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清風
摘 要:當下談到公共安全問題,總是連連禁令,一路紅燈。禁錮了人們的思維,限制了人們的工作思路。公共安全教育,既有值得禁止的方方面面,也有急需體驗感知的開放內容。公共安全的教育需由禁止封閉的教育形式向開放實踐型課堂的方式轉化。
關鍵詞:公共安全;教育;開放體驗
安全無小事。安全問題涉及人員廣,涉及到成人、小孩,涉及到全體國民,甚至涉及到暫時滯留中國的外國人。安全問題涉及的領域廣,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生命財產安全等等諸多方面。我們國家重視安全,重視完善安全制度,重視安全生產活動,重視安全事故倒查問責,重視安全事故、安全案例的教育警示和宣傳。國家層面的這些舉措,體現了我們國家重視人權珍愛生命,提高國民地位,為國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使我國向更文明程度邁進。
安全無小事,是因為安全措施和行為的不慎或無為,或因安全意識淡薄,導致生命消亡、財產損失。安全關聯所有人,關聯著國家的得與失,國是所有人的家,安全是所有人的事,安全的教育管理是全體國民的公共事業,具體說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我們每一分子都應積極投入其中,盡其一份責任。安全事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擺到公眾利益至上的高度,是提高全體國民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識。為這一目標,關鍵是針對公共安全的教育問題。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已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短時跨越。各行各業正蓬勃發展,做大做強,經濟大幅增長。在中國高速發展進程中也隨之產生一些新安全問題,面臨新的安全挑戰。新的公共安全教育,將會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重大問題,推進公共安全教育,時不我待。在此,談談我對公共安全教育的看法。
一、當前我國公共安全教育形勢
學校是公共安全教育的主陣地,公共安全教育,具有統籌性和全面性。教育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而應而向全體國民。當前我國的公共安全教既有各級政府機關和各級職能部門(如安監機構,公安機構,媒體機構)面向社會公眾的安全教育體系。如政府的宣傳標語,政策的落實推進。公安的案例執法警示,媒體的電視宣傳,監督機構的追責約談等。也有各級各類學校,以學生為教育對象的公共安全教育陣地。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同時也是安全知識的欠缺者和安全意識的淡薄者。因此公共安全教育的對象重點是學生,猶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學生。
當前我國公共安全的重要性,主要指標不是人看死得多少,而是看經濟矛盾如何解決。重要性體現在經濟利益的賠付。其實這是公共安全意識扭曲的現象。為什么這樣說,舉個例,我國交通事故傷亡的人數遠超校園里傷亡的學生,但這兩種事故在社會上的影響有天壤之差。車禍死了人,有保險公司賠付,在短時間內成為故事傳傳就消停了。要是那個學校死了1名學生,可就鬧翻天,追究相關的老師、校長等人的責任,還有較大數額的經濟賠付沒人愿意承擔,很難善結。
