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忻昕 彭新媛
濰坊市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基地,該地區的機械裝備、汽車制造、石化鹽化、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造紙包裝等產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制藥、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海洋動力裝備等六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被列入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市、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城市、國家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國家廣告創意產業基地。從產品生產能力方面,為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43家,年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特別是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等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增長較快。
濰坊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在“三來一補”政策,還是兩頭在外、大經貿戰略,濰坊都抓住了機遇,濰坊地區制造業早已從對外開放中嘗到了甜頭,對外開放的意識早已深植于企業的靈魂中。根據濰坊市商務局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濰坊市工業企業進出口額達到1249億元,位居山東省三強,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同比增長10%,占總進出口額的34%以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都處于發展中國家行列,大部分國家近幾年經濟增長速度較高,如印度、俄羅斯、孟加拉、斯里蘭卡、中亞五國等GDP增長率幾乎都超過6%,但是這些國家基礎建設都相對薄弱,國家還沒有在基礎建設上投入較多的資金,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未來五年,“一線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大約能達到4萬億美元以上,與之相關的裝備制造設備需求必然強烈。
濰坊地區的機械裝備、汽車制造、石化鹽化、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造紙包裝等產業在全國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相關產品制造水平高。如:濰柴動力、歌爾電子、豪邁科技、金億機械等設備制造企業在自己的行業內都處于領先水平,知名度高。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的制造業技術水平,相對濰坊地區制造業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濰坊的相關優勢產業制造的產品,對這些國家來講是物美價廉的產品,濰坊地區相關制造業必然會具備很大的市場競爭優勢。在當前國際競爭激烈,國內人力成本增長迅速的形勢下,濰坊地區的大批富余產能企業具備了一定的產能轉移需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力成本相對較低、資源豐富、制造業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濰坊地區的這些富余產能正是這些國家目前急需的。這種富余產能的供需結合,必然會進一步釋放濰坊地區制造業的產能。濰坊市政府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打造國際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城市,該地區交通發達,港口、機場、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建設速度迅猛,依托新建的濱海港,完善了山東遼寧陸海貨滾甩掛運輸大通道功能,濰坊成為“一帶一路”前沿支點城市,交通運輸優勢明顯,商品運輸成本相對較低,也必然更加有利于該地區制造業產品的出口。
“一帶一路”提出后,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增長速度明顯高于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貿易額的平均水平,必將進一步降低我國對歐美國家的貿易依存度,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大,現行有關政策已相對滯后于企業的需求,造成企業在海關、檢驗、收付匯、稅收、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諸多不便,貿易便利化已成為目前我國外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隨著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出口貢獻度的逐年提升,雙邊貿易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濰坊綜合保稅區、濰坊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濰坊海關的便利通關改革,必然催生出更多的濰坊地區制造業和更多的對外貿易行為。此外,“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國家,具有豐富的礦產、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資源優勢較大,與中國東部地區經濟互補性極強,濰坊地區制造業可以通過出口產品到中亞國家,同時獲得成本相對較低的生產資源的互換方式,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開拓產品市場,實現企業新一輪的擴張戰略。
雖然濰坊地區制造業大多已經從事產品出口多年,對有些出口國的政治、經濟、法律、行業標準等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了解得并不多,這一帶很多國家對濰坊制造企業來講是陌生的,這對企業的跨國經營能力和適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濰坊地區制造業對外投資的國家多是市場經濟成熟、法律完善的國家,針對在新興經濟體和形勢復雜多變的發展中國家的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存在較大不足,會面臨較大風險挑戰。和中國大部分的跨國經營企業一樣,濰坊地區制造業在長遠意識和長遠利益上考慮不足,經常只顧及眼前利潤和短期利益,缺乏對當地社會的分析研究,與當地溝通不足,回饋當地社會利益不多,這必然會引起投資對象社會民眾的不滿,不利于企業戰略的長遠實施。
“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處于復雜的地緣環境當中,大都成為大國角力的犧牲品,社會動蕩不安,經濟發展路途崎嶇,局勢緊張、恐怖主義等是部分沿線國家的經常面臨的問題。如中東地區、巴基斯坦依然戰亂頻繁,恐怖主義盛行,社會安全得不到保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都處于發展中狀態和民主政治轉型期,其中一些甚至還沒有找到完全適應自己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政權更迭頻繁,社會政策變化較快,宗教信仰和民族問題復雜,社會信用度不高,這些都會給制造業企業的“一帶一路”企業戰略實施帶來巨大的困擾和障礙。如:中國投資的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項目、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口項目都因為政權更迭導致項目建設一波三折。
濰坊地區制造企業決策者往往只著眼于國家的政策、面對市場的人口、經濟狀況等,去評估市場空間,對于目標市場的絕對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分析存在欠缺。這些新興經濟國家中,有一些看似市場空間巨大,絕對需求強烈,但是由于居民購買力或者是產品需求的當地性等原因,導致針對濰坊地區制造業目前產品的有效需求不足,此時不做詳細、真實的實地調研,就盲目進入,必將面臨很高的風險,很可能會因此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如何將絕對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是濰坊地區制造業面臨的一個亟需解決的課題。
濰坊地區制造企業走出去之前,應該專門派遣或雇傭熟悉目標國的人員,進行詳細調研,分析該國的整體投資環境、政治環境、市場有效需求狀況、當地風俗習慣等可能影響企業開展業務的因素,要有詳實數據支撐。此外企業還應該仔細了解目標國的關于稅務、貿易、勞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資本是以逐利為本性的,市政府要合理引導企業,摒棄過分追求短期利潤,而忽視企業長期發展的問題。特別是民營企業走出國門之后,要強化對當地的社會責任意識,要把自己看作是當地社會的一份子,盡力融入當地社會,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地區特色文化,盡量不要一味追求利益而觸犯當地法規法律。
通過技術輸出、海外建廠等方式,創造當地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公共外交知識,主動理順與當地媒體的關系,防止出現惡意詆毀企業的情況,積極樹立濰坊企業的品牌效應,維護企業正面形象。
企業應積極在全球獵取優秀的跨國經營人才,特別是可以聘請對象國當地的優秀人才,通過向知名跨國公司學習、邀請專業人員培訓等方式提高本企業管理人員的跨國經營能力。企業要注意了解地區邊緣形勢,注意加強與當地政府的聯系,合理利用當地和國際的評估機構,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