜在一起,對用戶信息篩選提高了難度。并且有少數網絡平臺運營商為了謀求更高的利潤,推出各種不合法的眾籌項目,這些問題都對網絡公益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阻礙和影響。
2.內部無行業自律機制。內部無行業自律機制,公益資金的用途不透明,“善款去了哪里”公益資金用途不透明等問題一直備受質疑。壹基金2013年度公布的資金去向過少,而我國規定要達到70%,因此被網民質疑3億多元善款的去處;李亞鵬建立的嫣然天使基金,也曾被質疑上億元眾籌資金的去處。在很多公益平臺,網民募捐之后不確定資金去向的真實性,甚至根本不知資金去向;網民經微信、微博、QQ等社交軟件對個人募捐者捐出的資金更是無處可查,無法考證資金的用途。公益網站透明化如此重要,是因為只有讓公益網站透明化,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網站的安全性和真實性,讓社會大眾更加放心地參與公益[4]。近年來,悄然興起的各種網絡公益平臺,在資金流向方面也并不完善,存在著各種問題,不能做到完全的透明化。
3.缺乏監督評估機制。針對公益網絡平臺進行規范監管的專業機構,在我國十分缺乏。網絡公益的規模日益擴大,忽視對網絡公益監管效果的評估將無法對網絡公益組織進行優勝劣汰。2007年民間開展的對全國主要大型公益組織的全面初始評估依舊停留在對公益組織自身的評估,而沒有針對規范監管的成效進行衡量,缺少對網絡公益的監督評估。公益事業是一項建立在自愿和信任基礎上的事業,公益事業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慈善機構能否取得社會公眾的信任[5]。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對網絡公益影響重大,以往我國的公益傳播中對虛假信息的揭發主要是依靠個人的單打獨斗,但個人的力量卻微乎其微,監督效果十分不明顯。
4.缺少透明化公益網絡平臺。很多公益網站由于數據技術存在缺口,使得平臺功能模塊設置得不合理或不完整,致使公益資金不透明。雖然目前公益平臺很多,但透明度不高可信度不強。因此,只有讓公益網絡平臺更透明,讓公益項目的進展以及眾籌資金的來源、去向都公開,才能讓網民們更積極地參與公益項目。
1.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慈善規制體系。(1)盡快出臺《慈善法》配套細則。僅憑一部《慈善法》不可能彌補所有網絡公益存在的缺陷,需要在該法施行后,不斷地調整政策、修訂制度、構建新的運行機制等。從我國立法層次來看,應出臺相應的配套細則。在實踐中發現的新情形,在《慈善法》規定之外的,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以便地方司法機關高效地解決有關網絡公益的糾紛。(2)建立網絡公益監管的專門機構。網絡公益與傳統公益有很大區別,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從事網絡公益的監管工作。針對網絡公益自身的特殊性,在制度革新方面,應大膽去創新,如建立慈善組織的認定和評估機制。專門的監管部門,就要出臺與之對應的認證機制,不但要確定統一的標準,也要簡化認定的流程和手續;要嚴格遵守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的同時,也要根據我國網絡公益組織的實際情況,按期重審、有進有出。制定相應的評估機制,可以對全國各個公益網絡平臺進行統一評估,并按照各個標準評選出最佳。(3)督促各網絡公益平臺建立行業規則。不論是我國民政部認可的網絡公益平臺,還是其余未經認可的平臺,從事網絡公益活動都要遵守行業規則,有法律意識。網絡公益監管部門,可以采用重點約談的方式,敦促他們建立健全行業規則,并公之于眾。針對不履行行業規則的公益平臺,相關部門要給予一定程度的懲處,并予以公示,不再核準其相關平臺資質。另外,各網絡公益平臺需創建互動和舉報窗口,讓網民加入監督的大軍,隨時了解公益項目進展和資金去向,使眾籌資金更透明,建立良好的網絡公益秩序。
2.借鑒國外經驗,填補國內網絡慈善漏洞。借鑒國外的做法,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也是一種方法。美國對公益組織的管理十分嚴格,要求完全公開透明,并且要求記錄捐款、會員會費、管理人員工資、公益捐款去向等,所有人均可查閱。在加拿大,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注冊公益組織,財產稅和其他稅費可減免,并且賦予其資格為志愿者提供正規發票,且此發票年度報稅時可以享受40%~60%的減稅。我們可以根據本國具體國情向國外的慈善政策借鑒和改善,以此來填補國內網絡公益漏洞。
3.建立透明化公益平臺。針對我國缺乏透明化網絡平臺,公益項目管理信息系統使用PHP腳本語言對系統進行編碼和邏輯設計,利用WAMP等開發工具,使用關系型數據庫MySQL,在Windows環境下進行開發和系統功能實現。(1)開發技術簡介。PHP是一門腳本語言,它的代碼可以編寫到超文本標記語言中并在瀏覽器上運行顯示相應的界面效果。MySQL是一個小型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具有所占的空間小、執行速度快的特點,而且它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其軟件開源等優勢。WAMP是在Windows環境以A-pache作為服務器,以MySQL作為數據庫,以PHP作為編程語言所寫程序利用的一組工具[6]。在搭建動態網站上,由于各自獨立的程序,放在一起使用不僅提高了兼容性,而且還提高了Web應用程序平臺的健壯性。(2)透明化設計。公益網絡平臺不但要實現公益活動信息的展示、公益信息的發布、用戶注冊、管理員管理公益信息等功能,還需要建立“互動窗口”模塊和舉報平臺,用戶的交流頁面至關重要,建立良好的交流界面,是運用快速、清晰的評論方法實現用戶交流的關鍵。公益網站上的所有公益項目下均設置“志愿者工作報告”模塊,并在此模塊中設置交流窗口。志愿者的工作報告可展示其所知道公益項目的進展,參加公益的體會等;而交流窗口可以讓志愿者和網民們進行互動,以實現“人人可發布,人人可監督”的目標。
通過對公益網絡平臺規范監管的研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以下策略:盡快出臺《慈善法》配套細則,包括建立專門機構從事網絡慈善服務的監管和服務,敦促網絡公益平臺建立行業規則;借鑒國外網絡公益成功經驗;建立透明化公益網絡平臺,結合使用關系型數據庫MySQL,集成開發環境WAMP等開發工具,創建志愿者交流平臺或互動窗口,這些措施為加強公益網絡平臺規范監管形成了一定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呂健,蔡立斌.基于多媒體技術的高校網絡教學資源應用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1,(9):41-42.
[2]CNNIC.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4.
[3]季楊,羅繼程.委托代理理論視野下公募慈善基金的監管主體研究[J]社團管理研究,2011,(11):36-39.
[4] 葛江霞.記賬 APP 助力公益透明[J].社會與公益,2015,(12):48-49.
[5] 唐克.國內慈善組織公信力的考察[J].安徽農學通報,2008,(22):1.
[6]姚登文.多用戶網絡在線游戲實時引擎研究與實現[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