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景 陳文娟
摘 要:環境公益訴訟具有訴訟主體多元、訴訟目的公益、訴訟作用防范、受益對象廣泛的特點。檢察機關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作為環境公益訴訟原告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文章在闡述環境公益訴訟的概念及特點的基礎上,指出我國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仍然存在適用情形不明確、欠缺環境知識、協調配合不到位等不足,通過借鑒國外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制度,提出確定適用情形、新增檢察系統內部專業環保人才、加強檢察機關與外界的協調配合的建議,以完善我國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關鍵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
一、環境公益訴訟的概念
對于環境公益訴訟概念的認定,學者有不同觀點。有的學者認為:“當環境作為一種公共利益受到直接或間接侵害之虞時,法律允許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對行為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的制度。”有的學者則認為:“環境公益訴訟是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對違反法律、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活動,法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容許與之相關聯的利害關系人為維護自身及公共利益的權利,從而提起的環境公益性訴訟。”對于這一新型的公益訴訟制度,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稱呼,但各個國家的稱呼都是對公共利益的保障,其訴訟目的具有一致性。筆者認為環境公益訴訟是指當公共環境利益受到損害時,具有法律法規授權的利害關系人提起的、保障公共權益的一種司法救濟手段,具有公益性的特點。
二、環境公益訴訟的特點
(一)訴訟主體的多元性
傳統理論將直接利害關系與訴訟主體資格相聯系,認為受到直接侵害是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前提。而眾所周知的是,環境公益訴訟本質上是公共利益訴訟,鑒于其涉及利益的廣泛性,訴訟主體的范圍也相應地不該受到傳統理論的限制。隨著理論高度不斷提升,該理論在具體適用時遇到了許多問題,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出臺才緩和了理論與現實間的矛盾。《環保法》不以直接利害關系為區分要件,明文規定了多類訴訟主體均可以提起訴訟,體現了訴訟主體的多元性。
(二)訴訟目的的公益性
生態環境問題引起了當今社會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作為一項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訴訟制度,相對于公民個人的私益訴訟來說,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公益性。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壯大,最近頻頻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保護我們的家園環境越來越重要,環境公益訴訟目的的公益性也越來越被重視。通過了解環境公益訴訟的公益性,我們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也能看見日益蔚藍的天空。
(三)訴訟作用的防范性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一個方面,環境問題影響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好壞,其重要性顯而易見。只有不斷提高民眾生態環境的意識,做到防患未然,才能促進生態環境更好發展。環境公益訴訟的防范性指出:環境公益訴訟的提起不以現實的、直接的利害關系為要求,在環境污染問題出現之即,權利人可通過提起訴訟維護合法權益,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
三、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可行性
(一)檢察機關職能的保障
在我國,檢察機關具有合法行使國家公權力、監督公權力陽光運行、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定職能。從2013年新民訴法的實施到“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的推進來看,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實踐效果顯著。在兩年試點期間,檢察機關不斷探索其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角色定位,因檢察機關具有法定性和權威性的職能特點,通過行使國家公權力能更好地監督公權力,從而保障更大的社會公共利益。因此,立法機關結合檢察機關的職能和實踐效果,將“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寫入法條。
(二)現代訴權理論的支撐
通過查閱資料和書籍,筆者了解到早期傳統訴權理論將直接利害關系作為確定訴訟主體資格的標準。但當環境公益性案件頻頻發生時,直接利害關系標準已經無法保障更大范圍的社會公共利益。俗話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方面的當下,我國應更加關注環境問題給社會公共利益帶來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現代訴權理論應運而生。現代訴權理論認為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具有多元性,不應受到直接利害關系的嚴格限制。在現代訴權理論的支撐下,檢察機關雖不是直接參與訴訟的當事人,但能以法律監督機關的身份代表國家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在履行補充性職能的同時,也能發揮更大的法律監督作用。
(三)實踐效果的印證
我國對于檢察機關有明確的定義。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代表國家依法行使檢察權,其主要職能是追究刑事責任和提起公訴。舊中國時期我國過于重視經濟增長,導致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不斷探索治理環境的有效方法。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指導性案例,在多個省進行“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試點,2017年通過法律明確了檢察機關訴訟主體的資格。近兩年來,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持續增多,該制度從理論到實踐不斷發展并完善。2018年2月,浙江省首例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案開庭。通過試點再到立法,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實踐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錢楠.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理論及實踐[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7(04).
[2] 盧峰.檢察機關提起環境保護公益訴訟的實踐探索[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01).
[3] 蔡守秋,張文松.檢察機關在突破環境民事公益訴訟難局中的法律困境與規則建構[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