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燕生 編輯/孫艷芳
對中美貿易戰的前景有三個判斷:一是全球不確定性會持續一個較長時期;二是美國在對華貿易摩擦中試圖把德法拉入;三是美國要為世界構建所謂基于公平貿易規則的新秩序。
在世界經濟、貿易、投資和工業的增長剛剛走出長期低迷的泥潭,開始企穩向好的關鍵時刻,大國的表現成為世界經濟走向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然而,今年年初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年度風險報告卻稱,“世界在2018年進入風險加劇的關鍵期”,且在被調查的參會者中有九成認為,“2018年大國之間政治和經濟對抗的可能性加劇”。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貿易大國,如果兩國走向貿易戰,不僅對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而且對世界經濟而言,都將是一場難以預料的災難。
根據美國官方的表態,美國對華貿易戰將聚焦《中國制造2025》(包括IT、高端機械與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裝備和船舶、先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電力、農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十大領域)。美國準備實施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手段打擊中國快速發展的高科技企業和行業,如:成功并購了作為世界頂尖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庫卡的中國小家電民營企業美的集團;成功并購歐洲先進農業科技型企業的中國化工集團;占據世界高鐵先進行業前列的中車集團;研發制造中國大型商用飛機的商飛集團;名列世界500強之列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領軍企業——清華紫光等。
中國可以從哪些產品入手反制美國的保護主義行為呢?人們高度關注中國為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可能出臺的對豬肉、大豆等農副產品、無縫鋼管、廢鋁采取反制措施的力度和策略,以及接下來對美國大豆、芯片、波音飛機采取反制措施。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中國離不開美國的大豆蛋白和豆粕,中國不會對美國采取全面報復行動。而中國政府的回應是: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一定會反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約9550萬噸,約占全球大豆可貿易量的64%,加上中國國產大豆1440萬噸,大豆的總消費量約1.1億噸,約占全球大豆產量的31%。美國大豆有1/3出口到中國市場,根據美方的研究報告,10%的關稅將導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下降1/3,30%的關稅則將進一步下降至71%,而這個缺口可以很快用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替代市場填補。
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來源是多樣性的。2017年中美貿易5800億美元,美對華貿易逆差2758億美元。按照中國前商務部長陳德銘的解讀,如從全球價值鏈角度衡量,這個逆差將打一半的折扣;如從所有權角度衡量,這個逆差還要打更大的折扣。經濟全球化的貿易性質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如果世界各國都學習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用本國人,買本國貨,輕則會開全球貿易投資開放的倒車,重則會激化國際經濟政治和社會矛盾,很可能導致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或七八十年代的動亂或戰爭,其結果不會有贏家。
中美貿易戰是否可以避免呢?當前美國主導觀點是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是零和博弈、你輸我贏的關系,貿易必有一戰。但美國內部明顯分成兩大陣營,一派支持開戰,一派反對開戰,兩軍對壘,勢均力敵。中國主導觀點是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可以超越零和博弈,形成優勢互補、合作互動、相向而行的關系,進而筑牢經貿壓艙石的功能。習近平主席說,合作是中美兩國之間唯一正確的選擇。因此,掌控分歧、化解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構建反對貿易戰的統一戰線,有理、有利、有節地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實施反制措施,應是應對良策。
對中美貿易戰的前景有三個判斷:一是全球不確定性會持續一個較長時期。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會升級,而且會在全球范圍內傳染和轉移,最終形成以鄰為壑、四分五裂的格局。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是今后相當長時期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管總規劃。基于此,鼓勵企業在“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中實現轉型升級,是一個好策略。二是美國在對華貿易摩擦中試圖把德法拉入,構建對華貿易摩擦朋友圈。而中國構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包括當地東道國和歐美等第三方合作者,應該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是美國要為世界構建其所謂基于公平貿易規則的新秩序,歐盟堅持基于自由貿易規則的多邊體制,中國主張構建基于開放包容規則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當今世界最需要的是溝通對話和全方位合作,而不是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