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在如今的法治化社會,合同管理能夠為各項經濟活動的運行提供法律保障與約束,依照合同要求維護多方利益、防范經濟風險。而電視臺日常經營所涵蓋的影視劇拍攝、電視節目制作、廣告經營、設備采購運維等經濟活動,都涉及數額不菲的經濟往來,實行合同管理對電視臺的經營利益起到了關鍵的保護作用。
電視臺執行合同管理能夠有效節約成本開支,提高節目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還能夠在對外經濟交往中有效規避經濟風險,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通常電視臺在日常運營的過程中涉及多種經濟活動,例如電視信號傳輸服務、數字電視收視維護服務、機頂盒維修承攬、物業管理服務等,應當對服務合同、承攬合同、技術合同和知識產權合同等加強審核管理,將審查工作移至經濟活動開始前期,并嚴格執行活動全過程管理,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合同相對人、合同類別、承辦部門、標的金額、結算金額等進行嚴格審核,借助完備的合同管理手段,確保經濟活動的規范化運行。
鑒于電視臺涉及一系列體系龐雜、組織結構復雜的部門體系,背后涵蓋了盤根錯節的利益群體,極易產生部分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暗箱操作的問題,將國有財產與公有資源變相轉移,劃歸到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范疇中。基于此,應當嚴查不法利益輸送鏈條,依托合同管理,對暗箱操作問題進行嚴格管控,減小電視臺內部的經濟風險。[1]通常來說,實物抵廣告合同是暗箱操作問題高發的重點環節,倘若此環節疏于管理,將導致部分頻道將電視臺資源收歸私有,損害了電視臺的整體利益。對此環節執行合同管理,其重點問題就在于應當確保用于抵扣的實物的去向明晰,例如,針對作為獎品贈予觀眾的實物,應當確保觀眾收到實物后驗收并簽字記錄,雙方都要開具發票。同時針對實物的種類應當做出嚴格限制,例如煙、酒等物品則不允許被劃歸到實物抵扣范圍中。對于部分涉及政府采購的項目,需要嚴格對照采購流程落實采購手續,再進行實物抵扣。還存在部分會議、宴請活動需要與酒店、賓館簽訂服務協議,相關職能人員也應當對服務協議進行嚴格審核管理,杜絕套取會議費、住宿費等情況,實現對暗箱操作問題的有效防范。
電視臺日常節目制作涉及大量的合同管理,部分節目制作流程較為復雜,涉及數額較大的版權費等問題,而合理運用合同管理可以有效節約節目模式費用,確保最大限度地發揮節目的真實效益。當前,制、播分離已成為電視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此環節極易滋生腐敗問題,因此,在完成節目制作后應當著重考察節目的后續利用與開發。例如,針對版權授權環節,借助合同管理明確界定授權的范圍,將攝制權、網絡傳播權、改編權、電視播放權等不同權能明確定位,依據權能范圍進行版權價格的商定,以此確保最大限度發揮節目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保障電視臺利益。[2]
從項目報批環節入手,要求合同管理人員向承辦部門提交書面報告,經部門領導審批通過后完成項目報批;然后進入談判環節,要求合同管理人員與合作方基于雙方共同利益,依照平等自愿的形式完成合同文本的擬定;接下來進入合同審批環節,應向相關職能部門提交合同文本,經由部門審核后出具簽發稿,連同合同文本、法律意見等共同返還至經辦人員處,由經辦人員依據審核意見進行整理匯編,交由領導審閱簽字。
鑒于電視臺涉及諸多對外經濟往來活動,因此,要求各部門指派專員負責完成合同的整理、送審、備案與對接工作,完善事前審核把關,依據合同類型選取規定范本模式。同時,還應當強化用章管理,經審核部門校驗后,方可加蓋公章和騎縫章。
除需對項目報批、草擬簽訂、合同執行等環節進行嚴格管理外,還需要對合同簽訂之后進行嚴格管理,著重對履約情況進行嚴格監管,掌握履約過程所發生的變化,倘若發現對己方不利的情況,則應當對合同進行及時修改、變更或中止,將經濟風險減至最小。
當前,電視臺的節目制作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趨勢,合同管理在其中所發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應當依法執行合同管理,依照合同規定履行相應權責與義務,有效規避經營活動中存在的經濟風險,進一步圍繞戰略目標提高電視臺的管理水平,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