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秀
(福建省對外經濟貿易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40年來,是我國日益融入國際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的40年,是我國從大規?!耙M來”到大踏步“走出去”的40年,也是我國抓住全球化機遇一躍成為世界貿易大國的40年。40年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福建省政府按照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不斷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方向發展。開放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為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對外貿易總量不斷攀升。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外經濟交流活動十分有限,再加上國內市場化水平不高,造成了與國際市場相對隔絕的狀態。就福建省來說,1978年,福建省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億美元,其中出口1.9億美元。1988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億美元,1997年為192億美元,2007年更是突破了744億美元,2017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已達到1710億美元。
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高新技術出口產品成為重要支撐。改革開放之初,福建省出口商品以初級產品為主,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出口商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國際競爭力大為提升。出口總額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不斷下降,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逐步提升。2017年機電產品出口達381.9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的36.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47.6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14%。
經營主體不斷壯大,三資、民營外貿企業比重大幅提高。外貿經營主體由改革開放時的幾家省級專業外貿分公司和廈門支公司增加到2007年底的12594家。2017年有出口實績的企業達18712家,形成國有、三資、民營等多種所有制外貿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其中民營企業出口592.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56.5%。外商投資企業出口383.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36.5%;國有企業出口73.6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7.0%。
遍布全球的多元化市場格局。改革開放初期,與福建省有貿易往來雖然有124個國家和地區,但貿易規模都很小,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地區、日本、東南亞及部分西歐國家。至2007年,福建省與218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福建省外貿市場持續擴大。2017年,全省出口的市場國別(地區)共226個,其中,出口5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與地區共98個,出口1億美元以上的國家與地區共76個,出口10億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28個。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充分發揮了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優勢和巨大的潛在市場優勢,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熱土,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外商直接投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福建省政府和外經貿系統,積極作為,努力擴大招商,利用外資工作取得很大成績。1979年福建省批準外商直接投資合同5個,合同外資10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僅83萬美元。至2007年底,按驗資口徑,福建省共批準外商投資企業41663個,合同外資106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65.6億美元。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批利用外資項目54766項,合同外資206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46億美元。
項目規模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省億美元以上項目424項,總投資1411.4億美元,合同外資532億美元。大項目的增加帶動項目規模的擴大。跨國公司來閩投資踴躍。截至2017年底,世界500強在福建省共投資204個項目,投資總額214.6億美元,合同外資69.2億美元,著名的跨國公司中有美國的??松梨?、柯達、可口可樂、沃爾瑪、戴爾、波音,德國的西門子、戴姆勒,英國的BP、樂購、太古和日本的日立、豐田、三菱、富士通、住友、伊藤忠、丸紅等。2017年全省新增華潤風電(長汀)、福州宜家家居、福州費森尤斯血液透析中心等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
產業集聚度日益增強。福建省吸收外資以生產性項目為主,1997—2017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1066.5億美元。第一產業實際到資28.5億美元,占2.7%;第二產業實際到資714.8億美元,占67%;服務業實際到資323.2億美元,占30.3%。外資的進入有效促進了福建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為福建省電子工業迅速崛起,機械工業加快發展,石化產業聚焦提升以及輕紡工業的升級換代發揮了重要作用,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的聚集效應日益顯現。
福建省實施“走出去”戰略,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發展壯大到穩步發展的創業歷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福建省對外投資呈加快發展勢頭,提升了福建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福建省外經貿發展模式從“引進來”向“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向轉變。截至2007年,福建省經核準設立的境外投資企業606家,協議投資金額8.29億美元、中方實際投資6.45億美元。2017年底,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備案和核準非金融類境外投資企業和分支機構2516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66.5億美元、實際投資額111.3億美元。
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提高。2017年,所有項目中,中方協議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有6個,分別為廈門象盛鎳業有限公司19.47億美元增資印度尼西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項目、神州閃貸(福建)汽車服務有限公司2.90億美元在開曼群島新設商務服務項目、福建百宏聚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2.20億美元在越南新設化纖制造項目、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1.65億美元在美國新設商務服務項目、福建省國投海工有限公司1.12億美元在中國香港地區新設商務服務項目、廈門鴻致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1.10億美元在美國新設商務服務項目。以上6個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合計為28.44億美元,占全省的80.9%。
對外投資領域日益擴大。涉及貿易、生產加工、資源開發、服務業等諸多領域。2017年投資境外行業,批發和零售業項目、制造業和商務服務業備案核準項目數量居前三位,分別為44個、28個和20個,占比分別為29.7%、18.9%和13.5%;項目中方協議投資流向最多的行業為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19.47億美元,占比為55.4%。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新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福建省外經貿發展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突出的一點是先行先試。沒有先行先試,就沒有福建外經貿持續快速發展。福建外經貿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著力先行先試的結果。先行先試就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先人一步為導向。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區,唯有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不斷創新,才能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福建省在發展外經貿過程中,注重認清優勢、挖掘優勢、整合優勢、發揮優勢,在認識優勢中理清思路,在發揮優勢中創新舉措。福建省是我國的僑鄉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各種優勢,積極拓展對外交流通道。發揮港澳臺僑優勢,加強閩港澳臺經貿合作,努力用好僑資僑智。依靠獨特的僑鄉優勢,福建省與海外僑胞、臺港澳同胞之間的商貿和文化交往日益增多,促進了全省社會經濟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福建省外經貿戰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和重大部署,把中央精神和福建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開展工作。把深化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把制度創新作為檢驗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尺度。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先行試點、穩步推開、統籌兼顧、配套實施,不斷推進外經貿體制改革和創新。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各級各部門出臺了許多涉及外經貿發展的政策規章,初步形成了符合福建實際、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優化政府管理職能,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增強外資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力地促進了全省投資環境的改善,促進了全省外經貿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