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東北亞研究所,哈爾濱 150018)
至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40年。隨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不斷增長以及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加大,服務貿易迅速發展,貿易額不斷擴大,在世界服務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為節點,1982—2008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45.36億美元增長至3 044.5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額和出口額分別由1982年的20.24億美元和25.12億美元增長至2008年的1 580億美元和1 464.5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額和出口額在世界服務貿易排名中由1982年的第40位和第28位雙雙升至2008年的第5位。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動下逐漸復蘇,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至2016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8 358.18億美元,同比增長14.2%。其中,服務出口額2 843.1億美元,增長2.3%;服務進口額5 515.08億美元,增長21.5%。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穩中有進。服務進出口總額5 377.7億美元,同比增長8.8%。其中,服務出口額1 636.3億美元,同比增長4.1%;服務進口額3 741.4億美元,同比增長10.9%。由于貨物貿易出現較快恢復性增長,服務進出口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5%,較上年同期減少3.5%。服務貿易逆差2 105.1億美元,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逆差規模持續擴大,主要集中在旅行、運輸等傳統服務領域。
目前,中國三次產業得到了全面發展,發展速度很快,服務業水平及占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顯著,服務業結構優化及升級有了新進展,逐漸形成了服務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由原來的主要倚靠工業拉動逐漸朝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韓國是東北亞區域內第二發達國家。由于資源匱乏,韓國政府很早就開始大力發展服務業及服務貿易。早在20世紀80年代,韓國的服務業對韓國經濟貢獻度的比重就已達40%左右;20世紀90年代,該比重已增加至50%以上;2000年以后,這一比重還在持續上升。一直以來,韓國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已經也是吸納就業的關鍵領域。從事服務業相關的人員數量占全國總就業人數中比重達到了50%以上。另外,通過相關部門的推測,將來韓國就業機會的增加還將大多集中于服務行業。雖然在服務貿易發展起步時間上韓國較晚,并且服務貿易的基數水平較低,但由于其發展勢頭強勁,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決定韓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決定性因素。近年來,韓國服務貿易整體上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16年,韓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 008.49億美元。其中,服務出口額為918.01億美元,占世界服務出口額的1.91%,世界排名第17位;服務進口額為1 090.48億美元,占世界服務進口額的2.32%,世界排名第11位。
在東北亞區域內,中國是韓國最為重要的服務貿易伙伴。2016年,韓國服務貿易額按主要目的地國來看,中國占21.5%,高居第一位;按服務貿易額主要來源國看,中國占13.5%,居第三四位。
當前,國際經貿呈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態勢。同時,伴隨世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各國服務業都有長足進步,服務貿易競爭力已經成為衡量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各個國家都在區域一體化合作的基礎上尋求服務貿易發展的共贏道路。中韓兩國作為世界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國家,更應加大力度發展服務業,開展服務貿易合作。雖然中韓兩國服務貿易發展均處于逆差狀態,在世界服務貿易中處于劣勢,但東北亞區域內中韓兩國的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貿易額增長迅速,貿易進出口額均位于世界前列。在中韓兩國的大力推動下,東北亞區域一體化以及服務貿易合作將是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發展的趨勢。
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托的關系。東北亞地區是當今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區域內中、日、韓、俄等國均在世界經貿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中韓兩國間經貿合作十分密切,同時具有資源互補性優勢,貨物貿易發展水平很高。在雙邊貨物貿易額增長勢頭良好的同時,相關的制造業、運輸業、以及金融業等服務行業的作用便得以彰顯,服務貿易額也隨之增加。服務貿易作為貨物貿易的輔佐,在促進貨物市場發展的同時也保證了貨物貿易的延續性。完善的服務業為支撐會更好地促進兩國貨物貿易的發展。中韓兩國由于地緣文化等優勢,貨物貿易規模較大,伴生出大量服務貿易極大促進了東北亞區域內國家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高,有助于在全球服務貿易市場上占據比較優勢。
