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喜梅 肖 鑫
國內外諸多國家和地區都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和市場化運作,不斷創造“文化創意引擎”,促進了區域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發展優勢。目前,長沙的文化創意產業逐步向著產業的集約化、科學化和國際化方向轉型,更注重于文化內容與科技創新、文化旅游等諸多相關元素的融合。長沙已經具備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環境優勢,為今后長沙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長沙文化創意應以“互聯網+”的思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文化+”的手段創新產業業態。以文化創意、創新為導向,以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為核心,從產業發展模式、產業戰略布局和產業鏈建設三個方面,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產業戰略布局上,要吸引資金、項目、人才等優勢資源向文化創意產業聚集。以人才為根本,加大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力度。在產業鏈建設上,要多舉措整合本土產業鏈,改變產業鏈兩頭輕、中間重的現狀。在技術環節,要成立產業研究機構,吸引并聚集產業專家、學者等上游資源;在創意環節,要多舉措鼓勵創意企業、個人和社會機構、團體提供優秀創意作品;在作品方面,要豐富作品種類,解決產品單一、形象雷同的問題;在衍生品方面,要注重加大聚集開發、生產資源,深度開發,提高產業鏈的價值。
在文化創意產業中長沙的文化媒體占據首要位置,且媒體產業呈現明顯的規模化與多元化發展態勢,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媒體產業生態群。其中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視覺特效、數字媒體制作,是長沙媒體藝術行業的重要組成。初步形成了以影視傳媒、動漫游戲、新聞出版、演藝娛樂、文化旅游、民間工藝為主體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與較強的競爭優勢。根據長沙的實際和發展潛力,應重點選擇媒介產業、娛樂演藝、影視業、文化旅游、休閑業、體育產業等文化創意領域實施“融城”策略,推動骨干企業的跨區域、跨行業發展。要鼓勵和推動本土創意企業的跨地區、跨行業和跨國經營及生產,充分發揮國際文化市場對于資源、人才、資本等文化創意要素市場的帶動和提升作用。
截至目前,湖南省文化創意產業園數量已經超過70家。其中,長沙天心文化產業園區作為全國最受關注的文化產業園,形成了以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長沙晚報報業集團、長沙廣電集團、三辰卡通、宏夢卡通、拓維信息、青蘋果數據等一批在業界舉足輕重的文化創意企業。一大批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園投入使用,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長沙文創產業的產業結構。未來應繼續把產業結構的提升重點放在高效益、可持續、科技含量高和創新能力強的部門和行業,通過優勢企業改造、特色產業提升來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結構升級。要堅持產業轉型創新,堅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自然環境、城市面貌相結合,充分發揮長沙文化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品牌優勢和比較優勢。
隨著長沙三館一廳建成、李自建美術館、謝子龍影像藝術中心、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場館相繼投入運營,后湖文化產業基地和馬欄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地也已初具規模。下一步應努力構建現代文化創意市場體系,完善構建包括文化消費、文化流通、文化要素、文化服務在內的現代文化創意市場體系。應加快市場的立法進程,進一步發揮文化市場自我管理作用。大力發展印刷、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演出娛樂等文化創意產品市場,發展人才、信息、技術等文化要素市場,健全知識和技術產權、著作權交易、投融資服務、專利經營體系、知識產權侵權預警和防范體系。要整合文化創意市場監管部門,注重疏堵結合,健全綜合行政執法、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對文化服務進行細化,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強化文化創意市場的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培訓。
以政府行政機構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契機,履行“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責,轉換和優化文化行政管理職能。增強文化創意投入保障。加大政府文化創意投入,將文化創意產業的投入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對重點創意項目給予資金和資源的傾斜。加強與銀信、金融監管機構的對接,爭取政策支持,降低資本準入門檻,運用稅收、金融等政策支持,積極鼓勵吸收外資和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發揮文化創意產業引導資金的導向作用,支持、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投資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形成多元、靈活的文化投入機制。實施“人才興文”戰略。著力優化文化人才的學歷結構、知識結構、職級結構、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打造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隊伍,擴大文化創意經營管理人才、文化專業人才、文化科技人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