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培訓效果物有所值,是每個培訓師都要思考的問題。著名培訓咨詢專家和作者簡·巴貝切特向大家一步一步展現了成功的培訓需求評估所需要的每個步驟。培訓師要對培訓能取得的成果和具體計劃有明確的目標。作為教育培訓市場上的主力軍,高等院校具有更為專業的技能和隊伍,并且在社會所賦予的契機下,高等教育進行市場化改革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在調查分析中發現,當前高校在開展市場化培訓業務的時候,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理解不夠充分。盡管當前多數高校都開設有教育培訓部門,但是在學校的實際管理者眼中,培訓工作并未獲得與學歷教育工作、科學研究工作同等的教育地位,學校對于開展培訓工作的熱情也不是十分的高漲,且對于培訓工作的發展定位,存在著一定的認知模糊,這就導致了培訓部門的資源配置、師資力量,以及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存在著問題。其次,缺乏品牌意識。一所培訓機構要想獲得社會的認可,其中的關鍵就是自身所樹立的品牌。但是高校的培訓部門,并未將自身的品牌建設工作提升到相應的高度上,重視程度有待提升,并且對于高校自身優越的實訓條件、優質課程,也并未轉化到培訓品牌的營造工作上,導致辦學優勢未能直接轉化為其在培訓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品牌發展緩慢。再次,競爭意識不強。高校的培訓工作,與培訓市場的環境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所以培訓工作務必要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滿足社會行業企業的具體要求。
簡·巴貝切特《培訓需求評估:方法、工具和技巧》一書更加注重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簡·巴貝切特幫助培訓師通過正確選擇、恰當分析,評估和編寫能滿足管理部門商業需求的培訓計劃,幫助解決培訓部門的市場拓展問題,并提出了《培訓需求評估:方法、工具和技巧》的基本模式。如何提升高校培訓部門的整體活力,激發其參與市場競爭的熱情呢?簡·巴貝切特在《培訓需求評估:方法、工具和技巧》一書中指出,高校培訓部門的市場拓展策略,首先需要確定培訓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轉變傳統的觀念,確定培訓工作的辦學定位,使教學內容能夠與實踐過程進行有效結合,面向企業的實際需要,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滿足其對人才培訓的具體需要。其次,則是要促進培訓部門與學歷認定、教育部門之間的聯系,使培訓部門可以利用學歷認定、教育等部門的資源,體現培訓教學的優勢,進而實現學科內容的交叉融合,為參訓企業、個人推行定制化的課程,滿足企業、人才的發展需求。再次,注重培訓品牌的建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培訓市場中站穩腳跟,高校的培訓部門勢必要打造出相應的品牌內容,這也是其求得生存的關鍵點。同其他培訓機構相比較,高校的培訓機構能夠更容易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且在多學科、多知識等內容的融合中,也具有較強的優勢,所以,高校可以利用這些內容,對教育培訓市場展開有效的分析,制定出相應的發展策略,并形成一套具有較強操作性的發展目標、任務;同時,可以根據培訓市場的現狀,開發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培訓項目,將其作為品牌化發展的一項重要支撐;相關管理人員還應該注意,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要避免同質化的問題,盡可能強調針對性,順從市場的發展需求。最后,充分參與培訓的市場。對于自身所擁有的教學資源、科研力量,高校在參與培訓市場的時候,應該構建其面向社會各界的培訓服務平臺。第一,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系,比如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在公共管理教學方面的基礎,研究政府的執政目標,根據實際培訓需求,制定出適合其發展的培訓內容;第二,則是要與企業行業建立深入的聯系,高校可以利用其優勢,將企業需求設定為發展導向,為其開展員工上崗培訓、崗中職業培訓以及管理能力培訓;第三,可以與國內外的認證機構建立聯系,利用高校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特色、教學資源,爭取更多與自身特色有關的行業資質培訓,強化培訓事業的發展。
總之,在拓展高校培訓市場的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要認清現實,分析具體的培訓發展現狀,就實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深化高校培訓工作的質量,為了高校的穩定性發展,相關人員要針對拓展高校培訓市場的策略展開探究,簡·巴貝切特提供了培訓模式和工具來幫助培訓師變得更具有戰略眼光,希望《培訓需求評估:方法、工具和技巧》一書能夠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馬秀芝/本科,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