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冰
(哈爾濱商業大學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產業扶貧主要以市場為方向,實現經濟效益為核心,重點促進產業開發與發展,推進貧困區域發展并提升貧困農戶收入水平。產業扶貧屬于內生發展,主要目標是實現貧困農戶與貧困區域融合發展。
堅持聚力到戶,受益精準。始終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大政府支持,調動貧困人口積極性,加快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產業精準。綜合考慮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市場需求、技術支撐等因素,選準特色產業,優化產業布局,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
堅持科學設計,項目精準。整合資金、技術等資源,注重貧困戶參與度,兼顧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科學設計項目。
堅持幫貧脫貧,聯動聯考。產業扶貧實行省級規劃考核,市地協調推進,縣級負責規劃編制、資金整合、具體實施。
近年來,黑龍江省經過組織強化典型與督導調研工作,積極主動指導貧困農村加快發展省內具有供給優勢、市場需求大的產業,加速推動產業扶貧發展。截至2017年10月,黑龍江省共有13.07萬貧困農戶從扶貧產業項目中獲益,已產生效益的扶貧項目貧困戶覆蓋率為63.6%,其中20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覆蓋率達73%。全省共培訓貧困縣創業能人與貧困戶7630人,創業帶動4.2萬貧困人口實現就業。
當前,黑龍江省貧困縣、村雖然已經形成基本產業鏈,不斷提升產業帶動水平,但實際上大部分貧困農村、貧困農戶仍存在產業增收途徑窄、收入來源單一的問題。有少數貧困農戶仍依靠包地獲得收入,維持基本生活。很多貧困農村的特色產業由于打不開銷售市場和缺乏流通途徑難以獲得收入。
農村產業精準扶貧要重視建立恰當的產業連接體制。貧困農戶中的散戶在市場中經常得不到重視,需要政府將扶助保障資源與相關扶貧對象進行整合。雖然黑龍江省新型經營主體逐漸增加,諸多企業也都帶動了貧困農戶的產業項目增收,但實際上因為缺乏企業與貧困農戶的產業利益聯接體制,有些產業龍頭企業獨攬大權,導致貧困農戶沒有話語權,獲益不多。
雖然黑龍江省扶貧工作穩步開展,但在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仍有很多項目不成熟,沒有嚴格的科學論證,沒有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只是在表面上制定農村產業精準扶貧計劃,真正實施時效果不佳。
農村產業精準扶貧項目規劃不合理,導致生產的農產品缺乏銷路。雖然上級政府部門增加了對精準扶貧產業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進行追責、紀律處理,導致農村地方扶貧部門過于重視產業扶貧項目數量,不注重產業項目的可持續性與效益,造成扶貧資金、資源浪費。
1.發展優質糧食畜牧水產養殖業帶動脫貧
圍繞全省農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產業扶貧的總體要求,突出資源優勢、特色優勢、發展基礎,進一步優化貧困地區糧食種植結構和產業布局。適應糧食市場需求變化,在鞏固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優化糧食品種結構,打造優勢產區,加快貧困村“一村一品”糧食產業培育,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優質糧食產業基地。
2.發展特色經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帶動脫貧
堅持效益優先,科學定位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蔬菜、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建設一批無公害、綠色、有機生產基地和示范園區。支持貧困村建設節能日光溫室、鋼架大棚等農業設施,以蔬菜、瓜果、食用菌等設施化、規模化生產為重點,打造一批設施生產專業村、生產基地。
3.提高貧困農民就業創業技能帶動脫貧
把提高貧困地區農民就業創業技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脫貧的內生發展動力,瞄準有勞動能力有意愿的貧困人口,采取技能培訓、就業促進、政策扶持、就業服務等精準手段,提高技能水平。建立轉移就業精準脫貧臺賬,實現轉移就業脫貧對象精準管理。
1.增強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能力,完善產業開發利益聯結機制
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落實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的有關政策措施。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為焦點,大力培養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產業聯結、要素聯結、利益聯結,與貧困戶建立穩定聯動關系。要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產業,為貧困戶建立系統產業鏈服務,提高產業增值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需要,引導貧困地區土地經營權規范流轉,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增強發展能力和扶持帶動能力。力爭所有貧困村都要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凡是有條件的貧困戶都要自愿加入合作社,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合作社要優先聘用。
2.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科技
推動農業產業鏈條延伸融合,引導貧困農戶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各環節經營,分享產業鏈收益。積極發展特色產品產地初加工,推動精深加工發展。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向縣城、重點鄉鎮、產業園區集中,形成加工引導生產、加工促進消費的格局。依托貧困地區自然資源、農事景觀、鄉土文化和特色產品,積極拓展產業多種功能,進一步催化生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推進特色產業與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
3.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落實金融扶持政策
要進一步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產業扶貧的支持力度,定點扶貧的幫扶資金重點支持產業發展。要指導省級財政扶貧資金更多地投向扶貧產業項目建設,覆蓋更多的貧困人口。要靈活運用各項金融工具和政策措施,引導農業產業化加工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大能夠引帶貧困人口脫貧產業投入,創新方式引導各方面力量參與產業扶貧。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等采取獨資、合資、合伙等多種形式參與各項產業開發和經營,鼓勵農戶以土地使用權、固定資產、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多種生產要素投資產業發展項目。形成政府、企業、農民等多元化投入的新機制。
1.健全督查考核體制
建立上下對口、密切配合、信息暢通、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的工作調度機制,確保產業扶貧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項項有結果。完善產業扶貧目標績效考評體系,建立健全月調度等督查機制,以嚴格的督查確保產業扶貧目標任務落地生根。建立定期通報制度,對產業扶貧工作措施不力、行動遲緩的進行問責。
2.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推廣產業扶貧成功經驗
總結各地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經驗,深度挖掘精準扶貧產業的特色,形成一批站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先進典型,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類型的示范點。強化總結宣傳,及時總結報送產業發展、產業扶貧模式等工作進展和經驗。多渠道宣傳產業扶貧工作動態與成效,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產業扶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