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雪雁 安潔 戚大陸 編輯/韓英彤
信用證作為重要的國際結算工具,廣泛應用于大宗商品交易當中。而鐵礦石、原油、大豆等商品因定價機制的復雜性,使得信用證付款條款存在諸多限制。下面就實務中遇到的鐵礦石信用證分次付款過程中發票顯示了信用證未要求的扣減的案例談幾點體會。
2017年2月,A銀行受申請人H公司委托,向受益人印度V公司開立了一份進口鐵礦石信用證。信用證相關交單及付匯條款如下:
PART A:開證行根據提交的顯示貨值98%的臨時發票(provisional invoice)、全套正本提單、裝貨港機構出具的質量證和重量證等單據即期付款,且臨時發票的金額定價以裝貨港的質量證和重量證的指標為基礎。
PART B:根據4月份平均普氏指數確定價格。如果價格高于第一次臨時發票價格,則差額由開證行憑受益人提交的臨時發票、裝貨港的質量證和重量證即期付款。
PART C:貨物到港后根據卸貨港CIQ出具的質量證和重量證確定最終價格。開證行根據客戶提供的最終發票(final invoice)、CIQ證明等單據,扣除前兩次發票金額即期付差額。
2017年3月8日,A銀行收到交單行交單,提交單據為provisional invoice以及提單、裝港證明等PART A規定單據,經審核無不符點,A銀行即期兌付。
2017年6月12日,A銀行收到受益人提交的第二次單據,提交單據為final invoice以及CIQ證明影印件。根據單據可推斷,此次交單應為PART C,而非PART B,且發票顯示最終索款金額已經扣除了第一次與第二次的結算金額。第二次結算中因實際單價小于開證臨時單價,無法通過信用證證內結算,故第二次結算由受益人電匯退款至申請人。
2017年6月13日,客戶來電稱單據存在問題,請求拒付。經向客戶了解,提交的final invoice顯示受益人第二次結算中給申請人退款金額為60萬美元,實際申請人只收到20萬美元,與發票顯示不符,導致申請人需多付40萬美元。經進一步了解,申請人與受益人之前曾有多船交易,在海運費方面有些糾紛,受益人利用此信用證這一條款,扣除了有糾紛的40萬美元,導致此信用證下單據與實際不符。經審核,A銀行認為,此糾紛涉及信用證之外,final invoice顯示的第二次結算退匯金額A銀行無法核實,不能確認為拒付理由,且單據不存在其他實質不符點,故要求客戶在信用證下付款,糾紛于證外自行解決。2017年6月19日,企業付款,該筆業務結束。
UCP600第十四條a款規定:“按照指定行事的被指定銀行、保兌行(如有)以及開證行須審核交單,并僅基于單據本身確定是否在表面上構成相符。” d款規定:“單據中的數據,在與信用證、單據本身以及國際標準銀行實務參照解讀時,無需與該單據本身中的數據、其他要求的單據或信用證中的數據等同一致,但不得矛盾。”ISBP745第C7款規定:“發票可以注明信用證沒有規定的預付款、折扣等的扣減。”
本案例中PART B規定當第二次結算價格高于第一次價格時,通過信用證結算差額。而實際剛好相反。因此final invoice中顯示的退款金額不屬于信用證結算范疇,并且沒有違反ISBP的規定。根據上述規定,該退款是否真實有效,需要進一步核實,并不屬于“表面內容”,故開證行無需進行審核。同時本案例中發生的退款金額與信用證條款也無矛盾之處。
實務中,會存在根據買賣雙方簽訂的合約,賣方給與買方折扣或者買方預付部分款項的情況。這樣會出現發票按照貨物的實際價值開立,但是需要顯示扣減或者預付款項的情況。那么發票是否允許扣減,如何顯示扣減,需要有一個標準。
首先,ISBP745的C7款規定:“發票可以注明信用證沒有規定的對預付款、折扣等的扣減。”例如信用證金額USD100000,且未提及申請人與受益人之間的預付款協議。受益人提交的發票顯示“Total Value of goods:USD120000, Less advance payment amount:USD20000,Total invoice value:USD100000.”(貨物總價值:12萬美元,扣除預付款:2萬美元,發票總額:10萬美元)而按照C7款規定,如此顯示沒有問題。
其次,ISBPA22條規定:“如提交的單據顯示數學計算,銀行僅確定所顯示有關標準方面的總量,諸如金額、數量、重量或者包裝件數,與信用證或任何其他規定的單據不相矛盾。”這一規定是不希望冗長繁瑣的數學計算誤差導致拒付的產生,但是也并不意味著銀行對于所有數學計算審核都不負責。畢竟銀行還負有合理謹慎的審單責任。倘若發票顯示單價為10美元,件數為10件,而發票總價顯示110美元,銀行對此未能審核出顯然是不合適的。上述規定主要適用于審核復雜數字計算的情況。比如鐵礦石信用證中,一般會規定鐵含量如果高于或低于某個界定值,單價需要進行相應比例的增減;含硫量高于信用證規定的最大值,單價也要相應減少;其他類似水分、雜質等也都有相應的扣減系數;此外,單價都有一定的計算公式,還會涉及到作價期間期貨價格或者升貼水等因素。此類計算顯然屬于冗長的數學計算,不應在銀行的審核范圍內。此時,銀行可按照A22條規定,只審核總量與其他單據是否矛盾。
前述案例中,受益人提交的發票確實已經載明了計算細節,且計算細節經開證行及申請人審核表面上也是正確的,只是由于實際匯款金額與單據記載金額不同才產生了爭議。而實際匯款金額銀行是無法審核的,故不能以此拒付。
一是在信用證設置為多次結算付款時,應充分考慮合理性。鑒于國際貿易的復雜性,各種單據真實性難以審核,應以一次性結算為首選;但大宗商品因其價格的不確定性,有時并不能實現一次性結算。對此,若在買方占據交易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可以約定以卸貨港檢驗證明作為交單付款條件,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買方權益;若在賣方占主導地位或市場均衡的情況下,買方可至裝貨港,同賣方共同選擇檢驗機構,共同監督檢驗過程。
二是信用證條款設置要盡量全面。本案例中信用證只考慮到最終價格上漲需要受益人交單進行價格調整的情況,未對相反情況進行說明,具有一定片面性。對此類情況,可以在信用證上規定證外解決或者利用第三次付款進行相應的調整。
三是可以將信用證設置為分兩次結算,首次付款規定付貨值的95%,然后根據價格和CIQ進行最后的價格調整。因為,一般來說,除非品質太低或溢短裝超規定達到了信用證拒付要求的情況,只要在信用證規定的范圍內,調整幅度一般不會超過5%的貨值。這樣就可避免案例中出現的退款的情況。
目前國產鐵礦石品位過低,提煉成本高,遜于國外鐵礦石,故國內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從進口情況看,鐵礦石進口已從澳大利亞、巴西等傳統出口國慢慢延伸到印度、老撾、菲律賓等國家。但后者礦山企業質量控制不嚴,品質波動較大,存在“缺斤少兩”、進口鐵礦石貿易違約等現象。此外,鐵礦石信用證開證金額較大、條款設置比較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銀行一方面要嚴格遵循展業三原則,了解交易方所在國的政策,了解國外銀行的信用情況,了解客戶的經營情況,充分、深入地分析業務風險并提示客戶;另一方面,要發揮銀行的專業性,謹慎設置大宗商品信用證條款,充分利用國際慣例保護我方權益,并要求申請人與國外客戶保持充分溝通,以避免糾紛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