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孝宇
(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41)
近些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陸續取消了四百多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近期又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這項資格證書在各大高校尤其是財經及綜合類高校中參考頻率尤其的高。盡管如此,大學生們對考證依然樂此不疲,“考證熱”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普遍現象。但是在這樣一種“你考、他考、我也考”的現實狀況下,很多學生考證完全是趨于形勢的、盲目的,并沒有確定的目標和方向;可想而知,這樣隨大流式的考證又能給持證者帶來多少益處呢?而大學生又應該如何正確的參與到考證中去呢?
自1993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要制定各種職業的資格標準和錄用標準,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兩種證書制度”以來,對人才的衡量標準越來越規范,可供考取的資格證書種類也越來越多,而大學生參考頻率比較高的有以下幾點。
1.1.1必考型證書
主要包括大學生英語(CET)等級證書和國家計算機等級證書,這類證書是由國家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聯合組織的,是每個在校大學生都必須要考取的。
1.1.2專業型和行業型證書
專業型是針對在校大學生所學的專業而要參加的,行業型是針對于社會上各個行業所設定的,這兩者是緊密相關的,很多大學生根據自身所學的專業去參加相關行業的資格證書考試,常見的如:會計資格證書、教師資格證書、普通話資格證書、證券期貨類金融資格證書、導游資格證書、物流資格證書等等。
1.1.3能力型證書
這類證書主要是針對個人某項職業能力認證的,比如:英語類劍橋商務英語、口語證書,計算機類軟件工程師證書等等。
1.2.1大學生就業困難,社會競爭壓力太大
隨著國家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更多的教育,大學生也成為社會上數量不可小覷的一個群體;但是,面對這么多待業大學生,社會上卻沒有足夠的崗位去滿足,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就業競爭大的問題。面對巨大的就業競爭,尤其是在江浙滬皖等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很多大學生從入校就開始準備,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來增大競爭資本;而考證便是廣大學生們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自信心的一種渠道。
1.2.2企業、用人單位以及行業入職要求
面對廣大的求職大學生,招聘方是無法在“看一眼”的情況下就去錄取一個人的,面對各種崗位條件需求,招聘方首先會了解應聘個人有沒有具備相關職業資格和能力,了解的方式便是——有沒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尤其是一些有硬性條件的崗位,想應聘就必須有相關資格證;而其他一些崗位即使沒有那些硬性的條件,也會優先考慮具有含金量高或者社會認可度高的證書持有人。
1.2.3國家教育政策、學校相關政策影響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職業資格并重的制度,為大學生考證提供了強大的政策保障。比如說大學生英語等級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在國家教育政策支持下已經成為在校大學生必考的證書。另外,大多數高校對學生考證給予相關鼓勵,比如考證可以在獎學金申請中額外加分,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考證熱”現象的發展。
1.2.4市場經濟需求與國家教育發展不同步
如今,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我國教育發展卻不能與經濟發展齊驅并駕,諸多高校的高等教育資源并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教育結構滯后,校內設置的專業面比較狹窄,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也比較淺顯,單憑在校的學習根本不足夠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因而各種資格技能證書在高校里得以存在和發展。
1.2.5其他原因,例如受到在校學長學姐的影響等
初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們是迷茫的,他們對于未來的規劃是空白的,所以在了解到高年級前輩們對考證的注重時,不得不盡早的開始正視考證一事。
通過上述原因分析可以得知,“考證熱”的普遍存在和愈演愈烈的發展形勢有著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這種合理必然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大學生可以盲目的去考證。
很多大學生認為在學校里關于專業方面知識的學習并沒有什么大用處,尤其是在將來就業時,所以過度依賴考證,認為考證能夠帶來的更多,認為一紙證書才是個人實力的證明;因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考證,卻忽略了學業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認識。不論是就業或者其他方面,判斷一個人能力強弱不僅是通過他的專業知識,還結合一個人的實踐技能、個人品質等多方面考慮。
頻繁的去參加各種證書考試,即使有心學習專業知識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有的學生將考證放在至高位置,在學校逃課去學習相關知識,最終影響專業課成績,甚至影響正常畢業。即使,個人對考證重視,也應當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學校的專業知識縱然不全面也是具有一定學習價值的,在校期間理應好好完成學業。
考證都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可能有些考試費用不多,但是盲目的報考最終卻沒有什么用處的話,就造成了資金的浪費;盲目報考的人數越多,對于相關考試承辦單位而言也是資源的一種浪費。
縱然考證為大學生們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知識技能,但盲目考證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弊端,因此“考證熱”現象理應被適當控制,可考證不可過熱。
(1)作為大學生,在面對社會上五花八門的證書時,應當理性科學的選擇合適的證書,可以根據自身的職業規劃、專業特點以及個人興趣愛好做出合理的選擇。另外,想成為優秀的人才,不能過度依賴證書的證明,應當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真正能在崗位上脫穎而出的并不是證書,而是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這是薄薄的證書所不能體現的。
(2)國家教育部門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已經陸續取消了一些資格證書,這使得“考證熱”現象得以降溫;另外,政府可以進一步規范證書認證部門,制定相關法律制度,落實證書的效用,正確的引導每一位考證者;最后,對社會上諸多考證培訓機構加強管理和資質審查,維護大學生自身利益,減少大學生因為機構夸大的宣傳而報名考證的機會。
(3)高校對在校大學生考證一事應當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是在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制定個人學業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分析專業特點,對專業和職業所需要的證書進行分析并給出建議;另外對校內駐扎的考證類機構要做出鑒別甄選,并且公示,避免很多學生因為是校內機構就盲目報班而損失個人利益。
(4)社會上的公司、招聘單位明確崗位需求,不要過度的以相關證書為標準和要求,應更多的考慮個人的綜合能力,以發展的眼光來全方位的看待大學生應聘者。
綜上所述,“考證熱”現象在高校中已經無法根除,但是卻可以降溫緩解。當大學生們在面臨考證選擇時,應當理性思考,結合個人就業、專業和興趣的需要,充分考慮證書的效能、投入產出問題,謹慎參考。并且,在校期間,理應先學業后考證,在不影響個人學業的情況下考證;要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不能“紙上談兵”。
[1] 何羽婷.部分職業資格取消對大學生考證的影響研究[J].資源建設,2017,(04):60-61.
[2] 姜士紳.以企業視角看待大學生“考證熱”現象[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100.
[3] 聞建華.對大學生“考證熱”的理性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7,(15):170-171.
[4] 項玲靜.大學生“考證熱”現象調查及對策分析[J].百花園地,2013,(0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