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
(河南神火國貿有限公司,河南商丘476600)
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征收范圍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勞動報酬所得、財產轉讓所得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年來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貧富差距擴大、收入分配不均、消費水平差異大等問題越來越明顯,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影響個人所得稅的因素很多,比如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文化環境以及經濟政策的變化都會對個人所得稅的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是建立在經濟商品化、貨幣化、社會化程度的基礎上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非常低,有些剛好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應該采取效率優先的原則,注重分配效率,在調節和分配中注意階層化,合理拉開檔次,打破平均主義,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形成合理有序的市場經濟格局。即使在某一個時期出現收入分配不均的現象,通過征收個稅也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緩和收入分配不均問題,征收的對象主要是高收入者,這屬于特殊調節的范疇。
儒學在中國文化中占據了主流,但是對于中國人而言,儒家所倡導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往往是口頭上的,并沒有真正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規范人們日常行為的主要是傳統的習慣而不是口頭上的說教,中國的現實文化存在著以下特征:一是追求經濟利益知識作為謀生的手段,但并非最終目的,經濟行為缺乏長期性、目的性、執著性的特點;二是在實現自我價值,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講究面子。在中國,面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聲望和口碑,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身份和地位,在此情況下,往往忽略產品的質量而更多的是賣吆喝;三是注重人情。在人情至上、關系大于一切的環境下,法律的尊嚴和效益會大大降低。以上這些原因給個稅的征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障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職工工資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加之教育、住房、醫療、稅收等改革的深入,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顯增長。但是個人所得稅扣除額并沒有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動而進行合理調整,在此情況下,必須修改個人所得稅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合理比例,提高工薪所得的費用扣除比例。在制定扣除標準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以全國平均居民收入水平作為基礎,適當兼顧貧困地區以及北上廣或者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生活水平較高的現實情況;二是征收的主要對象和人群主要是城鎮居民,在確定扣除額時,應該以城鎮居民收支水平作為預算基礎;三是確定費用扣除標準應該結合城鎮居民住房、教育、醫療等綜合考慮。
個人所得稅的出臺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個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緩解了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收入渠道增加,收入來源更加靈活多樣,結構也更加豐富,種類的增多使稅源變得隱蔽,難以有效區別,進行有效合理的監控。從收入形式上來看,包括現金收入、轉賬收入、補貼收入等。收入渠道的多樣和形式的紛繁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加劇了稅收明細的難度。在交易中,以現金支付為主,沒有確切的賬簿和憑證,查找起來比較困難,稅務部門監控起來難度非常大,工作任務也很艱巨。這樣一來,個人的收入基本上處于失控狀態,變得難以把控,長期下去,造成大量的合法的應稅收入流失,破壞稅收結構。
法律的作用在于規范人們的行為,激發人們對法的尊重,提高公民依法辦事的意識。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分類所得稅制,對居民的各項所得進行分類征收,根據不同的種類進行不同程度的征收,這種模式雖然容易操作,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不能全面反映納稅人的真實納稅能力,公平原則難以合理實施;二是對所得的征收按月份和次數進行分項計征,有些高收入者會通過分解收入減輕稅負壓力,引發避稅行為,導致稅款的流失;三是費用扣除比例不合理。對薪金所得采用定額扣除法,以固定基數作為底線,忽略了物價以及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在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后,個人收入會有所差異,稅負出現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四是分類制與源泉扣繳制度相聯系,主動申報的納稅人很少,不利于居民積極主動納稅,造成稅款的低落。
個人所得稅是眾多稅種中與納稅人關系最密切的一種。在征管過程中,必須有一套完整嚴格的的征管制度進行有效保證。代扣代繳和自行申報是我國目前的主要征收方法,申報制度、扣繳制度、代收制度的不健全,使稅收管理出現不同程度的困難,影響我國的稅收體系。主要的表現有:申報制度的不健全。當前,我國還沒有安全有效、操作性強的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和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加上銀行以及金融系統的管理漏洞,在市場流通中存在著大量的現金交易,稅務部門沒有辦法對個人收入和財產進行真實的判斷和審查。代扣代繳制度難以落實。有些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態度不認真,制度不健全,消極應付,在工作中存在著很多不規范行為,甚至有些單位為了追逐一己私利,可以隱瞞納稅人收入,幫助他們逃稅,造成稅收的漏洞。
世界通行的所得稅稅制模式有三種,分別是分類所得稅制、綜合所得稅制、分類綜合所得稅制,這三種稅制里面,只有綜合所得稅制能夠最大程度的體現公平負擔的原則。但是這種稅制要求很高,需要納稅人具有很高的納稅意識,社會健全的法制精神,完善的財會制度和稅收管理制度等,可以先實行分類所得稅制,等到時機成熟之后,逐步過渡到綜合所得稅制。從效率看,稅基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個人獲取各類所得的經濟活動。稅基過寬或者過窄都會改變勞動者與資本之間的相對價格,造成市場分配不均的現象,影響勞動者的積極性和納稅人的納稅觀念。必須要建立廣泛的稅基制度,擴寬個人所得稅稅基,增強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增強制度效率。同時,按照分類所得稅制的相應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稅率結構,對綜合所得部分進行明確以及分級管理,分清檔次與等級,增加稅收質量,降低邊緣稅率。
首先應該優化個人所得稅的稅收服務,明確稅務機關的責任,嚴格按照法律程序,以誠摯的態度為納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提高納稅人的心理舒適感,實現征稅方與納稅方的對等。依法納稅和服務于納稅人是相輔相成,平等互惠的模式,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方。其次,可以適當加大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力度,在保證應收稅款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對稅制做出合理調整,促進我國居民納稅與收入水平、教育制度、住房條件等各項改革相適應,在提高稅收管理水平的同時,逐步向綜合課征制過渡。從目前國家財政的整體情況和資本市場的狀況看,通過各種政府政策和措施,鼓勵企業債的發現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個人所得稅可以通過對免稅政策進行優惠調整,使居民預期與企業債的收益相吻合,保障高風險、高回報的私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為這些企業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同時可以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發揮政府和銀行的輔助作用,促進相關部門和法律對個人信用制度出臺的幫助與監督,提升稅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我國個人所得稅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低效的問題,這主要是稅基不透明造成的。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配套措施,使個人收入更加顯性和透明。為此,應該對結算體系進行改進,推進收入實名制,建立規范的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對收入來源進行嚴格審查,確保規范化和合法化,避免有些人偷稅漏稅。同時可以加大執法力度,對偷稅漏稅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需要建立一支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稅務監察隊伍,通過立法保障稅務機關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對情節嚴重的進行刑事制裁。加強司法建設,保障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抓好源泉扣繳制工作,堅定地推進和從事日常的審計和納稅工作,實行源泉課稅法可以完善稅收制度,保障納稅人和征稅者雙方的利益,在實際情況和國情下,實行代扣代繳制度,合理改善個人所得稅管理體系。相關稅務部門應該加強對有關納稅人的監督,督促先關措施的順利實施,建立全面的收入明細表制度,提高居民自覺納稅的意識。
新的個稅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面臨著諸多考驗,稅制模式難以體現公平合理、稅源隱蔽分散,難以有效監控、征管手段落后,影響征管水平等問題日益突出,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通過明確目標定位、建立健全運行機制、提高稅政能力等方案彌補缺陷,充分發揮出新個稅改革后的積極作用,不斷完善我國的稅收體系,提高居民整體稅收能力和生活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 丹.個人所得稅改革實施過程問題對策分析[J].才智,2014(20).
[2] 湯紅娜,張會彥.個稅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