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亞,徐曉詩
(鄭州科技學院,鄭州 450064)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要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建立健全高質量的績效評價體系已經刻不容緩。因此,再次凸顯了EVA在企業績效評價應用中的重要性。與傳統以利潤為基礎的績效評價體系相比,EVA的出現,順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這種新型的績效評價指標充分考慮到新時代對企業的發展需求,將企業的全部資本成本在計算的過程中進行了充分考慮,對不合理的會計項目做出了相應修改,EVA績效評價能夠更加合理地衡量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與傳統以利潤為基礎的績效評價指標相比,EVA績效評價指標考慮到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本成本、機會成本、經營的潛在風險等一系列問題,使我們能夠站在公司股東、高級管理人員的角度確定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現對基于EVA績效評價的特點進行介紹。
1.企業進行利潤計算時,充分考慮企業使用資金的資本成本,更精確地反映企業創造價值的情況。EVA是企業站在股東的角度重新定義利潤。股東投資企業時所使用的資金具有機會成本,也就是說,企業在計算經營利潤時,扣除股東權益的機會成本后才是股東從經營活動中的賺取的增值收益。企業凈利潤為正,表面上看企業的績效還不錯;如果通過計算得出的EVA為負值,則說明企業正在犧牲股東的利益進行經營活動。
2.企業在計算EVA值時,通過對會計事項進行多次調整,可以有效減少會計數據失真,EVA績效評價指標能夠真實反映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通過對會計數據的調整,EVA績效評價指標剔除了非營業性收入與支出等項目,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管理者對財務數據的操縱,有效預防企業盈余管理。因此,企業通過對會計事項進行調整以使績效評價的結果更加真實客觀。
3.構建企業長效發展機制,樹立全局觀,有效克服管理者的短視行為。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傳統以利潤為基礎的績效評價方法極易造成管理者在經營活動過程當中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損壞股東或債權人的利益。基于EVA的績效評價可以有效避免這種短視行為的發生,使企業的短期經營活動服務于長期經營目標,更加積極地進行品牌建設、技術創新、研發新產品等。EVA值是對會計事項進行特殊處理的結果,根據自利性原則,這必然促使管理者開展提高EVA的經濟業務活動,有利于企業提高經營業績,達到長期可持續發展。
4.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在保證股東權益最大化的基礎上確保相關者利益不受損失。這是企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礎。EVA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進了傳統績效評價方法的不足。管理者能夠制定出更符合股東利益的經營決策,有效減少股東利益和利益相關者利益之間的沖突,緩解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矛盾。
1.平衡性原則。企業在進行基于EVA的績效評價時要確保企業的短期經營目標與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形成動態平衡。企業進行績效評價的目的,不僅是要對歷史經營業績進行考核,而且是要對企業長遠目標進行規劃,只有確保企業的短期經營、項目投資、激勵政策等服務于企業長期發展,才能使企業經久不衰。
基于EVA的績效評價還應確保企業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之間保持平衡。財務指標是經營結果的體現,很難評價企業的發展潛力、創新能力、人力資源優勢、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等情況,因此,只有平衡財務和非財務指標,才能更加真實客觀地評價企業績效。
2.經濟性原則。EVA績效評價指標作為衡量企業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考核工具,在進行會計科目調整和選取具體評價指標時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評價指標會造成資源不必要的浪費。我們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最低的成本換取效益最大化的原則,把握成本與效益之間的關系,在保證效益的情況下以最低的成本增強EVA的精度。
3.重要性原則。企業在使用基于EVA績效評價方法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時,應當優先考慮財務指標。會計項目的調整,應重點突出,保留能真實反映企業評價要求的核心指標;在非財務指標的設定上也應當體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要做到重點明晰,選取能反映企業績效評價要求的核心指標。
4.系統性原則。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時應當采取定性指標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考慮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系統地反映企業創造EVA的情況。
1.EVA績效評價的意識淡薄。EVA在我國起步較晚,順利實施EVA并取得成功的教科書式案例并不多,關于EVA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還不夠深入,加上EVA的計算過程相對復雜、計算結果不夠直觀,造成很多企業積極性不高,處于觀望狀態。管理者更加關注于其在企業任職期間的業績,缺少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關注。創新性產品和技術投資會使EVA值在會計期間有所降低,所以管理者不愿冒風險對新項目進行投資,即使這些項目對公司來說很有發展潛力。
2.EVA績效評價指標缺乏企業虛假信息識別能力,無法解決企業操縱利潤的問題。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充分、會計法律法規不健全,企業為了實現IPO上市、偷稅漏稅、銀行貸款、應付上級的目的鋌而走險。再加上我國審計過程的獨立性、客觀性難以保證,造成企業財務數據真實性不高。EVA績效評價指標是會計利潤通過一系列會計科目調整所得,并不能減少利潤操縱的現象。
3.EVA評價指標權益資本成本的確定難以統一,準確性、可比性不能保證。我們一般通過資產定價模型計算股本資本成本率,但有很嚴格的假設前提,比如,該模型假設不考慮交易費用和稅收、不考慮通貨膨脹,投資者有相同的投資期等,這些假設前提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并且市場風險測度Beta值的確定也一直備受爭議,導致難以準確計算企業的資本成本率。
4.EVA績效評價指標不能準確測量企業的非財務指標,如人力資本、企業創新能力、企業文化、市場份額等。這些非財務指標是企業發展前景的指示器,能夠促使管理者全面提高企業的績效。EVA僅僅是從財務的角度對企業進行績效評價,很容易造成企業的經營管理偏離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時,應當考慮企業所處的產業環境和地域環境這些非財務指標,因為國家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管轄區域,實施的經濟政策有很大的差異。
1.加大對EVA績效評價方法的宣傳力度,提高員工對EVA的認知水平。通過對已有成功實施EVA績效評價方法的企業進行宣傳,讓其他企業更直觀地感受到EVA績效評價的優勢。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要提高認識、加強學習,有針對性地對企業各部門進行培訓,提高其他部門對EVA的接受程度,使員工清晰知道自己的工作為企業創造了多少經濟增加值,如何創造更多的經濟增加值。EVA績效評價不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需要企業自上而下各部門的密切配合。
2.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現階段,由于會計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導致部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存在操縱報表利潤的行為。EVA指標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整所得,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會計信息。但本質上講,EVA仍然是會計值,缺乏對會計造假和利潤操控行為的判斷能力。如果要想使EVA指標發揮作用,應從根本上解決會計數據失真的問題。企業必須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只有這樣,EVA指標才能更好服務企業。
3.合理調整EVA的會計項目,使EVA更好服務于企業。實際業務中,EVA可調整的會計科目有200多項,我們在調整時應把握重點,依據重要性原則,使其具有統一性、合理性。比如,為使企業稅后凈利潤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所使用資金的成本,我們應把使用股東的資金成本扣除;為保障企業長遠發展,應對企業研發支出、培訓費用支出、營銷費用支出等進行調整;為保障企業資產的使用效率,保證產品質量,應對企業閑置資產和偏離主營業務的資產及相對應的減值準備進行調整等。企業應掌控全局,以戰略發展的眼光調整會計科目。
4.EVA績效評價指標應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財、物、供、產、銷”,而EVA的值是在傳統利潤指標的基礎上經過調整所得,屬于財務指標,財務指標的好壞,受到“人、物、供、產、銷”的影響,只有這五個因素得到改善,才會得到一個好的財務結果。企業在進行EVA績效評價時應結合非財務指標,激發企業的發展潛力,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
[責任編輯 陳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