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巍
(吉林化工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吉林市結合市情制定了“6411”產業發展戰略,并提出以“五謀五建”推動吉林市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其中,化工與汽車產業是吉林市重要的支柱產業,二者融合發展也是吉林市重要產業政策之一。
當前,汽車“智造”主攻三大方向:智能化、輕量化和新能源。汽車輕量化主要是將樹脂、橡膠、碳纖維復合材料等應用于汽車零部件或者車身之中,減輕汽車的重量,為其瘦身。另外,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可以說是化工產業的轉折點,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要求化工產業為其提供續航時間長、安全性能高、衰減速度慢的高品質電池,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規模發展會壓縮石油燃料的直接消費。總之,汽車產業從動力和車身、零部件等方面對化工產品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且隨著汽車的進一步普及,以及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快速增加,汽車產業對化工產品的能源和新材料等需求和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可以預期,化工產品占汽車全部零部件的比例將超越現今的30%。
隨著2018年環保稅的開征,化工企業壓力增大。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它可以通過要素替代、能源結構優化、生產技術更新、設備更換、運行效率提高、資產更替等方式提升績效,消化環保稅的外在壓力。但是對于化工產業來說,僅僅實行這些舉措還不夠。化工產業應該有更高的格局、更長遠的規劃、更宏觀的頂層設計,要主動與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融合,形成利益共同體,追求產業間循環這一高層次發展目標,以減輕環保稅的壓力。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提出,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采取煤化電熱一體化、多聯產方式,大力推動現代煤化工與煤炭開采、電力、石油化工、化纖、鹽化工、冶金建材等六大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可以預見,煤基化工、油基化工和生物質化工在產業融合方面都將大有作為。對于以汽車產業為支柱的地方經濟來說,與汽車產業的融合發展將成為化工產業的新動力。
產業園區是指為促進某一產業發展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產業園區向上支撐產業發展,向下吸收企業進園,形成集聚效應,為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化工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更適合園區的生存生態。但是,我國化工園區同質化嚴重,各省市開始紛紛加大對化工園區的管理。山東、天津、江蘇、江西等省市采取了包括整合、撤銷、升級、改造化工園區,區外企業進園,無法進園企業按照單體園區管理等措施對化工園區進行綜合治理。天津市2018年7月出重拳,確定關閉277個化工園區,占天津市園區總量的88%;山東省僅保留85個化工園區。當前,我國化工園區正在努力告別“千園一面”的產業結構,國家也重點建設一批瞄準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等前景廣闊的細分領域的化工園區。如常熟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集聚了幾乎全部的世界重點氟化工企業入駐,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氟材料產業園。可見,原有園區的規模化發展已無法承擔化工與汽車產業融合的需求,只有特色園區才能為化工與汽車產業融合提供新載體。
吉林省汽車產業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一直以來處于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位置,其產業主體分布在長春市。近年來,吉林市汽車產業依托“長春一汽”正在布局和發展,全力打造汽車產業新核心。汽車“產業基礎”加“新核心”促使汽車產業對化工產品的新需求落地,未來3—5年,吉林市應實現汽車產業地方零部件配套率的提升。根據《吉林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吉林省汽車產業規模將進一步壯大,到2020年,省屬汽車產能力爭達到400萬輛,省內零部件地方配套率提高到50%。吉林市化工企業應瞄準吉林省汽車產業所需的化工零部件,滿足產品要求,謀求進入采購企業目錄。同時,利用吉林市汽車產業“新核心”的新定位,以一汽大眾DY整車項目和一汽吉林汽車升級改造項目為產業基地,配套先進化工零部件企業,建立全新產業鏈條,形成化工-零部件-汽車的產業融合路徑。
通過與同屬于所在省份第二大城市的湖北省宜昌市和四川省綿陽市的比較發現,綿陽市化工產業規模較小,正處于產業規模增長階段,而宜昌市化工產業規模已超千億元,正面臨“關、搬、轉”的去產能階段。吉林市化工產業布局緊緊圍繞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加以實施。2017年,園區內規模以上化工企業達到50戶,工業總產值650億元,同比增長18.25%,占全市化工行業總產值的76.8%,可為全省化工產值貢獻三分之一,可估算,吉林市化工產業產值840億元,正處于由規模化向特色化發展的最佳窗口。未來3—5年,吉林市應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吉化集團主動與汽車產業融合,并且抓住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從清潔生產向企業間、產業間循環升級的時機,深化化工與汽車產業的融合程度。
結合汽車、化工、農產品等支柱產業的布局,吉林省兩大化工循環經濟園區之一的吉林松原石油化學工業循環經濟園區與農產品產業相結合,形成了以生物質能源化工為核心、以“秸稈纖維素發酵及其綜合利用技術與示范”科技成果為主要突破口的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在吉林市化工與汽車產業初步融合的基礎上,吉林化工循環經濟園區應進一步創新思路,深化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實現高端定位,特色發展。
以吉林省“汽車與石化產業配套協作戰略聯盟”為基礎,構建吉林市化工和汽車兩大產業溝通與對話的常態化平臺,在行業規劃、產業政策、研發方向、市場服務等方面攜手合作,充分溝通與交流。具體來說,就是要加強化工與汽車產業在信息上的聯系。
1.舉行產業對接會。定期舉行化工與汽車產業的對接會議,邀請政府和企業人員參加,對產業對接過程中的問題、企業發展的難題、政府的扶持政策等進行信息交流,為產業融合掃清障礙。
2.舉辦商機對接會。化工與汽車企業通過商機對接會,可以發布產品和項目的供給和需求信息,并邀請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模式的分享,促進產品、項目對接,把脈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
產業融合的核心是技術融合。吉林市化工產業具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汽車產業依托長春一汽也具備較高的創新儲備。在此基礎上,化工與汽車產業應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研究。具體建議如下。
1.建立“標準-研發-生產-改進”的聯合技術創新機制。按照汽車企業提供產品需求,化工與汽車企業聯合研發,化工企業生產,汽車企業試用后提出改進建議的流程,建立聯合技術創新機制,促進產業的技術融合。
2.推動化工與汽車企業之間兼并融合,促進技術合作研發。鼓勵化工與汽車企業互相投資,形成關聯企業,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技術研發彼此銜接,形成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進一步維持和促進彼此的技術合作關系。
吉林市化工產業主要生產原材料,汽車產業需求的主要是零部件等成品,從化工原材料到汽車用化工產品,缺失了產業鏈中游企業來承上啟下,以至形成了吉林市化工原材料銷往外地,又從外地企業購買汽車用化工用品的現象。因此,吉林市化工與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必須進行補鏈。
1.向全球精準招商汽車用化工品企業。全球部分化工企業正將業務向汽車用化工品擴展,國內也有正轉型生產汽車用化工品或者正擴大汽車用化工品規模的化工企業,這些都是吉林市精準招商的對象。應面向全球建立具有汽車用化工品的各類化工企業的篩選平臺,對從中發現的與吉林市化工產業特色發展相適合的企業進行精準招商。
2.鼓勵化工企業建立汽車零部件業務。國際化工企業已經涉足汽車產業,如杜邦和陶氏化學紛紛建立汽車零部件業務。依托現有化工循環經濟園區,鼓勵吉林市有實力的化工企業根據業務開展情況,結合企業發展定位,適時建立汽車零部件業務。如2010年吉林石化公司專門設立了化工新材料和車用化學品應用研發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