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凡 ,郭一飛 ,栗俊杰 ,2
(1.燕山大學 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島 066004;2.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
為提升河北省沿海地區尤其是沿海港口在對外開放工作中的重要引領作用,必須盡快樹立“港產城融合”的理念,大力推進“港產城融合”的發展戰略。推進河北省港產城融合發展,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港城協同是指港口及其所在城市在發展中從無序競爭到有序競合的過程,從而實現彼此的和諧一致與高效協調。實施并推進河北沿海港城協同戰略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圍繞港區建設,大力推動港口轉型升級。大力推動港口、港區、港城協同,優化河北省沿海港口岸線功能和生產力布局。大力推進港口改造,立足傳統業務,不斷拓展集裝箱和雜貨等業務。大力推進港口之間的融合和協同,實現統籌發展和錯位發展。大力改進港口業務功能,實現由裝卸倉儲向物流、商貿、信息、金融等業務拓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高端合作能力和服務港口城市腹地及三北腹地的水平。
二是圍繞城市建設,優化港口-產業-城市的空間布局。河北省沿海各市要結合自身及港口的實際情況,出臺行之有效的臨港產業政策,優化城市整體營商環境,提高城市在港口和產業發展中引導能力和服務水平,營造港口文化氛圍、促進海洋文化發展,對接港口與城市之間的短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產業-城市-人居-文化-生態融合發展為戰略,實現五位一體全面布局和優化港口-產業-城市的空間布局。
三是以秦皇島市港城協同為試點,積累港城協同建設經驗。秦皇島市和秦皇島港口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推進,樹立“港城相長,聯動發展,榮辱與共”的一體化發展觀念,從戰略高度制定港城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確保城市、港口、產業、交通、資源、環境的有機結合與良性發展。特別是以港城協同綜合改革為平臺,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系統和整體性地破解制約港城發展的一系列瓶頸和障礙。秦皇島市應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建設以港口為中心的綜合服務體系,發展以旅游、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依托港口和海洋的特色產業,如海港旅游業、海洋觀光業、海洋休閑業等,延伸產業鏈條、增強產業關聯度、培育產業粘合度,實現特色產業的規模化和集群化發展。秦皇島市要完善城市交通網絡,合理規劃各種運輸方式的分擔率,適當增加水運投資,實現以港口為核心的各種運輸方式的整合,擴大港口的腹地輻射范圍,增強港口對城市的拉動力。秦皇島港口要對港口中長期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對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科學論證,力爭在現有資源條件下提高港口的吞吐量和通過能力,提升港口資源利用率;為了實現港城協同關系的長遠發展,應合理規劃港口固定資產投資、加大科技投資,對資源進行合理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秦皇島港應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港口各項運營活動中,最大限度提升港口資源在各項經濟活動中的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港口本身對其所在區域產生的環境影響,從技術角度改善港口環境管理水平,提升港區環境質量。加強港城信息互通,利用先進的“互聯網+”、物聯網、GPRS網絡、手機APP等技術,建設“科技港”和“資訊城”,建立基于WAP的數據與信息處理中心,發展智能物流及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實現港口與城市信息的互聯互通,打造面向服務經濟的“智慧港城關系系統”。
產城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提升產業創新升級、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舉措,而推進產城融合良性發展的關鍵節點就是實現產業與城市的空間布局科學化和功能化。綜觀河北省沿海地區的產業與城市空間布局,由于歷史原因和傳統因素,導致滄州、唐山和秦皇島三市的產業與城市之間的空間布局不科學和不合理,不僅產業與城市之間的融合度較低,而且現有的產城空間布局嚴重不適應港口發展的需要,港口與產業、城市之間的融合度也較低。
