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笛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的心理也帶來了很多直接的影響,進而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改變。文章主要分析了網絡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大學生心理的主要變化,進而剖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趨勢以及對應的策略,以期為大學生得到更好地思想教育提供借鑒與參考價值。
關鍵詞: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變化;思想教育的趨勢
一、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情況分析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而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上的年輕活力的代表,在對新事物的嘗試過程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據相關數據統計,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的頻率都是相當高并且使用范圍都是非常廣的。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產生了非常廣的影響。比如,隨著移動網絡的開發以及普及,智能手機在很多的高校大學生范圍之內得到了普遍的使用,這些新型事物在大學生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的頻率是高于其他群體的,甚至很多的大學生逐漸成為了“手機依賴癥”的患者。
與此同時,當代高校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推進與發展,智能手機等網絡時代的產物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聊天工具,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與學習過程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時代已經觸及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娛樂、通信、游戲等各個部分。同時,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先行者,他們還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平臺發表對社會事件的自我看法與批評建議等。
二、網絡時代對大學生心理變化的影響
(一)網絡時代影響著大學生的求知心理
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所產生的最大的影響便是當代大學生可以隨心所欲的搜索自身的學習需求以及愛好信息。網絡媒體的便捷化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與學習資源,使得大學生逐漸成為了知識的主動追求與研究者,同時也滿足了大學生的求知心理。一方面,網絡媒體使得大學生在求知過程之中的效率得到提升,能夠實現快速學習與成長;另一方面,網絡時代的工具使得大學生在求知過程之中的感受力減弱,因為很多的網絡媒體所提供的信息與資源是相對比較虛擬的。并且,在網絡時代背景之下,世面上會存在著眼花繚亂、魚龍混雜的信息,這對當代大學生的研究能力以及辨別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二)網絡時代帶來了大學生的匿名心理
網絡時代本身具有虛擬性,參與其中的很多社會群體都會選擇匿名進行社交,他們選擇隱藏自身的真實身份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的隱私泄露,另一方面還可以相對的減弱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而網絡時代滋生出的這種匿名心理使得網絡群體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無束的開展活動,這種匿名心理也活躍于當代大學生群體之中,很多的大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某種心理上的補償,探索與發現自我中未曾涉足的領域與范圍。這種心理幫助一部分人實現了言論自由以及行為自由,同時也為當代大學生的社交環境帶來了一定的風險與不可測性。
(三)網絡時代催生了大學生的認同心理
網絡時代的到來,一方面促進了社會上信息的傳播與擴散,使得社會公眾足不出戶便可知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事件;另一方面,網絡時代也帶來了很多信息資源的雙向溝通與交流,為當代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新平臺,使得大學生們可以實現雙向溝通交流,進而催生大學生群體的認同心理。一般而言,網絡環境是虛無縹緲的,而來自雙向交流的認同感會幫助大學生緩解這種虛無無助感,這種認同感不僅包括思想層面的,還包括學習、愛好、娛樂等各個方面的認同感。認同心理的產生雖然可以帶來大學生群體對網絡虛擬的無助與迷茫,然而很多時候網絡環境也會借助這種認同心理展開騙局,這也是當代大學生群體需要嚴加防范的。
三、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趨勢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網絡時代背景之下,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心理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在影響著大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娛樂、社交等各個方面,而面對這些變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隨之而改變,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一)引導大學生群體形成良好的網絡觀念
網絡時代的到來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觀念,也進而影響著大學生群體的學習以及生活。面對紛繁復雜、虛無縹緲的網絡環境,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顯得尤為重要。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一部分人認為網絡是虛擬的而肆意妄為,這給社會和居民都會帶來隱形的不良影響。因而,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之中,首先需要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網絡觀念,倡導健康良好的網絡行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教師們不僅要深入學生群體之中,而且還要及時的了解掌握大家的心理狀況,加強雙方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與同學們談論社會上的事件以及最新的社會走勢,分享心得,及時掌握學生們的心理變化,并作出正確的引導與教誨。
(二)加強健康優秀網站的建設
良好的學習與娛樂網站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群體更加便捷的學習和生活,而且可以對大學生的網絡心理狀況進行引導與指引,以幫助大學生群體建立良好的網絡心理,而校園網站的建設能夠發揮出更加強大與直接的作用。高校可以通過加強良好網站建設的手段與措施來對高校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這些平臺的建設一般需要具備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等特點,并且能夠發揮出網絡的優勢。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創新制作建設的手段與方式,比如在網站建設過程之中多采取圖片、視頻等形象的形式來體現核心內容,呈現出更強的吸引力。
(三)建設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面對網絡時代的發展,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越發重要。而在教育過程之中,師資隊伍的水平以及資歷等因素往往決定著教育質量的高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之中,需要建設與時俱進的師資隊伍,而這些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掌握新時代下的網絡,對網絡時代的環境以及使用狀況進行了解掌握,對大學生群體喜好的網站以及社交環境進行研究,探索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狀況的變化與轉變,進而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來引導大學生群體保持良好健康的網絡心理。
(四)及時為大學生提供網絡心理援助
在現實生活之中,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難免存在著一些大學生陷入網絡心理困境之中,這將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面對此種情況,高校應當給予這些大學生以及時的幫助與引導,創建專門的援助團體,幫助大學生梳理心理變化,將他們引導到健康良好的思想狀態。同時,高校的教師要在講學過程之中密切關注著大學生們的心理變化,及時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綜上研究可以看出,現如今網絡時代發展迅速,這一現象對我國的高校大學生群體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與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僅是學習和生活的層面,還包括一些娛樂游戲等方面。面對這些新型事物的到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挑戰,高校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需要結合目前的網絡環境以及大學生群體的心理變化,分別從引導大學生群體形成良好的網絡觀念、加強健康優秀網站的建設、建設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及時為大學生提供網絡心理援助等方面來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而達到更強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靜姿.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變化與思政教育的新趨勢[J].高教論壇,2011(11):9-11.
[2] 金國權,高偉慶.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網絡財富,2009(20):121.
[3] 朱志勇.網絡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0):56-58.
[4] 劉慧.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7(06):35-36.
[5] 孫忠良,龍金鳳,段榮.移動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