當前我國公共安全教學育的目標策略,是預防提醒,盡職免責。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多采取提前安排布署,下達會議精神,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等諸多形式,使得安全責任人人皆知、人人明確,使每一個人都在工作中盡安全之責,嚴守安全紅線,確保一隅平安。近些年來,我國公共安全問題的高壓態勢從未松緩。雖然全民重視公共安全教育問題,但就其根本,還只限于重視輿論導向,強調勢態的嚴重,責任的重大,只堵不疏。所謂盡職免責,職能部門發文件,召開會議,上傳下達,大搞責任劃分,出臺這門禁令,那門不準,堵得多疏解得少。嚴和厲體現在預設處罰對象,確定直接責任人。領導干部,開會強調安全事項要求,就算盡了職可免責,經濟絕對沒影響。直接責任人,在安全事故面前就承受不起擔當不起刑事責任和經濟責任。因此,盡職和免責還應一視同仁,希望直接責任人盡了職也能免責,不要只會成為替罪羊。由前所述,當下我國的公共安全教育特色為:“盡職免責,能堵盡堵,少于疏導”。
二、公共安全教育也應言傳身教,不僅僅只禁或堵,也要疏一疏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生產力大國,在生產建設活動中,面對公共安全形勢嚴峻。對公共安全的教育任務重大。落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也應遵從“言傳”和“身教”機結合的原則。公共安全領域里的“言傳”,包括傳播傳授安全知識,傳達完和政府的安全政策安全法令,傳達各級會議布署精神?!吧斫獭?,是應該多給受教育者一定的實踐體驗。讓更多的人從自身體驗中,增強安全的重要性。我曾經有一個親身經歷的案例,給人啟示:我帶孫子,他剛七個月大,不會說話,能聽懂旁人在呼叫其名,能抓拿東西。時值冬天取暖,烤燒鐵板柴爐。當時,我心血來潮,想讓小孫子增強具有防燙拒火的防犯意識和能力,試著掌探爐面邊緣,找了略感發燙的地方(大概50攝氏度),然后將孫子那幼嫩的小巴掌壓上去,保持了3秒鐘,在短暫的3秒鐘,孫子要縮回手去,我可不肯,目的,就是給他一個燙的體驗(燙是難受的)。之后,我舉著他小手,口中叫著“燙”,示意靠近煙筒、靠近爐面中心,趕忙就縮回小手啦!后來我指著發熱發燙的東西提醒他,他就有意識地提防著,不至于犯錯吃虧。這就是體驗的功效,記得牢。從教育的角度看,身教重于言教,突顯了身教的重要性。從教育的方法去看,這不單是體驗法、實驗法,也是引導和疏散法。這里我沒采取堵的辦法一一“燙!不準摸!”而是讓其從體驗中感知,從體驗開始引導,從幼小心靈著手建立一個防燙的安全意識,學會保護自已。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公共安全問題是堵好,還是疏好?一目了然。像這樣多給學生疏導性的安全教育,多給學生安全預警的體驗是有必要的。在此,我談談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關于溺水安全的體驗
我國每年夏季都有兒童溺水死亡的安全事故發生,是當地的公共安全教育重視不夠嗎?是“嚴禁下塘下河洗澡!”吼得不夠嚴厲嗎?不是!是兒童的好奇心,是兒童夢昧以求的愿望—一到水中搏擊,學會游泳的技能。因為他們看到跳水運動員的輝煌成就,看到游泳愛好者,終年暢游大江大河,他們都沒有淹死,自已為什么不可學一學呢!甚至懷疑“水淹死人”是成年人嚇唬人的假話。鑒于兒童溺水事故年年發生,禁而不絕的現狀,給游泳愛好的兒童一種正確引導,培養游泳技能,加強水中體驗猶為必要。
凡具有初中以上知識的人,都學過“阿基米德原理”,我們看到跳水運動員,從高處扎入水中后,能自動浮上水面,即使身體紋絲不動,也不會下沉。這說明,正常情況下,人身浸入水中是浮得起不下沉,是沒有生命危險的。水確實能淹死人,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也不能談水色變,堵字當先。不要為了溺水安全,缺失了正確的引導和體驗教育。事實上,水都善待每一個人,都不想淹死任何人。當在平靜的水域,人體一動不動地浸入水中,嘴和鼻一定處于水面線之上,不會強止灌人的水,不強行斷人的氣。不信大可放心試試。我們可以創造條件,在保降安全的前提下,帶學生到游泳池體驗水中的浮力,體驗身體慢慢入水那種驚恐心態,“慚慚增加的感覺,體驗人體完部浸沒水中會浮起的感覺,體驗口鼻沒入水中癟氣難受,甚至嗆水的感覺。這樣的體驗會讓兒童得知,心慌、缺氣、嗆水都是導致溺水死亡的真正原因。學校沒有游泳池,簡單設個木桶浴也應讓在校學生接受這樣的體驗。這樣的體驗活動并且應像每年都體檢一樣,年年開展經常開展。讓學生有足夠的體驗經歷,增強溺水安全的防犯能力,減少溺水死亡事故。
(二)關于消防安全的體驗
