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教育進入了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也進入了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內涵式發展需要高質量黨建工作引領和保障。本文通過對標新時代下高質量黨建工作要求,直面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探索高質量黨建的有效途徑,引領和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質量 高校 黨建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本文通過對標新時代下高質量黨建工作要求,直面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探索高質量黨建的有效途徑,引領和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目標要求
中國教育進入了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也進入了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這是我國教育發展新的歷史定位。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全局的深刻變革,沒有堅強有力的黨建做保證是很難實現的。因此,高質量黨建工作是推進學校全面從嚴治黨、凝聚智慧力量、引領事業發展的重要組織保障。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全國高校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黨建質量全面提升,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高校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的實施意見》,促進高校嚴格對標看齊,勇于改革創新,努力爭創先進。意見從強化政治建設、發揮導向作用、提升黨建質量、著力對標爭先、推動事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設要求,明確黨委要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認真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要模范發揮黨委領導核心、政治核心作用,強化思想政治建設、突出問題導向、完善引領機制;要堅決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之成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意見從落實學校黨委、二級黨組織、基層黨支部的三個層面黨組織的主體責任方面提出了“四個過硬”、“五個到位”、“七個有力”的要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二、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高校黨的建設在各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的同時,還有不少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黨委履行主體責任方面
從黨中央對高校開展的政治巡視問題清單中看到,出現頻率較高的是: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不到位,高校黨委履行主體責任意識不強。由于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高校內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和政策措施執行不力導致有的高校出現了某種程度的黨建弱化傾向,表現在黨委“四個意識”還不夠強,“四個自信”不夠堅定,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黨建主體責任需要進一步落實到位,仍然存在重教育科研輕黨的建設、黨務工作與業務工作不能同頻共振的情況。
(二)基層黨組織建設和作用發揮方面
基層黨組織功能作用發揮不充分,沒有體現政治功能和組織優勢。有的組織“三會一課”制度落實不夠,支部生活不夠規范,組織生活管理上失之于軟。組織生活內容、形式單一,缺乏活力和創新。基層黨支部活動不多,對黨員群眾的關心不夠。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有待加強。
(三)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方面
黨員發展存在重視數量輕視質量現象,對黨員入黨后的教育重視不夠,造成個別人入黨動機不純,功利化傾向嚴重,黨性修養不高,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等現象。黨員教育工作缺少長期的規劃,制度不夠優化,可操作性弱,黨員的教育培訓與業務學習的契合度不夠。
(四)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方面
少數黨員干部的能力素質不高,帶頭作用發揮不明顯,人才優勢未能充分發揮。部分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還不能夠適應發展要求,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夠。
(五)黨建工作創新方面
黨建工作的理論研究還較為薄弱。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性、實效性不強,存在工作方法傳統、主題活動形式單調、工作思路不活躍、不開拓等問題,對“黨建+”模式缺乏研究,對新媒體的應用及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校發展的實踐路徑
立足新時代,高校要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行動指南,始終把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目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切實強化黨建主體責任
高校黨委必須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履行好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一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二要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強化二級學院黨的領導,強調一崗雙責,保證黨建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三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黨務公開制度,將黨的組織工作與學校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將改進組織工作與推動學校改革發展統一起來。
(二)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是檢驗我們管黨治黨是否有力的重要標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必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是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重要平臺。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是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武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樹立“四個意識”,不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開展“三會一課”等黨內活動。全體黨員干部必須時刻牢記自己作為黨員的義務,自覺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斷增強黨性修養。
(三)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習近平指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關鍵是從嚴抓好落實。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層組織,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創新活動方式,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一是對標國內高校黨建成功范例,科學建立高質量黨建標準體系,促進黨建工作不斷規范。二是健全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機制,增強基層黨建的內生動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三是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強化院系黨組織政治功能,實施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工程,以教師黨支部為重點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四是改進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方式,創新“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形式,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實現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四)加強黨建制度體系建設
首先要健全學校黨建制度體系,避免制度建設的缺位與滯后。同時還要做到制度體系的配套銜接、彼此呼應,努力提升制度體系的整體效能。其次,要增強制度執行力,突出針對性和指導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會流于形式。針對有些制度存在重制定、輕執行的問題,應該通過強化責任落實和督促檢查確保制度的權威。通過制度發揮黨的建設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引領、保障作用,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學校得到切實貫徹執行。
(五)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等“五個過硬”,是干部隊伍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完成新使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具備的要求、能力和本領。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一是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辦學治校能力為重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發揮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打造引領學校科學發展的堅強領導集體。二是完善干部選拔、培養、考核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引導各級干部盡忠誠、講奉獻、敢擔當、善作為,提高工作的執行力和創新力。三是把黨務工作隊伍納入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推動學校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要重視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四是加強干部能力培訓和實踐鍛煉,推動實現黨務骨干全員輪訓,提升干部能力和水平。
(六)塑造一批黨建工作品牌
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應當解放思想,積極拓展黨建新領域、研究新方法、構建新載體。一是推進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管理服務等工作深度融合,通過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塑造品牌成果。二在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等各方面,努力培育和塑造高質量黨建工作品牌。三是采用新思維積極探索“互聯網+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增強品牌實效,有效激發基層黨建工作的影響力與生命力。四是打造高質量服務標桿、教師標桿、大學生標桿、思想政治理論課標桿等一批高質量黨建工作品牌。
(七)加強全方位管理和監督考核
高校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關鍵是制定導向明確的目標考核機制,明確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堅持和完善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加強對各級黨組織及黨支部開展黨建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和督促。王岐山同志曾經說過:“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 因此,完善責任追究和監督機制也是激發黨委履行主體責任的有力工具。對履行責任不力、黨的建設方面不作為現象,必須追究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責任。通過問責壓實政治責任,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保證黨的領導堅強有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切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全黨努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N].人民日報,2018-07-05.
[2]王洪元.創新推進高校黨建內涵式發展[J].前線,2018,(07):88-90.
(作者簡介:陳雪華,碩士,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院辦秘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