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是在《共產黨宣言》孕育下誕生的,她涵養著中國共產黨人,奠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一貫堅持踐行《共產黨宣言》對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規定,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堅定不移的初心,矢志不渝踐行著《共產黨宣言》的價值理念。《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實現“兩個百年”夢想的精神支柱。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70年以來,這一宏偉巨著,以其科學性和真理性培養了無數共產主義戰士,使中華民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整個世界產生了深刻影響。
《宣言》中闡釋的政治理想、崇高信念,詮釋了無產階級政黨組織的政治宣言,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基本理念,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意圖,涵養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前進路上的標桿,其初心也是在《宣言》的基礎上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個初心與《宣言》中“人民至上”的觀點不謀而合,為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時期奮勇前進奠定基石。
一、《宣言》 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理論根脈。
縱觀中國近代歷史,《共產黨宣言》的廣泛傳播,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和愛國青年擔負起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培養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大釗、陳獨秀、周恩來、董必武、毛澤東等。他們開始研讀宣言的科學內涵,啟迪了中國共產黨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宣言》中蘊含的政治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源頭。《宣言》堅定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成為了毛澤東的枕邊書。毛澤東曾遇到問題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每每閱讀,都有所啟發。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時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宣言》是歷代共產黨人的“圣經”——理論旗幟,它引領著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探索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宣言》指引著中華民族不斷前行,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宣言》所規定的初心,并且踐行著承諾,不斷豐富和發展初心與使命的具體內涵,使黨永立于時代的潮頭,始終擔當著中華兒女的主心骨,始終引領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體現了對科學社會主義歷史脈絡的傳承。
“初心”從詞源上講,就是“起初的追求、起點時心懷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不忘初心”時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首先,從政治追求看,《宣言》所蘊含的“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源頭。其次,從終極價值追求看,黨的初心和使命源于《宣言》主旨所揭示的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自由人聯合體”這一共產主義最高價值目標。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把為共產主義奮斗確立為自己的遠大目標,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更應該站在新的高度和歷史起點上解決問題,即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承諾,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民”一詞,習總書記在黨的會議中多次提及。《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一切共產主義者的初心是堅持人民立場,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把《宣言》中的科學原理運用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偉大實踐中去,意味著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由貧到富、由弱到強的重大跨越,并繼續朝著實現“兩個百年”的目標奮勇前進,全面深刻地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踐行諾言,不忘初心。
三、不忘初心的關鍵在于培育和踐行初心。
《宣言》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圣經”在初心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保持其權威性的根本,是做到心中有黨、情系人民、自覺堅持黨性原則。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忘初心? 培育初心的關鍵在于學習并掌握《宣言》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追求。
第一,要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和黨的理論,從歷史和理論中把握馬克思主義信仰之“初心”。黨的歷史是浴血奮戰的歷史,只有認真學習黨的奮斗歷史,才能領悟到中國共產黨人的赤子之心。在原著和經典中、學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內涵,做到“知其所以然”。最后,把科學的理論融入頭腦中,使真理的價值得到踐行。
第二,要樹立遠大理想,在接力奮斗中牢記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之“初心”。每一個共產黨人都應該樹立遠大理想,那就是實現共產主義。與此同時,共產黨人必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在此基礎上,還應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舉止都時刻體現出黨員的先進性。
第三,要堅持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鍛煉中踐行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責任擔當之“初心”。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才能發揮出價值。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更需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與社會的接觸中,充實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此外,置身于社會中,才能更好的發現問題,從而激發自己解決問題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實踐中,逐步培養歷史使命意識,并養成勇于擔當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2.
[2] 鐘瑞添.論《共產黨宣言》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03):15-22.
作者簡介:郭秦帥(1992.02- ),女,漢族,山西長治人,太原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