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簡稱。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電子商務開始在世界各國興起,處于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的中國更是風起云涌。電子商務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和現代金融的發展,跨境電商于2013年開始在世界各國迅速發展起來。2015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各國企業紛紛從傳統的外貿形式向跨境電商轉變。這種新型的外貿形式顛覆了傳統的外貿形式。外貿的各個流程都通過網絡確認并實施,包括產品展示、詢盤、還盤、訂購、支付及運輸方式等。這種新型的外貿形式,給企業及客戶提供了許多方便。世界各國人民逐漸接受了這種新型的貿易方式,跨境電商在外貿中的比重也逐年增加。特別是2014年以來,雖然中國的外貿總額處于緩慢上升甚至停滯階段,但跨境電商的貿易額卻在迅速上升。隨之而來的是,社會及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但由于普通高校幾乎沒有相應的專業,企業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選聘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催生并促進了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研究和探索。
跨境電商人才大體上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商務型跨境電商人才;第二類是技術性電子商務人才;第三類是戰略型電子商務人才;第四類是創新創業型電子商務人才。高校特別是西部應用型高校傾向于培養商務型、技術型電子商務人才和創新創業型電子商務人才。由于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沒有存在國家大學目錄庫白皮書里面,所以跨境電商還掛靠在商務英語、國際貿易、計算機科學等專業里。由于專業不同,課程設置也不同。西部高校主要是通過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對學生進行跨境電商相關課程的教學和實訓。比如,商務英語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網絡原理、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實務、國際貿易概論、電子商務營銷寫作實務、營銷策劃、國際貿易實務、網頁設計、Photoshop、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跨境電商平臺管理和運營、跨境商務專業英語、電子商務與物流、市場營銷學、外貿實戰英語口語等課程的教學或實訓。這些課程只有少部分是必修課程,大部分是選修課程,而且絕大部分西部高校只選取其中少部分課程。同時,作為選修課程,學生能學到的知識或技能是有限的。在與跨境電商企業和進出口貿易企業的交流中,筆者了解到,目前高校對學生進行的跨境電商相關課程的教育還存在諸多不足,主要是雖然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而相關的實踐技能還遠遠不夠,甚至是非常缺乏。
首先是專業銜接不夠。因為目前的跨境電商人才主要是以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為對象培養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專業知識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特別是電子商務知識方面。西部的應用型高校對學生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還開設了網頁設計、電子商務網站建設、電子商務管理實務等選修課程。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英語、計算機和電子商務知識也存在嚴重不足。計算機基礎課程及少部分電子商務選修課程的教育還無法滿足企業對高校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特別是跨境電商實操技能非常缺乏。所以,在跨境電商專業與商務英語及國際貿易兩個專業之間,它們的專業銜接還存在較大的空白。
其次,高校準備及應對不足。從2015年“互聯網+”時代以來,東部地區的高校,特別是應用型高校反應迅速,在師資和設備上迅速采取措施,加大了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跨境電商相關課程的教育,特別是加大了跨境電商實操技能的培訓。據筆者接觸及了解到,東部地區一些應用型高校在硬件和軟件上早早配備齊全,相比較而言,西部應用型高校在這方面反應遲緩。當然,這個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校辦學理念決定了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遲緩。大部分應用型高校屬于理工類高校,這類高校對跨境電商這種具有文科或者文理結合特性的專業重視不夠,導致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不夠。二是在資金及師資方面,高校的支持力度不夠。即使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教研室及相關二級學院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雖然相關專業已經意識到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緊迫性,但在采取措施應對方面,高校還沒有有效的方案,無論是學校還是相關專業,都還沒有成熟的相關措施,更不用說實際運行。
第三,西部地區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影響了高校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西部地區由于理念和交通的局限,各省區對跨境電商的重視程度與東部及沿海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完整的產業鏈、高效的交通運輸、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部門的配合等等。由于跨境電商是一種新型的外貿方式,西部各省區對它的快速發展還沒有重視起來,跨境電商在西部省區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它所帶來的影響也微不足道。由于跨境電商對當地的經濟還沒有發揮出明顯的帶動作用,政府對它的重視程度自然也不高。由于西部的跨境電商企業較少,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少。大部分的應用型高校是為地方經濟政治的發展服務的,這就限制了高校對跨境電商電商人才的培養。
