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借鑒新加坡、香港、倫敦金融中心建設和發展的經驗,探索適合重慶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路徑和方式。
在金融中心建設的過程中,新加坡政府在不同階段其角色和投入方向都在發生改變。第一階段集中于改善金融環境。通過財政支出進行基礎設施投入,教育投入和人才引進,逐步降低相關稅率,加大新加坡的吸引力。第二階段集中于完善法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變政府角色,充當金融中心的協調者和維護者,促使市場發揮作用,不再干預市場的運行。
政府高效靈活的作為,以及經濟貿易擴張的市場需求促使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重慶建設功能性金融中心,應處理好市場需求和政府推動的協同關系。香港靈活便利的財經政策、完善的法律體系、自由市場政策等政府作為都值得重慶借鑒。
經濟增長產生新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相應擴張,金融制度與法規隨之發生變化,伴隨對外經貿交往的廣泛發展,區域金融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倫敦金融中心建設對重慶建立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啟示在于:一是重視人才培養,二是不斷推動金融創新,三是探索在重慶實施原則監管。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核心經濟帶,具有承東啟西、左傳右遞的區位優勢。重慶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經濟增速連續多年全國第一。但尚存以下幾方面不足: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僅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2.35%,與發達地區相比經濟總量偏小,經濟總規模上不占優勢,因而在發揮金融中心集聚和輻射作用受到一定制約。
新型金融機構發展不均衡,仍然以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類型為主,信托、基金、金融租賃、保理等代表型的新興金融機構數量較少,發展較慢,創新能力不強。
票據市場、期貨市場、現貨市場等各類市場間沒有建立聯動發展機制,市場間使用的投融資和交易工具不夠豐富,尚未形成完整體系,投融資主體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
重慶金融業的總體規模尚小,行業增加值占比不高,難以充分輻射并影響我國中西部地區。
近年來,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重慶建設結算型主導的金融中心市場需求日益增長,有力支持了重慶結算型金融中心從加工貿易結算、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結算、電子商務結算、金融要素結算等四方面推進。
目標定位為: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重大戰略,把握自貿區重大歷史機遇,建設以重慶為核心,輻射西南及長江中上游地區,集金融結算、要素交易、物流金融、資金融通、普惠金融功能為一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助推國家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創新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國家戰略實現,增強重慶在“一帶一路”和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中的戰略支撐、對外窗口和輻射帶動功能。
重慶應集中力量重點發展要結算金融、要素市場、物流金融、資金融通、普惠金融,打造一個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中心。
一是快速發展加工貿易結算、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跨境電子商務結算、金融要素市場結算等金融結算,建設跨境金融結算高地,打造重慶特色金融結算中心。
二是充分利用特色資源,開拓地方要素市場,打造成為服務區域、輻射全國的要素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
三是探索供應鏈金融中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物流企業大力以實體物流貿易為支撐,與信用平臺、金融機構、進出口保險、擔保平臺、物流大數據等企業戰略合作,打造具有自貿區特色的國際物流貿易金融結算中心。
四是輔導、推進一批企業到深交所、上交所以及港交所、紐交所、新交所等國內外主板市場上市,借助國內外資本力量做大做強。
五是促進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合作性金融優勢互補,完善機制建設,發揮各自優勢,為所有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全覆蓋的金融服務。
政府推動是重慶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方式。通過整體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將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的戰略部署。
重點在于金融改革、開放和創新,強調創新應符合功能性金融中心特定的資源配置。通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金融開放創新新格局,統籌推進先行先試;推動金融開放,積極推動跨境結算創新、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跨境投融資創新。
打造金融機構集群,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發展總部集群,支持法人金融機構拓展布局;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創新金融機構門類,積極打造全牌照金融機構體系;構建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支持小貸、擔保、私募基金、保理、融資租賃等,與傳統金融業錯位發展。
健全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降低市場進人壁壘,完善要素市場機構體系;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要素市場輻射能力;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結合,加強無形市場發展的相關制度建設,深化指導及監管;推進要素市場創新,優化運營機制,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制度建設。完善金融功能監管制度;健全金融功能監管機制;強化行業自律維權監督,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
功能性金融中心對金融生態環境有更高的要求。全面優化政策法規環境,進一步健全支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加快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制度;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加快提高與金融市場發展相適應的中介服務水平。
建設功能性金融中心的關鍵在人才,完善符合金融人才成長規律、有利于金融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健全高端金融人才國際國內交流機制;完善高端金融人才引進配套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