工廠燒毀廠房,小區一家起火殃及鄰居,農村燒山毀掉成片林木和莊稼,都屬消防安全。國家歷來重視消防安全,地方轄區都有專設的消防機構。學校面對學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主要按教材內容傳授消防知識,分析案例,請消防官兵到校辦講座等形式。這些做法也僅限于口說耳聽的層面,缺乏實踐的東西。學校有滅火器,老師沒用過,學生沒用過。學生沒有親身的體驗,沒有親眼見,當火災發生時只會驚慌失措。要學生真正學到消防知識,掌握消防技能,學校應定期讓學生操作演練滅火器,操作怎樣滅油火,怎樣滅帶電的火,怎樣滅山火。
(三)關于觸電安全的體驗
隨著我用電的普及,觸電用電的安全風險增加。電傷人如老虎,而且是看不見的老虎,奪人性毫不留情。要是缺乏安全用電常識,現代生活的人們離不了與電器打交道,那將存在極大的觸電安全隱患。對學生傳授用電常織的過程中,同樣應增加體驗內容??梢栽O置了36v以下的安全電壓環境,讓學生嘗試絕緣體驗,帶電體驗,帶電連接小燈泡,動手接接開關,動手連接導線嘗試電流過身體的感覺,嘗試電流經身體入大地的感覺,觀察連接導線時,接觸點產生的火花。使之懂得怎樣用電才安全,怎樣用電很危險,人怎樣做才會隔絕電源。
(四)關于地震災害避險的體驗
地震災害雖不常見,但來了破壞力巨大,人類是不可抗拒的。天災不可逆,就不像以前有人胡說“人定勝天”的妄想。天眷可愛之人,人類掌握了躲災避險的常識,有時也可在地震災害發生時逃過一劫,掌握避災避險的技巧,有備無患。在地震發生時,往往造成樓房建筑物垮塌,構成安全威脅。如何快速有序逃離危險,如何就近尋找安全避難處所,是公共安全教育時常演練的內容,但些學校并不重視這樣的學生體驗,很少達到每月1次或每期幾次的安全要求。學生體驗少了,所獲經驗值肯定差。因此,地震災害避險的演練活動應多做,必要時可開展演練競賽,比試誰在演練中勝出。這樣讓學生把安全知識扎根心底。
(五)交通安全的體驗
相比各種安事故死亡,交通安全才是奪命殺手,占比最高。但事后的安全責任轉移到保險公司,似乎淡化了交通安全的嚴重性。我國汽車保有量巨額增長,交通死亡高居不下,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防犯意識猶其重要。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防犯的體驗教育,不能惚視。學校可多播放交通事故視頻資料警示學生,學??砂窗嚓牻M織的形式上街去體驗過紅綠燈,體驗過斑馬線穿過大街,體驗道路行進中靠右行的規則,體驗遵守交通法規的安全感,規范自已符合交通法規的行為。
三、整合社會資源,開辟公共安全教育新途徑
公共安全教育不光只是學校的問題,也是廣泛的社會問題。公共安全教育也需依托社會資源去展開。比如,針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沿襲慣例,借助烈士陵園、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展開教育體驗工作。同樣道理,針對溺水安全,政府或學校可投資、可入股到社會企業的游泳場所,借助社會資源,給學生建立體驗基地和安全教育基地。讓學生在體驗基地中感知水性、熟悉水性、習慣水性。學生可隨體驗量的增加,積累豐富的水性經驗,低在水中的驚恐之感,提高防溺水的自適應能力和防范能力。自然就會降低溺水死亡事故的發生。丑言之,學生具有水性體驗而溺水死亡,只叫愿死鬼。如果學生從無水中體驗而溺水,糊里糊涂死去,那可叫冤死鬼??傊源藶槔?,可見一斑,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問題皆同其理。為了公共安全,為了教育學生,應多想法子,多設開放體驗型課堂,積極廣聚全社會的智慧和資源,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加強公共安全教育,把禁令中能夠“放“”的因素盡量激活,向著“放“”的方向轉化,開辟公共安全教育的新出路。
公共安全紅線劃定,警鐘長鳴。意外難以避免,我們只能盡力做到減少事故和意外的發生。我們的目標是: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安全知識人人皆知,安全技能得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