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嚴華
摘 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文章從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思想淵源和貫徹落實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十九大的召開宣告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要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蘊含在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方面面,也熔鑄在了在了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里。
一、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內容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共享的發展理念,并將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擺在六個堅持之首,要求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的發展理念最直接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回答了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指出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發展的依靠力量和根本動力是人民,發展的根本價值是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也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發展理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為人民服務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則關系到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習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我國高等教育的“四為”方向,即“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居四為之首。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滿足人民對教育的期待。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宗旨在工作方法上的體現。在習近平看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樣要貫徹群眾路線。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不僅思政課教學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程也不能置身事外,非思政課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在方向上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效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群眾路線還要實行全員育人。在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方面,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各級政府組織,所有社會人員都要參與思想政治工作,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為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對高校而言,“各級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和指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所有的機構、團群組織和教職員工均應該參與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教育格局。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民滿意作為出發點和歸宿
履新之初,習主席強調要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奮斗。我們要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標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黨教育工作的宗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主要矛盾為人民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滿足人民對優質教學資源的需求和期待是踐行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承諾的具體體現。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的人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立場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對象實施的具體要素”,基于“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包含五個方面:“世界觀教育、政治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法制教育、道德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鑄民魂的工程,“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要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為此,在政治管教育方面要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善向上、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另外十九大報告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泵珴蓶|認為無產階級政黨要實現對被領導階級的領導的條件之一是“對被領導者給以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民進行五觀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價值取向。
二、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論淵源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對傳統民本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民史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是我們黨的宗旨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集中體現。
(一)中華文化中民本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民為中心教育思想的歷史淵源
2014年2月習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概括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等六個方面,民本思想是中華文化獨特的精神標識,源遠流長,在《尚書.五子之歌》中就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句子,后來又有孟子“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思想,這些思想告誡人們,人民是權力的來源,是國家的政治基礎執政者應該順應民意,以為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自己的執政目標,這些思想在教育領域也得到了了體現和闡釋。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沖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極大地擴展了受教育者的范圍,使普通老百姓都能有受教育的機會,加速了文化的下移,是孔子民本教育思想的表現之一。在傳統文化中非常強調對老百姓的教化,在《孝經》中有“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的句子,意思是說:“教育人民互相親近友愛,沒有比倡導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禮貌和順,沒有比服從自己兄長更好的了。轉移風氣、改變舊的習慣制度,沒有比用音樂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馴服,沒有比用禮教辦事更好的了”可見,加強對人民的道德教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傳統的民本政治理念和教育思想是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教育思想的重要來源。
(二)歷史唯物主義在教育思想中的運用和發展
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還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最終決定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應人民的關切和期待,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教育人民,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質,以人民是否滿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才能真正體現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推動社會的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集中體現
唯物史觀的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的理論基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基本宗旨。在馬克思提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和列寧“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立場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論斷。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鄧小平同志熱愛人民,尊重人民,把“人民贊不贊成,答不答應,高不高興,擁不擁護”作為我們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江澤民同志提出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為堅持以人為本。習近平同志以“服務人民,敢于擔當”作為自己的執政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在目的、內容、方法和檢驗標準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觀視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做好本職工作
高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是習總書記對廣大高校教師的殷殷期待。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更應該在思想教育、價值引領方面成為標兵,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一)思政課教師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高校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政課這一第一課堂的教學引導主體,首先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要堅信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只有補足了理想信念之鈣,思政課教師才能自信有足夠的學科自信、課程自信和職業自信,才能在課堂上理直氣壯,底氣十足地宣講馬克思主義,幫助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系好人生的第一課扣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課堂講授有紀律,學術研究無禁區,公開言論守規矩”的原則,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正能量傳導給學生。
(二)思政課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一再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他指出,高校要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在談到思政工作的本質時,他說:“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在談到思政課要在改進中加強時他認為,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和期待。思政課教師要銘記總書記的囑托,增強以學生為中心的自覺性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將統一的教材體系轉化為適合自己學生需要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努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真正使思政課成為引領學生成長的思想導航儀。要通過面對面交流以及新型社交途徑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引導他們正確解決成長道路上的問題和困惑。
(三)思政教師要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世界每天都不一樣,我們教材的內容在不斷與時俱進,不同年代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一些獨特的個性,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日新月異。要適應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承擔起教書育人的使命,思政教師的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黨和國家的最新理論、方針和政策,時刻關注世界大勢,必須不斷深化對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認識,必須具有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武裝自己教學的本領,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科研和教學是思政教師的兩只翅膀,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只有通過學習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我們才能做好自身的工作,同時我們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上升為理論,讓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素質的提升。用學習和科研為自己的教學提供更多的源頭活水。
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我們思政課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南。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仔細領會,為堅持思政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為培育擔負民族復興眾人的時代新人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人民出版社,2017.
[3] 陳萬柏,張耀燦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鄭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