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可為 編輯/張美思
2018年4月,在國際地緣政治形勢多變、全球性貿易爭端升級的背景下,全球外匯市場整體呈現出美元指數先抑后揚,非美貨幣普遍弱勢震蕩的格局。其中:歐元與英鎊弱勢調整,日元和瑞士法郎震蕩貶值;澳元、新西蘭元等商品貨幣走勢低迷;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等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貶值。以下,筆者將對4月全球外匯市場的格局及其演變動力進行分析。
具體來看,4月的外匯市場走勢主要呈現出以下四方面的特點。
第一,美元指數一波三折,下半月表現強勢。美元指數在4月5日達到90.44點的階段性高點后連續下跌,4月16日觸及本月谷底89.44點;此后大幅上行,4月20日突破90點的心理關口,并繼續上攻。4月25日收盤時,美元指數為91.2584點,較3月末的89.9829點上漲1.2755點,升幅為1.42%。
第二,歐元、英鎊、日元等貨幣表現弱勢。一是歐元兌美元匯率震蕩下跌。與美元走勢相反,歐元兌美元在4月5日跌至1.22的低點后連續走高,4月16日達到峰值1.24后又一路下行。4月25日收盤時,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為1.2161,較3月末下跌1.31%。二是英鎊兌美元先揚后抑。4月以來,英鎊匯率逐漸走強,但在4月16日達到1.43的本月高點后則持續下跌。4月25日收盤時,英鎊兌美元的匯率為1.3932,較3月末下跌0.56%。三是日元和瑞士法郎大幅貶值。4月25日收盤時,美元兌日元和兌瑞郎的匯率分別為109.4250與0.9832,較3月末分別上升2.95%和3.08%。
第三,商品貨幣有所分化。加拿大元小幅升值,而澳大利亞元和新西蘭元貶值幅度較大。4月25日收盤時,美元兌加元匯率為1.2842,較3月末下跌0.37%;澳大利亞元兌美元和新西蘭元兌美元的匯率分別為0.7564和0.7066,較3月末分別下跌1.52%和2.31%。
第四,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普遍貶值,換句話說,美元對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值。4月25日收盤時,美元兌人民幣、印度盧比、俄羅斯盧布、巴西雷亞爾、南非蘭特的匯率分別為6.3066、66.78、61.6644、3.4728、12.4443,較3月末分別上升0.29%、2.57%、6.75%、5.1%和5.3%。
筆者認為,4月全球外匯市場之所以呈現上述走勢,主要是受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美國良好的經濟數據表現,成為美元整體震蕩走強的基礎。
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延續了此前的復蘇態勢,近期公布的主要經濟數據均較為亮眼:居民消費方面,一季度月均零售銷售額季調同比增長率為4.13%;制造業方面,一季度工業總產值季調同比增長率為2.96%,創下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新高;出口方面,1、2月份出口季調同比分別增長5.1%和6.6%,出口對美國經濟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房地產業方面,美國1月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同比上漲6.40%,高于預期值的6.15%,也高于前值的6.30%,顯示房地產行業仍保持平穩態勢;投資者信心等先行指標方面,1至3月ISM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指數的月均值分別為59.7和59.4,均遠高于50的景氣榮枯線;勞動力市場方面,1至3月失業率均維持在4.1%的水平,月均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20.2萬人,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通脹方面,1至3月CPI和核心CPI保持持續上行的態勢,3月分別同比增長2.4%和2.1%。最新公布的美國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為2.3%,為2015年以來一季度增長率的最高值。諸多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充沛,經濟擴張周期有望維持較長時間。
相較之下,歐元區、英國、日本,以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并無更多亮點,反映在匯率方面,美元走強也是理所當然。
第二,相對于全球其他央行的貨幣政策,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腳步仍有所領先。