秦皇島港口是傳統能源港,以輸出煤炭為主要業務,對秦皇島市主城區海港區城市發展空間向內陸縱深發展促進作用有限,而秦皇島產業又以旅游業為主要支撐,導致秦皇島市產業與城市空間布局長期沿著海岸線發展。反過來,秦皇島市沿海岸線發展的城市與產業的空間布局,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秦皇島港口業務領域和能力的拓展,降低了秦皇島港口功能的發揮,削弱了秦皇島港口對秦皇島市產業和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
包括曹妃甸港區、京唐港區和豐南港區在內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區、京唐港區都距離唐山市主城區80公里以上,導致唐山主城區的城市人居、經濟產業和社會文化與港口在空間區位上存在關聯度不高不深,以致唐山市主城區臨港產業發展不足、臨港文化氛圍不濃,不像一個沿海開放的城市;而唐山港的人居缺失、社會生活體系不夠健全,成為一個人氣不足的港口。
黃驊港距離滄州市主城區90公里、距離黃驊市區有50公里,從港口與城市之間的空間布局看,與唐山港口和唐山市相比較,存在相似的問題。不過近些年,黃驊市注重城區向海發展,逐漸縮小了黃驊港與黃驊市區之間的距離,大大提升了黃驊市與港口、產業之間互動發展的融合度,有力推進了黃驊市的港口建設、臨港產業發展和臨港城區營建。
從河北省沿海港口與沿海城市主城區的區位空間和產業結構看,必須實施不同的臨港發展戰略,把河北沿海三市主城區發展成為各自港口的核心腹地和直接腹地,以京津冀區域、我國三北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外向型經濟腹地的拓展空間,掀起河北省沿海地區開放開發發展新熱潮,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提供開放服務,成為河北省全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試驗場。
要提高秦皇島市港產城融合度,就必須實施“向山發展戰略”,即:以秦皇島市海港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現有城市空間為起點、為奇點,以秦皇島市北部淺山區為核心發展空間,改變秦皇島市沿海岸線發展的單一城市空間布局,拓展延伸秦皇島市主城區的港口腹地空間,推進秦皇島市的港口、產業、城市、人居、文化和生態五位一體的融合發展,實現秦皇島市港產城融合發展。
要提高唐山市港產城融合度,就必須實施“向海發展戰略”,即:唐山市主城區向唐山港口地理空間拓展,建設規劃用地以向海發展為基準,推動唐山產業過剩產能或非生態產業和非臨港產業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和海洋生態產業,規劃曹妃甸區向未來唐山市主城區和政府所在地發展,推進唐山市臨海特色產業發展,營造深化唐山臨海文化氛圍,實現唐山市港產城融合發展。
要提高滄州市港產城融合度,就必須實施“主城區向海遷移戰略”,即:在保障海洋生態基礎上把海岸灘涂作為規劃建設用地首選,推進黃驊市作為滄州主城區建設,規劃滄州市政府所在地遷移到黃驊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拓展黃驊港業務,進一步發展臨港產業和海洋生態產業,實現滄州市港產城融合發展。
在沿海地區以港口為龍頭大力發展臨港產業,以海洋、海岸和港口核心腹地為依托,大力發展海洋生態產業和臨海產業,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港產城融合搭建良好的產業基礎。
將秦皇島港區、唐山港區和黃驊港區列為河北省外商投資管理服務改革試點港區,在省級層面成立領導機構,推動臨港開放型經濟發展。將部分省級審批權下放給進行改革試點的港口園區,積極學習借鑒自貿區改革經驗,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創造自貿區外的審批“特區速度”。對接天津自貿區、利用好毗鄰天津自貿區的優勢,率先復制推廣相關改革。對接雄安新區建設,利用臨海優勢,主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
借鑒海外經貿合作區的經驗,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將河北省沿海地區的過剩產能產業或非生態產業,通過海外建廠和合作經營,實現產能的向海轉移和產業的海外生長。即使一些傳統優勢企業也要推進“走出去”戰略,大力開展海外業務,促進海外經貿合作區的建立,帶動河北省沿海全域產業的轉型升級。
強化腹地意識,實施腹地拓展戰略,拓展腹地地域,將更多的河北省沿海港口直接腹地轉化為核心腹地,將更多間接腹地轉化為直接腹地,鞏固和擴大潛在腹地、競爭性腹地,推進陸向腹地和海向腹地的協同發展,增強內向型經濟腹地的產業承接能力和城市生長能力,推進外向型經濟腹地的對外開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