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盛源,鄭祥鵬,王 帥
(齊齊哈爾大學,a.馬克思主義學院;b.機電工程學院;c.哲學與法學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2016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不斷樹立為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1]。可見,崇高的理想信仰對大學生積極參與追尋中國夢的偉大進程具有重要的價值。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為正處于人生轉(zhuǎn)折階段的大學生帶來了積極與消極雙方面的影響。如何趨利避害,堅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認同和立場,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
在新媒體視角下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心理認同,形成大學生努力追尋中國夢的正確目標導向。新媒體多元文化的交融為當代人提供了更多的價值選擇,然而存在于新媒體平臺中的多種文化既有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內(nèi)容,也有違背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噪音”和“雜音”。因此,為避免大學生這一先進群體受到不良價值取向的影響,必須要及時進行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使大學生在復雜多變和價值沖突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始終保持一定的戰(zhàn)略定力,用更加清醒的人生目標導向深刻認識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過去、當前與未來。理性辨析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推進深化改革攻堅階段的現(xiàn)實矛盾,不斷培育“四個自信”,堅定維護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對生活和學習的指導地位,從而使大學生受到崇高理想信仰的鼓勵和鞭策,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者與傳播者。
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是凈化新媒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大學生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一方面,大學生是新媒體活動的主要參與者,隨著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增強與社會化程度的加深,大學生樂于通過新媒體實現(xiàn)與外部的溝通,并積極彰顯個人價值。因此,作為新媒體網(wǎng)絡平臺中的活躍因子,大學生群體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有助于凈化新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依靠大學生群體的影響力形成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新媒體主流話語,讓主流話語有力地對抗存在于新媒體平臺中的“噪音”和“雜音”,使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話語權(quán)主導新媒體網(wǎng)絡的價值取向。
在新媒體視角下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是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信仰問題不解決,人類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目標與方向是培育出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實用性社會人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教育對象、教育主體以及教育方式、目標都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越是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越是在外部信息對大學生產(chǎn)生強大誘惑的關鍵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越是應該始終走在時代前頭。前瞻性地加強新媒體教育技術攻堅,圍繞新媒體的隱蔽性、復雜性以及多元性等特點,及時高效地切入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始終保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以滿足不斷變化著的教育對象的成長需求。在新媒體視角下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進一步將高校傳統(tǒng)的理想信仰教育豐富化、細致化,對提高教育者的綜合媒介教育駕馭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新媒體的多元價值取向與文化交融使大學生陷入了信仰迷茫,新媒體平臺中包含的金錢至上、誠信缺失、享樂主義等思想意識促使大學生的功利思想抬頭,對社會出現(xiàn)片面認識。特別是在近幾年來關于“成功學”的討論甚囂塵上的情況下,許多大學生將理想信仰與做“上等人”的功利思想混淆,用金錢來衡量事物和人的價值,使大學生理想信仰不再單純,在思想上個人本位超越了集體本位。同時,新媒體的一些道德缺失、誠信弱化的現(xiàn)象也加速了大學生的道德冷漠和誠信失守,削弱了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對大學生的影響力。
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培育效果。大學生一方面在高校接受了全面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但另一方面卻要長期受到新媒體復雜信息的干擾。新媒體信息更新快速,體現(xiàn)出了高校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的滯后性。現(xiàn)有的教育成果極其容易受到新媒體不良信息的沖擊,撼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地位。一部分大學生將目光局限于新媒體信息的消極一面,對西方文化過度追捧,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象缺少縱向認識和歷史性考慮,思想逐步被社會庸俗思想同化,失去了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方面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新媒體運營主體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的責任意識和行業(yè)自律意識不足,使復雜信息持續(xù)流向大學生群體,對家庭和大學生的自我理想信仰培育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由于我國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泛娛樂化時代中,新媒體運營主體職業(yè)道德的失范使家庭對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的難度進一步增加,文化鴻溝使親子關系隔閡逐步產(chǎn)生。加之部分家長自身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缺失,不良新媒體利用習慣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錯誤的示范,這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良性發(fā)展而言具有消極的影響。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3]當代大學生是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生力軍,在新媒體視角下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對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具有非凡的意義。
一是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加快高校理想信仰教育的創(chuàng)新。高校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與時俱進,全面形成求新、求變的教育思維意識。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置于宏觀的新媒體時代環(huán)境之中來思考。全體教育者要提高新媒體素養(yǎng),充分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善于從新媒體平臺中汲取教育資源,利用微博、微信等交流互動平臺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緊密圍繞新媒體中廣泛傳播的熱點問題和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加強討論,及時把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發(fā)展情況。開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的“在線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積極參與校園“微訪談”,采取案例分析和榜樣示范教育等方式,積極向大學生滲透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
二是化弊為利,主動依靠新媒體、利用新媒體,在全社會培育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主流話語環(huán)境。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形成離不開社會積極環(huán)境的熏陶。為此,要利用權(quán)威新媒體平臺加快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弘揚,在全社會領域培育“四個自信”,憑借新媒體的廣泛影響力,構(gòu)建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主流話語權(quán)。用積極的價值導向引領社會輿論,對抗市場經(jīng)濟兩面性所帶來的功利思想。凈化社會輿論環(huán)境,形成社會領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弘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良好氛圍。為此,權(quán)威媒體和新媒體公眾人物要自覺承擔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的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在新媒體活動中加大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信息推送力度,主動討論和發(fā)起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相關的話題,為在社會領域培育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主流話語權(quán)貢獻力量。
三是建立家庭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的常態(tài)化模式,將家庭親緣情感關系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起來。要求家長要養(yǎng)成健康的新媒體應用習慣,將自己塑造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維護者,注重利用家風熏陶開展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積極建立常態(tài)化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模式,利用家庭活動、親子溝通等方式,與子女主動探討人生信仰問題,幫助大學生進行合理的人生規(guī)劃與設計。保持一定的新媒體信息敏感性,主動提高新媒體素養(yǎng),積極學習新媒體知識,增強對信息的綜合辨識能力。不斷消除自身的功利思想,用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崇高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塑造家風,營造良好的家庭理想信仰教育環(huán)境。
四是鼓勵大學生加強自我內(nèi)省和教育,堅定“四個自信”,加強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自我培育。自修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財富,加強自我修身是一個人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重要前提。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培育需要大學生形成主體能動性,正確認識新媒體對自己的客觀影響,合理利用新媒體,將新媒體作為實現(xiàn)自我全面發(fā)展的有力工具。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大學生要始終保持清醒的人生態(tài)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努力在專業(yè)上實現(xiàn)進步,在精神上提升境界,增強對抗消極新媒體文化侵蝕的能力,培育自我從容、坦蕩、健康的社會心態(tài)。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來指導個人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維護大學生群體的名譽和先進性。
總之,在新媒體視角下,應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培育,促進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利用新媒體,將新媒體作為大學生自我培育、自我發(fā)展的有力工具,從而化弊為利,以崇高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來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xiàn)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當代大學生塑造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戰(zhàn)士和優(yōu)秀的社會建設者。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01).
[2]任建東.道德信仰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96.
[3]習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鍥而不舍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N].人民日報,2015-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