3月,美聯儲開啟年內的第一次加息,市場預期美聯儲今年總共會加息3次,2019年和2020年還將分別加息3次和2次,顯示美聯儲加息步伐正在持續深入。與此同時,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均未啟動加息進程,且歐央行和日本央行近期仍不斷傳遞出鴿派的信息。這種貨幣政策的顯著不同步還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美國加息的持續也使得美國的利率水平不斷攀升:4月20日至5月1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多次突破3%的重要心理點位。美元因此與新興市場貨幣的利差不斷走高,也導致了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
第三,地緣政治形勢變化使全球外匯市場波動性增強。
4月以來,國際地緣政治熱點事件層出不窮。一是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具體表現在敘利亞局勢、伊以關系和伊朗核問題持續惡化。4月中旬,美國、英國和法國以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利亞多個目標實施突襲,未來西方大國仍可能進一步干預敘利亞內戰。另一方面,伊朗與以色列在中東地區長期明爭暗斗,4月伊朗多名軍事顧問在敘利亞遇襲身亡,就被伊朗方面認為是以色列所為,進一步激化了兩國間的矛盾。此外,伊朗總統魯哈尼4月24日還警告美國不要退出伊朗核問題協議,否則將面臨“嚴重后果”。二是西方國家同俄羅斯的對抗逐漸加劇:俄前情報人員在英國“中毒”事件,引發美歐與俄羅斯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外交戰”,美、英、法、德等國集體驅逐超過200名俄羅斯外交人員,招致俄方采取對等行動;而對于英、美、法對敘利亞發動襲擊,俄羅斯也反應激烈,指責美國的行為威脅到了俄羅斯的安全,表示俄羅斯作為一個核大國不會坐視不管。三是朝鮮核問題大幅回暖。自韓國平昌冬奧會以來,半島局勢逐漸緩和,朝核各方重新步入對話溝通的軌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4月20日宣布停止核試驗,4月27日朝韓雙方首腦舉行會晤。地緣政治熱點的快速變換導致外匯匯率的波動性增強,美元、俄羅斯盧布等相關貨幣跟隨事態的發展有所波動,傳統的避險貨幣日元和瑞郎也在短時間內受到追捧。不過,這種熱點快速變換的模式已經成為近年來匯市的常態,因此日元與瑞郎匯率雖出現上漲,但回落也較快。
第四,“貿易戰”陰云密布,加劇了全球外匯市場的動蕩。
繼3月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征收關稅后,4月特朗普又宣布擬對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這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的舉動使得全球外匯市場持續震蕩。“貿易戰”的陰霾給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景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短期而言,市場情緒使得大部分貨幣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美元和人民幣受中美貿易戰的直接影響都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而歐元、日元也無法獨善其身,因為歐元區、日本對美國均有不同程度的貿易順差,此前也多次與美國爆發“貿易戰”,因此鋼鋁貿易戰和中美貿易戰一旦蔓延,很有可能會對這些國家/地區產生重大影響。此外,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等商品貨幣也會受到沖擊。
預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上述因素仍然會對匯市的主要幣種走勢產生主導作用。美元方面,美國經濟復蘇的勢頭比較穩固、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領先全球,都為美元進入上升通道創造了有利條件;但與此同時,如果“貿易戰”全面展開,將對美國本土企業的盈利造成不利影響,并會抬升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這又將不利于美元匯率走強。歐元與英鎊方面,歐元區與英國的經濟形勢向好以及貨幣當局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升溫將會對歐元與英鎊形成支撐,但脫歐問題成為制約兩種貨幣走勢的關鍵因素,民粹主義、地緣政治風險也會增加兩種貨幣的波動性。日元方面,雖然日本經濟持續復蘇的態勢基本形成,但目前安倍政權丑聞纏身,日本政權易主的風險正在上升,日元或將繼續維持震蕩態勢。不過,日元、歐元等第三方貨幣可能會受益于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出口紅利,而日元和瑞郎可能會受到貿易戰帶來的避險需求上升的利好。商品貨幣方面,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有望推動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等商品貨幣形成相對強勢。新興市場貨幣方面,地緣政治風險及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可能拖累俄羅斯,導致盧布進一步貶值;巴西雷亞爾、印度盧比、南非蘭特等新興市場貨幣,則可能因與美元的高利差延續震蕩貶值的總體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