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國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湖南株洲 423000)
大專院校培養的職業型人才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多存在學生就職困難、企業招不到目標人才等問題,引入“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深化大專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既能夠有效解決相應問題,還能大大提高大專院校辦學教育的針對性,保證學生合理、及時、充分就業,為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為經濟的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資源。
所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校企合作之下的辦學模式,以訂單委托培養的形式與企業聯合辦學、辦專業、辦班,企業參與辦學全過程,學生畢業后就進入該企業工作。在我國當前經濟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大專院校開展“訂單式”教育模式有著重大意義。其對于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能夠提供持續、優質的職業型人才保證,極大緩解了人才對接的問題,保障了經濟建設中的人才要素。此外,該教育模式對于大專院校、用人單位和目標學生均有著重大意義[1]。
對于大專院校而言,其可基于市場和企業的具體需求就專業設置、課程教材和教學方式等進行針對性設計,大大提高人才教育和培養的目標性和科學性,有效提升了人才質量。同時,校企之間的有益合作還能大大縮短了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的距離,為大專院校的辦學優化提供重要保障。專業教學大大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更具目標性,辦學效益也就能夠有效提升。
對于用人單位而言,“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為企業人才招聘提供可靠途徑,大大節約了員工的培訓時間和成本,使得人才資源的開發更具主動性與前瞻性。同時,該教育模式還可有效實現企業人才資源開發理念的轉變,強化企業對于大專院校職業教育的認識和信任,雙方之間精誠合作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更高。
對于目標學生而言,其在專業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方面更具目標性,在校期間所學能夠直接應用到未來的就業當中,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該教育模式極大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其未來就業風險大大減小,產學結合的路徑為學生個人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巨大保障。
對于大專院校而言,要應用“訂單式”培養模式,應當首先擁有相應辦學和專業優勢,以滿足訂單式教育的基礎要求。學校應當在辦學實力和專業實力方面較為突出,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可引起企業關注并獲得良好的合作辦學機會。在專業設置上,學校應當基于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合理化設置,在辦學方面緊貼行業和企業發展形勢,滿足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未來方向。結合廣泛調研結果在辦學目標、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設置、課程安排、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才能為“訂單式”教育模式提供有益基礎[2]。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教師隊伍的要求較高,除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擁有較高水平,還應當在動手實踐能力方面具備較強實力,在教學當中充分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大專院校需要擁有“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強化教師在專業教學和一線生產方面的綜合能力。“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擁有在校職業教育的綜合職業能力,另一方面擁有企業生產管理方面的一手經驗。“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具體構成可為在企業掛職鍛煉后的職業教師,也可為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同時兼任的教育教學[3]。
大專院校應當擁有完善的教學體系,以此來匹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需求。學校應當依據企業在職業崗位上的具體要求,對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進行針對性調整,使得職業資格標準和要求有機融入課程教學當中,實現課程結構的模塊化;同時,還需基于企業生產技術需求進行教學方式的有益調整,還應當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一體化,明確崗位職責和技能需求,打造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并基于企業生產發展的具體需求對教學內容和手段進行及時調整,滿足企業發展建設的實際要求。
大專院校要想開展“訂單式”教育,關鍵要素之一就是尋求訂單合作對象,通過與企業的有益合作實現人才供需上的平衡。為此,學校應當從多樣化途徑和方式中獲取與企業的聯系,明確企業的需求信息,再擇優選擇合作對象,明確對方人才需求情況和業務規格,考慮學生對于對方企業的選擇態度,打造完美的合作機制[4]。通過簽訂用人和人才培養協議,以法定協作關系提高辦學的嚴肅性,在獲得企業需求和支持的同時,為學校辦學和人才培養提供法律保障。
大專院校要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將其優化應用在實際辦學教育當中,就應當明確特色優勢專業的重要性,明確完備實訓基地對于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重要性。為此,學校應當首先結合自身的辦學經驗,總結自身的專業優勢,極力打造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提升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應當不斷建設健全學校的自身的實訓基地,滿足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的實操需求,為學生理論和實踐教育的同步實現提供基礎保障。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建設有“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需求下的教師隊伍。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有益合作,滿足該教育模式對于師資力量的多元化需求。一方面,學校應強化教師隊伍教育培訓工作,讓教師進入企業參觀、學習和鍛煉,強化其在實踐方面的知識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從企業當中引入業績表現突出、綜合素養較高的企業員工作為學生導師和實踐教學老師,培養學生的組織社會化能力和職業素養,強化學生在專業和職業方面的技能。
為滿足“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求,大專院校應當落實教學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健全教學體系和相應的制度建設。一方面,應當設立專門的領導和組織機構,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該教育模式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做好教育教學的專業指導工作;另一方面,應當對該教育模式下的學分和畢業制度進行有效設計,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夯實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礎。此外,應當處理好“訂單式”教育和一般式教育之間的關系,兩種教學方式相互借鑒和補充。
積極尋找需求企業,獲取學校合作的突出對象。大專院校應當結合自身的辦學基礎和目標,對“訂單”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行分析和評估,明確其盈利能力、社會盛譽和行業基礎等實力,打造良性合作機制。在此基礎之上,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由企業主管人力資源和培訓的相關部門與學校各專業教研老師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對于培養期限、擬分配崗位和雙方權利與義務、安全責任等進行協議[5]。在合作期間,學校應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跟蹤,對企業狀況進行評估,確保該人才培養模式的最大價值。
大專院校引入“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適應并滿足我國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是大專院校未來發展的重要路徑。大專院校需對該人才培養模式作不斷的優化升級,確保其針對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在過程中還應明確校企合作的周期性和風險性,及時做好教育模式的評估,確保教育模式最佳的實踐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熊麗華.高等職業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子測試,2016,(6):1-4.
[2]馮俊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難點與對策[J].品牌(下半月),2015,(6):166-167.
[3]黎金榮.“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大專院校轉型升級之路[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23):15-21.
[4]王瑩,王華,賈紀萍,丁寧.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2):114-116.
[5]吳紅霞.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3(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