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慶萍 郭瀟 編輯/任風遠
“長臂管理”(L o n g A r m Jurisdiction)概念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其最初是指對傳統法律無管轄權的人和公司行使管轄權;此后,逐步應用于經濟管理領域案件中。據此,即使被告人沒有在美國交易,但其產品在美國市場中出現并帶來一定損害,美國法院也可以對其行使相應的的管轄權。鑒于我國經濟金融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的有序推進,跨境資金流動日趨頻繁,已形成了與美國確立“長臂管理”原則時相似的經濟背景,因此,有必要借鑒國際經驗,在外匯管理領域建立并完善資本項目“長臂管理”機制。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明確在資本項目管理中引入“長臂管理”原則要實現的目標。美國在經濟活動中實施“長臂管理”原則,主要是出于國家經濟安全以及保障國家稅收的目的,監管對象既包括本國企業在境外的投資活動,也包括非居民間并購所涉及的本國資產權益的變化。從我國情況看:2016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浦東新區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設總體方案》(滬府辦發〔2016〕30號)正式提出“建立完善‘長臂管理’機制”;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政策研究局則將“長臂管理”機制定義為“在資金流出境外后,對資金的去向進行延伸管理,防止利用境外投資的名義進行套利、套匯或洗錢”。將我國與美國對“長臂管理”的定義進行對照可以發現,美國的定義相對廣泛且是雙向監管,而我國上海自貿區的定義則相對有限且是單向監管。基于此,我國在資本項目管理中引入“長臂管理”原則時,應首先考慮跟蹤跨境資金的去向,對資金去向進行延伸管理。
二是補充建立企業相關業務主動報告制度。澳大利亞在實施“長臂管理”時,要求監管對象及時申報或公開必要信息:居民企業在境內外的投資信息,都應通過母子公司各自的財務報告進行反映;居民個人在境內外的投資信息,也要主動及時進行如實申報,否則將對其進行專項審計,情節嚴重者還將受到嚴懲。我國可補充建立企業相關業務主動報告制度,明確企業不主動申報需要承擔的責任及面臨的懲罰,以對企業形成“硬約束”。我國外匯管理部門應全面梳理業務條線監管模式,框定需要企業主動報告的業務范疇,設置企業信息報告模板,并用法規和制度予以明確和規范。當務之急則是先建立起企業境外投資存量權益登記主動報告制度,報告材料應包括投資行業、規模、投資計劃以及母子公司各自的財務報告等。
三是完善特殊目的公司登記制度。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境內居民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及其《操作指引》(匯發〔2016〕37號),境內居民個人只需為直接設立或控制(第一層)的特殊目的公司辦理登記,間接控制的其他層特殊目的公司(如常見的在開曼或香港設立的公司)則不在登記之列。這導致外匯局難以掌握其他層級特殊目的公司的相關信息,也就難以了解其資金往來的真實用意。鑒此,在建立“長臂管理”時,應完善特殊目的公司登記制度,將境外所有層級的特殊目的公司納入登記范圍,以便于外匯局對跨境資金往來進行監測。
四是加強部門監管協作,共享信息。第一,加強與稅務總局的聯動。我國于2015年成為第二批實施“統一報告標準”(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簡稱CRS)國際協定的國家(地區)之一。根據CRS協定,簽署國之間會定期、系統地進行數據信息交換,以便納稅人居住國與納稅人賬戶所在國分享納稅人在境外金融機構如銀行及證券戶頭中的各類財務信息。2017年,與我國首次交換信息的國家(地區)有50個,2018年將增加至100個。鑒此,建議加強與稅務機構的聯動,進一步了解所交換的信息內容,為資本項目管理提供數據支持。第二,應按照國際通行做法,積極推動與各國監管部門建立合作協查機制,以信任為基礎委托外國監管部門進行協查,間接實現我國“長臂管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