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近年來我國稅制改革頻繁,例如2014年頒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6年全面推行“營改增”,2018年《環境保護稅法》開始施行等。稅法的這些變動,都需要及時、準確的體現在學校的教材中,從而為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并且能夠熟練運用稅法相關內容,來解決今后工作中的各類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文章首先就稅務會計課程的特點進行了概述,隨后指出了學校課程教學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分別從動態更新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等方面,就如何推進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1.基礎性
稅務會計是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納稅籌劃、納稅申報等專業課程的基礎。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很多學生在學習稅務會計課程時,認為這門課的理論性偏強,需要背誦、記憶的內容較多,沒有認真對待,導致基礎不牢。后面在學習本專業的其他課程時,面臨較大的壓力。稅務會計課程的基礎性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要端正學習態度,同時教師也要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升。
2.專業性
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稅法有密切的關系。稅法的專業性和嚴肅性,也會直接對稅務會計課程產生影響。如果現行的稅法內容發生了變化,那么相應的稅務會計教材也必須做出動態性的調整,從而始終保持與稅法的同步性。因此,出版社和學校方面,應當密切關注國家關于稅法調整的最新政策和改革東向,尤其是像納稅主體、征收范圍、稅收優惠等內容,都應當明確的體現在稅務會計的教材中,以保證教材的專業性。
3.實用性
稅務會計作為一門以應用為主的課程,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參加工作后,將會頻繁使用到該課程的內容。因此,學好這門課程,就相當于打好了專業基礎,也就為今后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的處理稅務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既要關注學生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又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實習期間,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起來,這也是學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根本體現。
1.教材內容更新速度慢
當前學校所用教材的更新周期過長,而稅法改革頻繁,在這種矛盾下,容易導致學校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實用性不強。例如,個別學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是2015年修訂的,但是從2015年至今,我國先后進行了大大小小數次稅制改革和稅法調整。例如,變動幅度較大的有2016年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該方案的出臺,代表著我國全部行業都將使用增值稅代替營業稅。但是2015年教材出版時,仍然有許多行業沒有實行“營改增”,這就導致教材因為內容滯后,而失去了教學價值,甚至有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除此之外,如上文所說,稅務會計課程本身具有專業性、嚴謹性的特點,這也決定了教材內容的更新必須經過多個流程,包括法律分析、專家論證、內容調整和重新出版等。這些流程花費的時間較長,也是導致教材內容更新速度慢的重要原因。
2.教材內容多與課時少之間的矛盾突出
稅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級必修課程,其中包含了較多的理論知識和概念定義,要求學生必須熟練記憶。從整體上看,這門課程中包含的知識量較大,同時結合往屆學生的反映,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會面臨較為沉重的壓力。特別是在臨近期末考試時,由于考察內容主要以理論為主,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背誦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從教師角度來說,為了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定義講透徹,方便學生記憶、理解和應用,也會放慢講課速度,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提升。而另一方面,學校安排的課時較少,根據初步統計結果,多數學校的稅務會計課程每周僅有2課時。在如此少的課時下,學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其難度可想而知。如果這一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也必然會制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程教學質量。
3.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課堂表現不積極
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將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教學效率產生深刻的影響。受教材內容的限制,多數教師還是采用理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本意是讓學生盡快掌握教材中的定義、概念等理論知識,為今后進行更加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則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氛圍枯燥,久而久之課堂表現的積極性也會降低。
4.理論教學是實踐操作脫節
學校以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技能應用型人才作為主要辦學目標,學生也只有熟練應用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在畢業求職中取得優勢。但是目前稅務會計課程教學還是偏重于理論,加上受期末考試內容的限制,學生也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在理論知識方面,而實踐操作沒有同步跟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不到相應的提升,在今后求職中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許多畢業生因為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而無法順利就業,這也是目前出現就業難問題的重要因素。
1.密切關注稅法變動,及時補充教材內容
對于一般稅法老師,自行編寫教材難度高且時間有限,因此選擇一本高質量的教材非常重要。建議選取權威性高且每年更新的注會或稅務師的考試用書,書本內容齊全,法規詳細,但學時有限需要老師刪繁就簡,突出重點,補充案例和練習題,同時因出版周期問題仍可能存在小部分內容滯后,但更新程度遠遠高于其他教材,只能要求老師密切關注稅法變化,以保證按照最新的稅收法規教學,并且要向學生強調教材只是學習的途徑之一,盡信書不如無書,引導學生共同關注稅收變化,分析法規變化的原因及影響,并用紅筆在教材上進行更新,加深印象。此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也可以嘗試從互聯網的教育平臺、論壇上,學習其他教師分享的教學素材,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多渠道了解稅法最新動態
與中學相比,學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但是很多學生都將這些時間浪費在了網絡游戲上。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即便是在課后,學生也可以將空閑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將這些時間很好的利用起來,無形中增加了稅務會計的學習時長。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通過多種渠道關注和了解稅法的動態,例如可以通過電腦,訪問稅務部門的官方網站,或是從手機上的各類應用軟件上了解相關信息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以一種輕松的心態進行課程學習,學生也樂于在空閑時間進行專業學習,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效果。
3.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不斷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新鮮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保持求知欲。教師要注意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而采用更加多樣和靈活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步提升。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可以嘗試舉行稅法知識競賽。隨機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要求競賽時同小組學生坐在一起,競賽采用必答和搶答相結合方式,必答制給予每小組公平的機會,并且課程秩序易維護,但同時須穿插搶答環節,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知識競賽針對稅法重要知識,設計多種題型,要求學生在回答時給出正確答案的同時,還要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解釋。通過競賽幫助學生復習稅法,了解學生掌握情況,據此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并且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個人競賽總得分由小組基礎分和個人回答表現分共同構成,以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和減少學生搭便車的行為。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首先,課程上預留出專門的時間,講解與討論社會熱議問題,如第一次課時討論稅負痛苦指數,講至增值稅時討論饅頭稅,講至個人所得稅時討論月餅稅、年終獎個稅之謎,講至契稅時討論加名稅等,若學時有限也可布置學生課后自行查閱資料學習,提高學生實務分析與運用能力。其次,結合納稅申報實訓課,利用最新的納稅申報模擬軟件進行訓練,如果實訓軟件未來得及更新,可去稅務局下載最新的納稅申報表進行實訓,加強學生的稅務實際操作能力。最后,鼓勵學生利用畢業實習或者假期機會走出校園,進入國稅局、地稅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稅務會計課程教學要想體現出實用價值,就必須關注稅制改革和稅法調整,并在此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最新的稅法變動信息。針對現階段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教學偏少等問題,學校方面也要及時反思教學工作中的不足,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育理念,關注當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注重學生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統一性,進而向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在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基礎上,也有助于提升學校的形象,為今后學校發展和教育工作的更好開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