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俊杰 ,劉邦凡
(1.燕山大學—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島 066004;2.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
河北省各市開發區在優化營商政策方面積極行動,有力推進了開發區發展,在諸多方面取得了成效,以張家口、滄州、唐山、承德和衡水等市更為突出。但目前開發區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以河北省開發區體制改革為例,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中有一條,即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由當地縣(市、區)委書記兼任,管委會主任由當地縣(市、區)長兼任。如此設置增加了地方黨政首長的工作量,增加了開發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和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向當地黨政首長匯報和請示的頻率;各市縣領導兼任開發區黨委書記和主任,弱化了原有開發區領導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導致開發區體制運行不暢,審批仍然存在“腸梗阻”。權力下放機制體制有待完善。
二是開發區土地利用存在諸多困難。土地證辦理仍然有諸多困難,表現在土地供給和項目擴張用地不匹配,指標不夠,僧多粥少。有民辦企業反映,民辦學校屬于非營利企業,征地時不是納稅大戶和盈利大戶,不給指標、不給機會。一些企業遷址,涉及到土地置換、土地使用稅,沒在開發區的時候價格低,進入開發區后價格上漲,負擔加重。開發區用地準入不利于小微企業發展。政策落地滯后,時效性較差。扶持資金后期保障措施也未能很好跟上。占補平衡制約導致用地難,開發區土地政策有待完善。開發區有儲備性用地,儲備和指標都沒問題,但土地占補平衡指標成問題。為保證不觸碰耕地紅線,我國實行耕地占補平衡政策,但在平原地區可補充的耕地較少,極大限制了經濟發展需要的建設用地。
三是開發區行政審批機制有待理順優化。在各市都成立審批局之后,相應地一些開發區也成立了行政審批局,總體工作順暢,一枚公章管審批,很多部門的權限都已下放到開發區。但又出現一些新問題,一是人員編制不夠,職能來了人沒來,以前的部門職能撤了人沒少,一個人請假一個窗口就運轉不了;二是配套問題,現在都是從下往上推,要求下面服務要好。而現在各個行業都有一個專業網,相互不兼容,造成審批與監管分離;三是由于工商等垂直網絡導致審批局與橫向部門之間難以銜接。
四是開發區企業負擔在增加,政策優勢在下降。個別企業在“營改增”改革后,稅收負擔反而重了,如物流企業。“營改增”后,很多商貿企業、餐飲企業與農民交易,沒有進項稅發票,不能抵扣,做企業負擔加重。“五險一金”負擔重,特別是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養老保險提取比例從1%下降為0.8%,但是工資額不斷上漲,保險費也不斷上漲,企業不堪重負。省市有關針對開發區的政策紅利在減少,相應的開發區政策優勢與前些年相比,沒有擴大反而縮小了。
五是人才仍然是制約開發區發展的重要要素。相應有利于人才引進和培育的政策舉措力度和深度都不夠,例如,針對科技人員的職稱評定,開發區沒有任何話語權。科技人員的職稱評定權應該下放到市級層面,以有利于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開發區行政辦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人員配備少,專業人員更愿意留在市里,留在開發區的人員能力素質稍差一些。希望編辦能給增加人員編制,以適應開發區業務需要長期性、連貫性的特點。
基于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以下的建議。
第一,完善開發區行政管理,賦予一定的自主發展權限。理順開發區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責關系,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要向開發區下放權限,如在規劃建設、投資審批、市場管理等方面給予開發區更多的自主管理權力。
第二,完善開發區發展政策,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為進一步優化開發區的行政審批和辦事服務環境,應推進開發區審批局的改革,理順審批、服務和監管機制,做到“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一枚公章審批”。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和辦事程序,清理和規范審批項目,堅決取締一批不必要的審批項目,對于可以由市場決定的,要減少政府干預。構建市縣和園區并聯互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實現各級各部門間數據的共享交流。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重大項目或需要代理服務的項目實行全程代理幫辦服務制度,確定專人全程協助辦理各項前期手續,加快審批進程,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按照能放即放原則,進一步向開發區下放行政審批權和社會管理權限。
第三,出臺相應的針對性人才政策,促進開發區人才聚集。針對開發區企業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的問題,從省市層面都應該出臺相應的針對性政策,引導、吸引、鼓勵、激勵和獎勵各類人才到開發區建功立業;各類人才培訓機構對開發區現有職工進行技能培訓、職業教育和專業提升。針對開發區行政辦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人員配備少,專業人員更愿意留在市里,留在開發區的人員能力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的現狀,建議編辦增加開發區人員編制,提高開發區人員的工資和獎金待遇,增加晉升機會,以留住高素質人才。
第四,政策與資源挖掘共進,實現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要出臺相應的政策,積極引導閑置土地的利用。例如,建議用一部分未利用土地代替“占補平衡”指標用地,降低開發區用地價格,提高開發區用土地效率。要鼓勵和引導開發區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對現存土地資源利用情況進行全面調研、統計與分析,搞清楚所有土地資源利用情況,搞清楚閑置土地的準確情況,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和開放開發閑置土地資源,作為企業再次發力的一次重要機遇,深化企業改革,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