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青
政府的審計資源由專業的組織機構來進行相對應的系統活動,這個活動的實現過程就是政府的審計管理。審計管理工作最為關鍵的就是使用相關的理論指導審計實踐,并對審計項目進行科學的管理,以實現審計目標。在審計管理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瑕疵或者缺陷,這就需要及時地糾正或者完善。
政府審計監督服務資源可以有效地被使用,主要是由于其具備很好的組織保證,簡而言之就是政府的設計組織結構之間存在有效協同。從本質上分析,在國家不斷的治理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的主體進行有效的設定,設定的過程中會涵蓋非常多的系統單元,且這些單元的屬性也是不同的。在不斷優化國家治理的過程之中,需要對相關的資源行為等進行科學的使用,保證政策和實踐的整體行為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突出組織的價值。執行政府審計業務的主要核心是政府的相關審計單位,與此同時,這也是當前政府審計過程中最為核心的基礎力量。政府的審計單位對于組織內部結構的安排,需要對相關部分的計劃進行科學的分配,有效地保證資源的科學使用和劃分。審計的任務分配主要依賴于審計機關對全部審計項目的精細化管理、項目實施的統籌、具體審計工作的有序推進。審計計劃的有效制定、審計項目的合理選擇,提升了機關工作的科學化,整合了內部審計資源,保證了審計機關職能的有效實現。
借助全國審計事業的發展趨勢變化以及結構的改變,政府審計機關可以有效地對內部的審計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政府的審計機關通過對相關的審計管理程序進行協調和優化,可以更好地擬定科學化的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的管理辦法。借助審計內部管理方式的優化升級以及資源的科學綜合,可以達到更加優質的管理狀態。政府審計機關單位的管理辦法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其中需要將審計項目管理方式,審計現場工作管理方式、方法、流程以及措施等進行有效的綜合。內部的管理要進行科學的統一,保證審計文化、和工作的完美融合,促進審計機關和其他單位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合作,可以借助文化來影響政府審計工作的落實。借助協同的政府審計體系,進一步將政府審計機關內容的利益進行科學調整,共同促進政府審計科學化的進一步發揮,進而為政府審計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社會化的思想對于人們的干擾也日益提升,每個人都越來越被物支配,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物的管理思想觀念造成影響。每個人都具有權利和自由,但是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這不利于政府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所有者權利的有著維護社會穩定以及公共利益的責任及義務,例如對于環境的保護義務,將這些更加優質的思想和政府的審計工作合理地融合,可以更好地促進政府審計工作的可靠執行。政府的相關審計工作也具備對環境的相關審計,其中也涵蓋了宏觀經濟政策的評價,通過多種思想科學、有效的綜合,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全國推行的領導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就是思想與時俱進的很好例證,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這推進了我國政府審計理念與環境保護事業的結合,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有利于國家治理目標的實現。
審計理念的發展,審計工作方式的創新與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關系,需要將審計的新理念、具體的工作方式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管理體系等有效結合,與此同時,這也是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科學化整合。政府審計使用的資源來源于政府的內部系統,對政府掌握的各種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將有形的資源和無形的資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政府審計更加符合國家治理層面的要求。政府審計在實際的項目管理和實施進程之中,需要對相關的管理模塊進行科學的整合、有效的銜接,保證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審計資源,從而在推進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內部職能的轉變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眾所周知,政府的審計管理系統組織方式是非常多的,彼此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幫助政府審計機關進行有效的項目管理。同時隨著社會環境的日益復雜,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層出不窮,以往的政府審計管理功能也很難再很好地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審計機關要以最前沿的理論為基礎,積極實踐,按照國家頂層設計的要求,創新審計理念和審計技術、深化改革審計制度、整合審計資源、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做好審計監督工作,推動國家治理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