中韓兩國經貿合作互補性較為明顯。在資金和技術方面,作為區域內的發達國家,韓國相對中國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在人力資源、物產資源等方面,中國則明顯優于資源相對匱乏的韓國。兩國經貿關系中的互補性有利于開展經貿合作。在服務貿易方面,韓國以其較為先進的管理與方法結合了中國巨大的服務貿易市場及經濟發展潛力,中韓兩國合作將使東北亞地區成為世界服務貿易高水平發展地區。中國經濟雖經多年高速發展,但由于服務貿易結構失衡、服務業開放水平較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服務貿易發展總體水平處于劣勢,與中國貨物貿易世界第一的身份嚴重不符。中國加強與韓國服務貿易合作,借鑒其優勢領域的發展經驗,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完善東北亞區域國家服務貿易體系以實現共贏。
作為東北亞地區兩個重要的國家,中國與韓國在軍事、能源、經濟等領域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不斷變化。兩國的經貿合作受制于東北亞區域內國家安全形勢,中韓兩國與日本朝鮮及域外的美國的關系也會對東北亞乃至整個亞洲的穩定與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美國一直不遺余力的借助各種方式利用各種手段參與介入到東北亞區域內各國的政治、軍事等領域,處心積慮的想要提升其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不僅如此,美國與韓國簽署的軍事安全保障協定,給中國與韓國建立信任機制帶來了巨大困難。而半島局勢也是中韓兩國發展經貿合作的重要風向標。中韓兩國的安全與穩定是國家間開展經濟合作的基礎所在,中國與韓國若是不建立信任機制,不清除存在的安全隱患,那么,兩國間的服務貿易合作就會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中國與韓國的民族發展模式不同,文化背景也有差異,社會制度更不相同。中國與韓國文化上的差別會增加經濟合作的成本,導致經濟合作前景不明朗。而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還會束縛中國與韓國服務貿易合作的緊密程度,同時也會對兩國共同利益的形成帶來一定的障礙。盡管中國與韓國在經濟上存在一定的互補性,然而,文化及社會因素勢必會對合作的模式以及原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當前兩國的服務貿易額持續增長,在世界服務貿易總量中占比不斷加大,但逆差始終居高不下,主要集中于運輸服務、旅游服務等傳統服務貿易領域,服務貿易競爭力均處于相對劣勢,持續逆差狀態不利于相互間服務貿易合作。中國國土廣袤,各地區的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十分不平衡。中國沿海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其他地區卻比較落后。韓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不均衡導致服務競爭力較低,其中逆差最大的服務貿易部門均是旅游業,且呈逆差不斷增長的態勢。兩國應對各自的服務產業進行結構升級,提高服務貿易領域的競爭力,改善逆差狀態。
近年來,依托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在電信服務、信息服務、計算機服務等方面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在新興服務領域的進出口額達1 640.1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805.83億美元,進口額834.32億美元,進出口額基本持平。依托后發優勢,加速推進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搶占新興服務市場陣地,有利于減少服務貿易逆差,對服務貿易合作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加大對新興服務業市場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市場選擇,增強服務市場內生動力,進一步做大做強,支撐服務業快速發展,以加快體制的推進和機制的改革,使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得以充分發揮。
提高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可以通過強化傳統服務業來實現。中韓兩國目前服務貿易競爭力均處于較低的水平。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是其本國服務業的發展情況,而兩國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部門不甚相同。中國相對具有競爭力比較優勢的諸如勞務輸出、對外承包工程、航運衛星發射服務與餐飲服務等勞動密集型部門,韓國相對具有競爭力比較優勢的是保險、金融等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等部門,二者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中國應繼續保持并推進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服務行業的發展,增強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此外,交通運輸和旅游服務在兩國的服務貿易中均占較大比重,交通運輸與旅游產業均是兩國具有傳統比較優勢的產業之一。中韓兩國應加強旅游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旅游資源的開放和保護,在大力吸引外資的同時引進國外的先進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中韓兩國應努力排除干擾因素,加強相互間的旅游合作。這是實現共贏的具體體現。
服務貿易同貨物貿易兩者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它們相互依存、彼此促進。中韓兩國在加大發展服務貿易力度的同時,也應繼續保持貨物貿易方面的合作發展,利用貨物貿易來拉動服務貿易。特別是在一些生產型服務業領域,貨物貿易的背后通常會為服務貿易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應該注重通過發展貨物貿易及對外投資來拉動服務貿易的發展進步。服務貿易出口在較短時期內的波動無疑會受到貨物貿易出口的顯著影響。服務貿易在很大程度上會對貨物貿易起到一定的促進及支撐作用,一國貨物貿易優勢的體現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是需要依靠相關的服務貿易發展的。中韓兩國應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效率的相關產業協調和支持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動兩國服務貿易合作不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