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彩貞
據統計,全國注冊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100萬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60%,實現利稅占全國的60%,在我國1500億美元左右的出口額中,約60%來自中小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約占全國總數的75%,可見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狀況卻是非常艱難的。例如,政策的“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的大量干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財務管理受企業領導的影響過大等等。特別是眾多中小企業會計基礎普遍比較薄弱,財務管理不甚規范。
據另一份調查統計,80%的新企業在開頭的五年內倒閉。原因何在,如何讓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要想讓中小企業健康地發展,其核心問題是生存問題,而維持中小企業生存的關鍵在于企業的財務管理。
下面將從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兩方面探討這個問題:
1. 缺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政策。通過法律法規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是世界各國扶持中小企業的通行做法。目前,還沒有專為中小企業制定的法律法規及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致使中小企業的法律地位不夠明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護。
2. 中小企業稅費多,稅制不規范。在稅收服務方面,有“重大輕小”的傾向,加之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資源有限,中小企業無法有效分攤和化解納稅成本。
3. 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薄弱。目前社會中介機構大多數設在政府部門,服務對象往往局限于本系統、本部門的企業。許多中小企業缺乏及時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致使財務管理人員難以做出科學合理的籌資、投資等決策,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4. 缺少金融支持體系,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不足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這主要是由中小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以及自身的組織方式和發展狀況決定的。
1. 財務管理觀念陳舊,財務管理水平低下。一是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財務管理觀念陳舊,過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管理中一味注重控制成本的絕對額,靠減少短期投入來提高企業利潤。二是財務管理由內部人控制,財會人員任用“家族化”“親緣化”。中小企業財務會計職位多由家族成員或有血緣關系的人員出任,缺乏健全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缺乏相互約束與相互制衡的內部控制機制。三是財務管理職能無法發揮,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中小企業受生產經營環境或產品的制約,經營活動涉及的時空范圍相對狹窄,資金流轉簡單、資金流動量和結存量小,導致會計業務相對單一,企業會計職能僅限于日常的記賬、算賬和報賬,而組織、控制、監督、預測、預算、檢查和分析等財務管理職能作用很難得到發揮。四是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違規現象嚴重。許多中小企業為達到融資、避稅、轉移或隱匿資產等目的,往往虛造數據,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設置賬外賬和小金庫,編制多套會計報表,應付銀行、工商、稅務等各種不同的會計信息需求。
2. 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喪失增值機會;有的因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置不動產,造成資金流動性差,陷入財務困境,應收賬款周轉緩慢,壞賬比例高。因為沒有嚴格的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無科學合理的信用調查和評價方法及有效的收賬方法,造成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壞賬,資金周轉失靈。中小企業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在存貨管理上,“壓儲”是一種最常見的方法,但ABC分類法、經濟訂貨量法及定額管理法等先進管理方法卻并不多見。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重錢不重物,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管理不到位,出了問題無人追究,資產浪費嚴重。
3.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也是經營者,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于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并且其對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業管理者基于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4. 財務會計人員素質偏低,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缺乏,財務機構設置不合理。大多數中小企業財會人員都沒有經過專門化、系統化的知識教育,無證上崗的現象極其嚴重。財務與會計不分,沒有專職的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管理的職能由會計人員或企業主管人員兼職,導致內部管理混亂,責任不明確。
只有解決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完善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
1.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體系。盡快研究制定《中小企業基本法》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并建立或加強相應的執行機構。
2. 實行和規范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優化稅收服務。對目前正在執行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清理、規范和完善,并建立明確的以中小企業為對象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要體現企業公平稅賦、平等競爭的原則。另外,為那些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水平相對滯后的中小企業創造條件,提供建賬建制的指導、信息、培訓、企業發展分析等服務。
3. 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政府要提供一定的財力支持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育和成長,積極創辦面向中小企業的各類學校,培養合格的財務人員,提高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4.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中小企業融資網絡,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籌資政策等方面展開工作。
1. 強化資金管理,加強對財務控制的認識。強化資金管理,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效果,加強財務控制必須貫徹落實到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第一,要使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得到有效配制,要充分預測到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易造成收支失衡、資金拮據。第二,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函詢核對已形成的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后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第三,對存貨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盡可能地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并以科學的方法確定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
2. 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減小投資風險。中小企業的投資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與變化。第一,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對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大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的制勝法寶。第二,分散資金投向,減小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第三,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后,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3. 樹立現代企業價值觀,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小企業也應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因為投資者建立企業的目的在于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這種財富首先表現為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價值不是賬面資產的總價值,它反映的是企業潛在或預期獲利能力。投資者在評價企業價值時,是以投資者預期投資時間為起點的,并將未來收入按預期投資時間的統一口徑進行折現,未來收入的多少按可能實現的概率進行計算。這種方法考慮了資金時間價值與投資的風險價值,可以保證企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有利于克服企業的短期行為,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4. 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目前,不少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工作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業財務基礎薄弱,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又受制于領導,無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二是企業領導的法制觀念淡薄,忽視財務制度、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強制性。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督意識。加強全員素質教育,首先要從企業領導做起,不斷增強全員的法律意識,深化法制觀念。只有依靠企業全員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業管理狀況,搞好財務管理,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