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與科技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近年來,全球化的影響越來越劇烈,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政府推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雙一流政策。文章根據“雙一流”建設的要求,探究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地方高校;雙一流;策略
2015年我國政府發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總體方案》中正式提出建設“雙一流”高校的目標。在《總體方案》中我國政府要求出在建設“雙一流”高校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四大要求:一是,遵循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高校改革;三是,將績效作為高校發展過程中的杠桿;四是,以中國特色主義建設為高校建設的核心。此外,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即是:“以改革為動力、以經濟為向導”。在高校的建設過程中,既要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又要根據地方高校的辦學特色以及經濟發展要求,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校。
一、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師資力量薄弱
師資力量是高校辦學的重要因素,師資力量的大小決定著高校的辦學水平以及高校的提升空間。在以往地方高校的發展過程中,地方高校的師資力量薄弱,許多具有較高教學水準的教師都被211、985的部署學校“搶走”,導致地方高校的教學水平較低,不利于地方高校的長久發展。目前,許多地方高校使用的教師管理制度仍舊是傳統的管理制度,不利于教師人才的招納,對內部教師的成長具有一定的約束性。
目前,我國地方高校中所占的比例較大的教師群多是年齡在30歲左右的青年教師,教師團隊的結構偏向年輕化,這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自身具有較高的學歷以及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是總體來說,大多數的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導致地方高校的教學實踐水平較低。此外,這部分的教師不僅承擔著教學的重任,還肩負著“養家糊口”的責任,在實際的教學研究中,無法將全部的心思放在科研研究當中,不利于地方高校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專業特色不夠突出
專業特色及時指高校內部某一專業相比其他學校的相同專業具有獨特的教育特色以及教學優勢。例如:景德鎮陶瓷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在地理位置上處于城市的偏遠地帶,經濟條件較差,但是在學院的發展過程中,將陶瓷工藝與工藝美術作為自身的專業特色,形成自身獨特的辦法風格。經過學校的精心發展,設計藝術學、美術學等學科已經成為重點發展的省級學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隨著“雙一流”政策的實行,景德鎮陶瓷學院還將取得更大的提升空間。
但是對于其他的地方高校而言,許多的地方高校并沒有認識到建立自身專業特色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建設中,地方高校為提高自身對于生源的吸引,增加生源數量,盲目的開設許多新興學科,導致高校的教育資源分散,沒有建設出具有代表性的專業,專特特色不夠突出,導致高校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反倒由于專業開設過多,造成資源浪費,阻礙了地方高校的發展。
(三)培養方案的時效性不足
地方高校由于發展建設資源緊張,教學基礎資源較為短缺,內部管理措施過于落后,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對先進的教學理念吸收較慢。在地方高校的組織結構內部,許多重要的崗位都是由年紀偏大的教師擔任,這些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自身的創新意識不足,對于先進的教學理念接受較慢,對于許多改革措施具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的創新與發展。
在地方高校的管理中,對于教師的發展沒有完善的培養方案,導致教師團隊的上升空間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并且在以往地方高校的發展中,缺乏先進的教師管理制度,使用的多是傳統的管理制度。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成績來進行教師的績效考核,不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阻礙了地方高校的發展。
二、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具體策略
(一)加大對于師資力量的建設力度
在“雙一流”高校建設的過程中,高校師資力量對于高校的教學水平以及高校的提升空間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建設: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對外引進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教師人員,積極汲取國內外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自身教學的專業性與先進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已有教師自身知識與素質的培訓,提高地方高校的內在教學水平,從理論知識到教學能力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進修方案,督促教師自我修養的提升。此外,對地方高校內部的管理組織結構進行優化,給予年輕教師升級管理的機會,提高高校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最終通過優質的師資力量推動地方高校的全面發展。
(二)加大對于特色學科的投資力度
“雙一流”政策的施行,要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在地方高校的創新與改革中,要注重對于自身特色專業的建設。首先對高校本身具有優勢的專業進行分析,增加對于特色專業的資源支持力度,在各個專業建設的過程,進行“主次之分”,采取“求精不求博”的態度。其次,在特色專業的建設過程中,由于許多地方高校在以往的發展中,受到教學資源的約束,導致自身的教學基礎薄弱,因此,在打在特色專業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最好將專業的建設劃分階段,將“大目標”細化成眾多的“小目標”,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
此外,在特色學科的建設過程,地方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辦學宗旨,對自身的辦學風采進行研究分析,形成具有獨特性的教學風格以及教學氛圍,增加高校的教學特色,推動高校特色專業的發展。
(三)以國際化事業優化發展
在地方高校的建設過程中,要秉持包容開放的建設理念,將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管理方法“請進來”,使自身的教師與教學理念“走出去”,通過與外部先進理念的不斷碰撞,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高校的關鍵職能即是: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地方高校要保持“求同存異”的思想,積極融入國際化,不斷增加對外交流的渠道,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國際化。對國內外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汲取有利于本校發展的教學改革經驗,為地方高校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新的活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于教育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相繼出臺“211工程”、“985工程”等,并在實際的建設活動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雙一流”政策的提出,給各大高校的發展指明了路線,在地方高校的“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受不同區域文化的影響,不同高校之間的建設路徑也不相同,為充分發揮各個高校的特色與優勢,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各高校要根據自身所處地域的文化特色以及自身辦學的宗旨進行“雙一流”建設,提高雙一流建設的速度與質量,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為我國綜合國力的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閆治國.地方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現實挑戰與推進策略——以鄭州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為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5(04):151-156.
[2] 喻聰舟,劉錦諾.挖掘比較優勢:地方高校參與“雙一流”建設的策略[J].重慶高教研究,2018,6(04):100-108.
[3] 蔡亞楠.“雙一流”背景下甘肅省省屬高校學位點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8.
[4] 樹學峰.“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學科群構建策略——以太原理工大學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 (02):6-9.
[5] 任遵諾,薛彥華.“雙一流”戰略決策下地方高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02):19-25.
基金項目: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研究,2017度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學專項,課題編號:xsj17B23:負責人:宋迎清。
作者簡介:宋迎清(1966.08- ),男,湖南沅江人,漢族,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