最后,師資匱乏。由于跨境電商專業是新涌現出來的專業,是在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催生出來的一個新型專業,高校還沒有這方面的師資儲備。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出乎高校的意料,很多高校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教師隊伍。目前高校從事相關課程教學的老師主要是商務英語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的老師,這些老師進行過跨境電商知識的培訓,但距離真正的跨境電商專業老師還有相當的差距。
為解決社會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快速應對。根據筆者對企業和在校學生的調查,企業和學生都希望高校加強跨境電商知識的傳授。尤其是西部高校,主動適應社會轉型發展的需要,從多方面采取措施促進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
首先,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由于目前西部高校還沒有建立跨境電商專業,商務英語專業或國際貿易專業可以主動爭取學校的支持,調整課程設置,針對性地開設一部分跨境電商相關必修課和選修課,比如:計算機網絡原理、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營銷寫作實務、國際貿易實務、網頁設計、Photoshop、電子商務網站建設、電子商務管理實務、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跨境電商平臺管理和運營、外貿制單、網上創業、跨境商務專業英語、廣告策劃、電子商務與物流、市場營銷學、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外貿實戰英語口語等課程教學或實訓等。加大跨境電商實訓課程的學分,增加實訓課程的學時數。
其次,師資儲備。由于沒有專業的跨境電商教師,高校可以在現有教師中選拔一部分有意于跨境電商的教師,參加跨境電商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培訓。這種培訓可以在阿里巴巴等著名跨境電商授權的職業培訓學校進行,也可以在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實地培訓。因為跨境電商自身就是在計算機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高校師資的培訓直接深入企業實踐中,可以獲得第一線的實踐技能。在職業培訓學校學到的是相關跨境電商理論知識,把這些理論知識與在企業中獲得的實踐知識結合起來,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跨境電商知識水平,為學生的跨境電商教育打下基礎。
第三,校企合作。因為跨境電商偏重于實踐技能,所以,學生相關跨境電商實踐技能的培訓是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訓中的重要環節。這種實踐技能的培訓離不開企業的支持。高校可以有條件地建設跨境電商實訓室,為學生提供實訓場所。另外一個方式就是與企業合作,與企業共同建設跨境電商的實踐基地。基于高校沒有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現實,企業能夠接受商務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并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這種方式的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招聘人才難的問題,又能為高校提供學生實踐機會,學校和企業是雙贏的局面。西部部分高校已經行動起來,并取得一定效果。校企合作的更高層次是建立產學研用基地。產學研用基地是在實踐實習基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建立產學研用基地,首先需要對在校學生進行跨境電商知識的培訓,其次可以利用寒暑假,將學生派到企業去接受跨境電商實踐技能培訓,包括客服、選品、詢盤、還盤、產品展示、交易支付、跟單等等。學生回到學校以后,在學校實際操作。這種實際操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為企業提供客服服務。因為跨境電商的網絡特性,學生在學校通過網絡為企業客戶提供相關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實際案例中學習跨境電商的各個環節的實踐技能。這是學生進行跨境電商門店建設及管理的前提。在這一個階段,部分學生會排斥這樣的實訓,因為他們認為大學畢業生做客服本身就顯得檔次不夠,所以,這個階段學校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實訓的管理,保證實踐效果。經過三個月以上的客服實訓實踐以后,就可以進行第二個階段的跨境電商實訓了,開展網絡門店管理等。就是讓學生全程參與門店的建設、運營及管理,這是跨境電商的核心。通過建設產學研用基地,學生在學校就可以進行跨境電商各個環節的實訓,經過實訓,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能掌握跨境電商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第四,校校合作。西部高校所在省區跨境電商企業較少,接觸跨境電商知識和技能的機會不多。東部沿海地區比如杭州、南京、常州、東莞、深圳等地有一些專門從事跨境電商實踐技能培訓的職業技術學校。這些學校本身是沒有招生的,它們就是為企業進行崗前培訓服務的。這些學校希望能和應用型高校合作培養企業緊缺的跨境電商人才,只要高校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和英語知識。西部高校可以嘗試把畢業實習或專業教育里面的綜合實訓類課程放到這些具備跨境電商教學資質的職業技術學校,甚至是畢業實習也可以與這些職業技術學校合作。但這種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因為這些職業技術學校是與本地區的跨境電商企業合作,為這些企業輸送跨境電商人才。經過這些職業技術學校實訓的學生,就必須要在學校推薦的跨境電商企業就業。基于此,可以提前遴選愿意到這些地區工作的學生,在充分征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后,選派這些學生到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培訓,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跨境電商技能,另一方面促進校校合作,共同培養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
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對于西部應用型高校是一項新的人才培養內容。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方案只能進行探索,邊實踐邊改進。由于跨境電商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需要學生具備計算機應用、外語、營銷及物流等相關知識,高校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知識的課程,滿足一部分有志于跨境電商領域的學生的需要,以市場為導向,提升高校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