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浩羽,張雪梅,劉 燕
(彭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1930)
進行剖宮產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終止妊娠的方法[1]。臨床上應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以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術后恢復[2]。本文對在彭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進行剖宮產術的112例產婦進行分組比較研究,旨在探討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進行手術室專科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
對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彭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進行剖宮產術的112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應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各56例產婦。對照組56例產婦的年齡在24~33歲之間,平均年齡(27.63±2.61)歲;其孕周在37~41周之間,平均孕周(38.61±2.41)周。試驗組56例產婦的年齡在23~34歲之間,平均年齡(28.51±2.43)歲;其孕周在39~42周之間,平均孕周(39.47±2.26)周。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各項基本資料相比,P>0.05。
在對這兩組產婦進行剖宮產術期間,對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2)在術前,為手術醫生準備好相應的手術器械及藥物。3)在術中,密切配合手術醫生對產婦進行手術操作。4)在術后,對產婦進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對試驗組產婦進行手術室專科路徑護理。方法是:1)制定專科路徑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對產婦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并為其制定相應的專科路徑護理方案(其中包括術前護理措施、術中護理措施和術后護理措施),并嚴格按照護理方案對其進行護理。2)進行術前護理。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帶領其熟悉醫院與產房內的環境,以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懼感。注意觀察其情緒的變化情況,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向產婦介紹實施剖宮產術及麻醉的具體方法、術前需要注意的事項等,以便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在進行手術的前1 d,每4 h為產婦測量1次脈搏和心率。在術前12 h,告知產婦禁食。在術前8 h,告知其禁水。在產婦進入產房前,讓其取下假牙、發卡、首飾及手表等隨身物品,并將這些物品交給其家屬保管。協助產婦更換手術服,遵醫囑為其留置導尿管。對產婦進行胎心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3)進行術中護理。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配合醫生對產婦進行手術操作。在胎兒娩出后,配合醫生對產婦的手術切口進行縫合。擦干產婦身上的血跡及羊水,并遵醫囑對其手術切口進行消毒。協助產婦穿好衣服,然后將其送回療區。4)進行術后護理。在術后,護理人員協助產婦取去枕平臥位6 h。若產婦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在產婦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后,護理人員定時協助其翻身,以防止其因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而發生壓瘡。注意觀察產婦宮底高度的變化情況及陰道流血的情況。對于體溫持續升高的產婦,應對其進行物理降溫處理,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每天使用碘伏對產婦的尿道口及會陰部進行2次消毒,以防止其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在術后第2 d,為產婦拔除導尿管,并鼓勵其下床活動。指導其進行排尿訓練,以促進其排尿功能的恢復,防止其發生尿潴留。指導產婦進食米湯、稀飯等流質食物,以促進其腸蠕動。告知其不要食用甜食和易產氣的食物,以防止其發生腸脹氣。在產婦排氣后,指導其進食半流質食物。5)進行出院指導。在產婦出院前,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健康宣教,詳細地向其講解有關產后恢復及母乳喂養的知識,并囑咐其按時到醫院進行復查。
對比兩組產婦的各項手術指標和對護理的滿意率[3]。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產婦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228.56±20.12)ml,其手術的時間平均為(41.35±7.82)min,其術畢至下床的時間平均為(31.66±5.74)h,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5.07±0.73)d。對照組產婦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314.27±27.48)ml,其手術的時間平均為(52.64±10.71)min,其術畢至下床的時間平均為(48.39±6.84)h,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6.79±1.15)d。試驗組產婦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其手術的時間、術畢至下床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各項手術指標的對比(±s )

表1 兩組產婦各項手術指標的對比(±s )
組別 例數 術中的出血量(ml) 手術的時間(min) 術畢至下床的時間(h) 住院的時間(d)試驗組 56 228.56±20.12 41.35±7.82 31.66±5.74 5.07±0.73對照組 56 314.27±27.48 52.64±10.71 48.39±6.84 6.79±1.15 t值 18.8323 6.3710 14.0207 9.4494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試驗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6.43%,對照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率為73.21%。試驗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率的對比
在術后,試驗組產婦中有2例產婦發生產后出血,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57%(2/56);對照組產婦中有3例產婦發生產后出血,有2例產婦發生尿潴留,有5例產婦發生切口感染,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86%(10/56)。試驗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
剖宮產術是產科常用的一種手術方法[4]。臨床研究表明,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進行手術室專科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5]。筆者結合相關的文獻資料及自身的工作經驗將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實施手術室專科路徑護理的作用總結如下:1)通過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6]。2)通過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能夠提高其對剖宮產術的認識程度及對產后恢復知識的了解程度,從而可提高其自護能力[7]。3)通過對產婦進行飲食指導和康復訓練指導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免疫力,促進其身體機能的恢復。4)對產婦進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能夠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術后恢復[8]。為了探究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進行手術室專科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彭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進行剖宮產術的112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產婦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其手術的時間、術畢至下床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婦,其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婦。
綜上所述,對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進行手術室專科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良好,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