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榮
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競爭力之一,知識產權管理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存在諸多缺陷。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只有企業對知識產權的管理有一定的重視,才能將這項工作真正做到位。在21世紀初,我國企業對知識產權并沒有深入了解,直到加入WTO之后,知識產權管理才逐漸滲透于企業中。21世紀初,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確實取得了很快的發展,但是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僅僅了解知識產權管理是完全不夠的。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意識淡薄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人們長期以來的觀念以及企業領導人不夠重視是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方面,人們對我國國情有一定的誤解,沒有對發展中的中國有清晰的認識。企業對產品的價格等重視度很高,但是沒有將核心技術放在關鍵位置,甚至有些企業并沒有設置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另一方面,由于知識產權的申請以及管理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企業領導人因為資金短缺而忽略了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管理者由于短期內的虧本,而沒有對知識產權加以重視,這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
知識產權管理建立在有一定的知識產權的基礎之上,我國很多企業并不是沒有研發能力,而是不懂得如何為知識產權申請法律保護,從而造成了知識產權的流失。知識產權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業人員的流動,當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發生流動時,這不僅僅會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還會加大競爭企業的實力,從而給企業帶來雙重損失。在知識產權的流失中,專利的流失是最嚴重也是最常見的現象。其中,在發明專利時,企業若是沒有及時參考文獻,會造成人力、財力等資源的浪費。企業在保護知識產權的過程中,對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信息的搜集不到位,都會或多或少造成知識產權的流失,這是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一大缺陷。
由于法律保護意識的淡薄,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缺乏主動性,難以做到未雨綢繆,只是在遭到侵權時,才會實行一些管理措施。這種被動的管理方式,雖然會使企業避免重大的損失,但是長期下來,企業也會因此造成經濟損失。除此之外,企業知識產權的獲取也缺乏主動性,當企業有了新的知識產權時,若是沒有主動去注冊,就會因為沒有及時主動的知識產權管理而造成更大的過錯。我國知識產權管理的被動性,雖然沒有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但是卻猶如溫水煮青蛙,導致企業無法意識到自身知識產權管理的缺陷。
要強化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彌補我國知識產權管理的缺陷,就必須從增強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管理意識入手。首先,企業要對相關的管理人員進行一系列培訓,一方面了解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學習知識產權管理的手段,從而樹立起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除此之外,在招聘知識產權管理相關人員時,應該簽訂相關保密協議,既可以增強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可以確保知識產權的安全性。
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時,要成立相關的職能部門,從而保證知識產權管理順利推進。知識產權管理的各個環節與企業的多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而知識產權管理的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主要分為知識產權的研發、引進、應用等多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需要有相關的人員負責,并且一步步完善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在國際上,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都設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他們通過知識產權的管理,一方面能夠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能夠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從而完成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對于人才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其同時掌握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所以企業在強化知識產權管理的同時切不可忽視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引進。一方面,企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因此可以避免由于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缺乏而造成的企業損失。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中介服務機構的推薦引進知識產權管理人才,通過這種方式引進人才可以節約大筆培養費用。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雖然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但是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企業還需要不斷增強知識產權管理意識,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