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小企業融資風險:在融資過程中,企業發生融資損失的可能性。融資風險表現分為不確定的預期收益和可能發生的損失兩方面。 一般來講,基于融資風險成因的不一樣,我們可以將其劃分成收支性和現金性融資風險;基于企業資金來源不一樣,我們可以把其劃分成外源和內源融資風險。
內源融資風險。內源融資風險分為產權風險、利潤喪失風險和規模風險。產權風險成因是由于小企業一般都是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利潤喪失風險因為內源性融資超出政府稅收庇護范疇,而規模風險是企業內源性融資依賴自身資產,易受其規模限制。
外源融資風險。外源融資風險包括間接融資的風險、股票債券融的資風險和民間融資的風險等。金融機構的債務期限結構中確定的還本付息期與企業同期現金流的匹配性不合適就會產生間接融資風險。企業急切融資,不惜以高息向民間個人或地下黑市融資,造成借款高息底信、資金供應鏈單一且不穩定形成了民間融資風險。
現金性融資風險是企業融資在某個特殊的時間點上發生的資金凈流出,從而導致企業不能按時歸還債務引發的風險。該類風險的發生是因為資金短缺或債務本息償還與資金流入二者相互不對等。這類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不是很大。收支性融資風險是企業收入沒有支出高,企業不能按時歸還債務引發的風險。企業經營不善,支出高于收入,該類風險的發生致使企業債務償還能力下降。
企業市場風險的影響因素包括:產品在市場的占有份額、成熟度以及競爭能力等。小企業平均注冊資金較低,大部分小企業處于創業期和發展期,初始資金積累不夠,產品市場占有額小,產品成熟度低,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弱。小企業市場風險較大,企業融資風險大。
企業管理風險的影響因素包括:企業管理層素質的高低,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管理。很多小企業自身組織結構不完整,管理理念不完善以及管理層穩定性很差,造成了大部分小企業都存在著管理風險。
小企業融資風險評判標準里一項很重要指標就是企業的財務風險。多數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很多嚴重問題。一些小企業會計信息不完整,存在弄虛作假的現象。會計核算不規范,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投資者極難得到完整的企業信息,不利于小企業融資。
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仍然不健全,大多數小企業不具有較強的信用觀念。小企業中部分信用等級較低,有的甚至沒有達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用評價標準。因而小企業更加難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融資。
現如今操作風險已變成全世界金融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操作風險的產生大多數是因為銀行不在意潛藏的風險,然后錯失了合理解決風險的時機,造成了無發挽回的損失,并且損失都很大。小企業自身經營的不規范加劇了銀行的操作風險。
小企業與銀行等融資機構之間存在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小企業融資渠道窄有限,這時候小企業為了獲取貸款資金,大多時候會提供一些虛假信息或者隱藏自身問題,致使銀行不能準確真實地了解該授信企業的風險狀況。加大了銀行等資金供給者的融資風險。
在整體經濟發展的周期中會經歷蕭條、復蘇、上升、高漲階段,在企業融資過程中經濟周期占據著很重要的角色。一般來說,在蕭條期,跌幅在宏觀經濟環境下,企業都處于緊張狀態,最有可能發生產量和銷量下滑,減少投資,出現資金供求矛盾,有時又導致閑置資金的狀況。在另一方面,在經濟繁榮的過程中,市場的需求變大,銷售會增加,企業為了擴大生產,加大投入,增加設備,增加庫存和勞動力,它需要快速籌集所需資金。總之,企業財務部的經濟活動,應根據相應的經濟周期情況合理預測,并調整相應的財務規劃。
宏觀經濟政策的因素包括:小企業自身運營的不穩定性、風險的抵抗力、國家宏觀財政政策的影響、貨幣政策很可能會改變企業生產管理、市場環境和小企業的融資。如果一個小企業不能隨國家的經濟和金融政策的變化而及時調整發展路線,那么企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企業經營風險就會加大。
綜上所述:小企業融資風險涉及到三個主體,分別是小企業自身經營風險、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融資的風險和政府監管者宏觀調控風險。
在分析了小企業融資風險的影響因素后,結合我國特殊國情,就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的三個主體:融資者小企業,資金主要供給者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監管者,提出控制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的建議。
企業應積極改善融資條件,使用規范性的融資,為取得銀行的信貸支持繼續努力。對于小企業的銀行信貸支持力度,需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加強企業管理,掌握金融知識,熟悉金融政策和摸清銀行理財適合其自身條件,在同時,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積極利用金融機構的信息系統,為客戶提供信息咨詢和服務,以達到小企業優化資源股票型基金的配置;(3)建立合理的企業自身管理結構,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公開性和真實性。
小企業應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熟練掌握研究方法和主要工具的基本知識和使用。在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起步較晚,并且關注度是不夠的。小企業要生存,要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就必須掌握和使用各種方法來減少和控制企業融資風險,尤其是資本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如常用的遠期和期貨合約,再保險條款等。
建立和完善適合于信用評級的小企業信用評估和管理體系,加強銀行信用體系建設。銀行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到小企業規模小、高頻率的貸款、資金回收周期難以精確測量、逾期發生的概率較高等方面。不應該只依靠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應該重視實地考核,并積極關注企業管理和財務狀況的變化。對小企業信用評估,要求評估組織公正權威,根據企業的管理能力、風險的主要指標、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等方面,綜合評定不同的信用評級。銀行就可以按照該標準對小企業進行信貸。
銀行建立針對小企業的信貸部門,對小企業的融資給予支持。在國內金融市場,銀行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小企業與銀行長期合作,銀行收集和處理各種關于小企業銀行的信息,有很大的成本優勢而且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高。因此銀行應成立小企業信貸部,在小企業融資方面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并利用自身的資本實力、專業優勢和豐富的市場經驗,有效地進行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小型金融機構,發展多樣性和多種金融服務,政府應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小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個能與之相配的小型金融機構,為其提供更好、更合適的融資服務。建立和發展小型金融機構的具體措施包括:修改地方金融機構,采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大力扶持那些積極對小企業給予融資的小型金融機構,并給與其再貸款的政策。
(二)企業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促進擔保機構和服務保證率的質量提升。只要產品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廣闊,有利于小企業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可以納入保障范圍。同時,積極引導小企業融資進行科學有效的擔保。可以設置投資基金和信用擔保基金,建立不同形式的股權管理,以解決資金實力的擔保問題。各級政府應安排一定數額的預算資金風險補償,并保證基金的運作形式,退稅等機制的收入,促進擔?;鸬陌l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