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秀麗 編輯/李茜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政策的放開,保險機構加大了境外投資力度。截至2017年底,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余額595.63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了5倍。盡管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增長較快,但其在保險總資產中的占比仍然較低,2017年僅為2.74%,市場仍有廣闊的空間和發展前景。鑒于“出海”面臨著自身能力不足的挑戰,我國保險機構在對外投資漸趨規范的大環境下,應樹立起穩健審慎的投資理念,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指引,策略性地開展境外投資。
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政策經歷了從鼓勵發展到規范發展的過程。從2004年開始,原保監會陸續出臺了《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不斷拓寬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從最開始的只能投資活期存款、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及其他國務院規定形式的金融產品,到現在的可以涉足貨幣市場類、固定收益類、權益類、不動產等。2015年3月,原保監會又頒布了《關于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給予保險機構更多的境外投資自主配置空間。
2017年開始,由于我國企業海外發展出現了盲目投資的現象,我國政府加強了對企業境外投資行為的引導和規范。2017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將房地產境外投資納入限制類,并要求相關主管部門實行核準管理。此外,監管部門還出臺了多項規定,對非理性對外投資、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伙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進一步加強監管。上述政策將對我國保險資金境外不動產與股權投資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此背景之下,原保監會也收緊了對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監管。2018年1月,原保監會發布新版《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以強化境外投資監管,明確保險資金從事境外投資應符合原保監會、人民銀行和外匯局的相關規定;2月,原保監會又聯合外匯局發布了《關于規范保險機構開展內保外貸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進一步強化對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監管。
總體而言,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進展較為緩慢。從外部環境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受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內利差相對境外更高等因素的制約,保險資金“出海”的意愿并不強烈;近幾年,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增強,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被打破,加之國內外利差收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意愿有所增強。但由于相關政策的約束,保險資金“出?!彪y度也在逐漸加大。從保險公司內部自身情況看,我國保險機構的境外投資能力普遍不強,缺乏具有全球資產配置與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加之對境外投資市場不熟悉,在“不熟不投”的投資原則下,保險公司大都較為謹慎,境外投資尚處于不斷摸索的過程中。
首先,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在投資地域及幣種上過于集中。根據《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的規定,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包括25個發達市場和20個新興市場。目前,我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雖已逐步拓展至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但仍主要集中于中國香港:港幣資產占到境外投資資產總額的七成以上。由于香港市場與內陸市場關聯度較大,且境外投資多集中于“中國概念”資產,險資境外投資容易成為國內系統性風險的境外延續,難以真正實現保險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
其次,在大類資產配置結構方面,保險資金海外投資的股票、股權和不動產占據了八成以上,投資品種過于集中。從具體類別資產看,股票投資中,90%以上集中在港股上;股權和不動產投資中,以美國、歐洲和香港為主。相對而言,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保險機構在境外資產配置結構上,則多以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為主。
最后,從保險資金“出海”方式看,我國保險機構運用保險資金對外投資的主要渠道有:外匯局審批的保險類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借助境內券商和信托等金融機構的QDII通道、投資上海自貿區金融產品、港股通、境外發債、內保外貸等。目前,QDII是我國保險資金對外投資的主要渠道。截至2017年底,在外匯局審批通過的QDII機構中有40家保險機構;在899.9億美元的QDII總額度中,保險類額度為308.5億美元,占總額度的34.3%,占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總額的51.8%。外匯局披露的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顯示,截至2018年4月24日,各類機構新增QDII額度83.4億美元,約24家機構獲得新的QDII額度。其中,保險類機構最新額度為328.43億美元,相比3月新增19.9億美元。這是時隔三年后QDII額度再度放開。
盡管險資境外投資面臨著不同形式的挑戰和困難,但長遠來看,仍是大勢所趨。對此,我國保險機構應結合相關管理政策,樹立穩健審慎的投資理念,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指引,策略性地開展境外投資。
第一,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以經濟建設為重心的“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建立積極穩妥的金融支撐機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要重點推進有利于“一帶一路”建設和與周邊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境外投資。首先,“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大都期限長、資金需求大,與保險資金的特性有較好的契合度;其次,鑒于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缺口較大,保險機構可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經貿合作和雙邊、多邊的互聯互通提供投資服務,通過直接投資或是以股權、債權、股債結合、基金等形式間接投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型投資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第二,為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走出去”企業提供投行服務。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于推動中國企業參與境外競爭與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險機構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對于符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走出去”企業,除了可積極為其開發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不動產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等資管產品外,還可以發起設立并購基金、夾層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以多種形式提供融資服務。
第三,充分借力人民幣國際化。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四大支付結算貨幣和第六大外匯交易貨幣,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為我國資本“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保險機構開展境外投資,可充分借助人民幣國際化,優選以人民幣作為直接結算貨幣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布局,投資于境外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以此實現境外資產配置,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第四,堅持審慎的境外資產配置策略。保險機構需要建立全球大類資產配置研究框架,提高跨地域資產的相對價值比較能力,在監管政策框架下尋求優質海外資產。具體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可以發達國家/地區的資產和美元資產作為主要配置標的。從國際經驗看,發達經濟體在匯率穩定性、市場流動性、風險分散等方面較新興經濟體更具比較優勢;而美元資產作為全球最穩健的儲備貨幣之一,可作為境外資產配置的主要幣種。二是境外股票投資應以被動投資為主。在現階段海外股票投資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保險機構可選擇先以被動投資為主、主動投資為輔的策略,再隨著投資經驗的不斷豐富,逐步增加主動投資資產。三是謹慎參與不動產、未上市股權等另類資產投資。對于監管部門明確限制的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等類型的境外投資,保險機構應審慎決策。
第五,加強境外投資風險防范。當前,我國正處于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時間窗口,保險機構在進行對外投資時需要充分認識到防范境外投資風險的極端重要性。首先,保險機構應當堅持依法、合規開展境外投資活動,不能出現違反監管要求、違背制度約束的投資行為;其次,保險機構應制定嚴密的境外投資內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涵蓋境外投資領域、投資品種、投資工具等,從投資機制上做好境外投資風險防范工作;最后,保險機構還應當建立起多層次和多部門的境外投資內部風險管理和監控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海外投資流程,全面把握境外投資的風險狀況,把風險控制理念貫穿于整個境外投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