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開展的方式基本上是通過基礎理論教學讓學生對藝術設計專業概念產生一個正確的認識,繼而開展系統化的專業教學。但就目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際教學情況而言,課程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相對滯后,直接制約了現代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和改革。高職院校專業教育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受傳統教學體制的限制,高職院校的教學氛圍不夠開放,這極大地影響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過于重視學生課本理論知識的教學和考核的教學模式,與藝術設計專業靈活性和創新性的教學要求不符,教學效果總是不佳。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屬于藝術性課程教學,學科獨立性較強,受服務對象、研究內容、社會、文化、科技、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藝術設計課程學習需要學生通過自身本能的感知力、表現力、想象力提高藝術設計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領域的課程教學體系不夠完善,缺少有效的教學評價管理制度,在教育中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開展教學活動,不重視技能操作指導,缺少教學特色,導致學生缺少職業優勢。
《構成藝術設計》一書共四章內容,第一章詳細地闡述了平面構成的原理與技法,第二章詳細地闡述了色彩構成的原理與技法,第三章詳細地闡述了立體構成的原理與技法,第四章對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的設計作品進行了具體講解,以供學生借鑒學習。《構成藝術設計》內容設置由淺入深、圖文并茂,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適用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和設計人員崗位培訓時學習使用。
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構成藝術設計》一書中不僅詳細地闡述了其原理,還包含了實踐運用技法,并通過具體的經典案例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十分有效。學習研讀該書對探索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領域課程教學改革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領域的課程設置首先要明確學科特點,藝術設計對文化、藝術、社會內容都有深刻的內涵解釋,藝術設計的主要功能是實用性和審美性。分析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必須從實際出發,強化學科特點,在綜合了解學科內容的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教學比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領域的課程教學內容有工業設計、景觀建筑設計、三維動畫、音頻與視頻設計、網絡藝術、互動媒體等,這就要求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必須有所側重,如將工業設計、景觀建筑設計、三維動畫等內容設置為主課程,讓學生在全面學習中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逐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使自己具備現代信息社會職業發展需求的能力。
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不只是向學生傳授藝術設計技巧和理論知識,還需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和客觀理念融入藝術設計作品中,讓設計出來的藝術作品更加合理、適用。因此,學生在學習中要形成藝術觀點和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學會將自己的天賦和情感融入藝術作品創作中,通過藝術作品向人們傳達積極向上的理念。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領域課程教學必須具備美學教育內容,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藝術設計作品展示,讓學生通過對不同作品的賞析和討論探索設計技巧,獲取藝術設計靈感,提高自身的藝術敏感性,繼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藝術設計課程學習獨立性強、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綜合性強,學生需要在學習中對每一門課程的內容和性質有具化的理解,單一的課程理論教學會讓學生的記憶模式固化。因此,高職院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應該根據專業發展趨勢建設完善的基礎設計,讓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基地進行實踐學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這一改革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可以在最后一學年或最后一學期安排學生到社會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可以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通過校企合作,將學生安排到工作崗位中,通過頂崗實習將專業理論知識與自身掌握的技能應用到工作崗位中。
(2017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高職院校“構成藝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為例,編號:173244;重慶市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立項項目: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實踐研究,編號:CQGJ17167B)
(葉曉霞/碩士,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