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勇
國地稅合并(以下簡稱兩稅合并)之后,一方面,稅務資源進行了優化整合,便捷了企業涉稅業務的流程,“一站式”征管模式使企業在處理涉稅業務時不需要評估或者分類國地稅的差異,進一步減小了辦稅的難度。另一方面,改革促進并實現了信息的統一,也便捷了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溝通,同時提升了稅務科技能力,采用“互聯網+”、手機APP等信息手段,不僅簡化了辦事流程,也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從長遠來看,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本理念,在可以預期的未來,我國小型企業以及初創企業勢必會迎來井噴式發展。
金稅三期稅收管理系統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對稅務風險進行識別,但是兩稅合并之后,“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通過“先辦理后監管”砍掉前置審批的時間,大大簡化了審批手續,利用“后監管更嚴”堵住稅收風險,在簡政放權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風險和數據管理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以云計算、互聯網爬蟲等新型信息技術推動稅源監控管理,拓寬第三方數據獲取渠道,推動政府部門涉稅信息深度共享,挖掘納稅人關系、展現稅收疑點、精細化稅收管理等工作將在有效服務納稅人的同時,增強對納稅人經濟行為的監控,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的概率進一步加大。
兩稅合并以后,除了全稅種監管以外,加上社保交由稅務部門進行征收,對企業稅務的合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合并之前,征管由國稅和地稅對企業進行雙頭監管,這種監管有時候由于權力的分化會有所弱化。例如,對企業進行稽查時,地稅查出企業的增值稅存在問題,但是由于增值稅不在地稅的管轄范圍內,沒有權力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只好不了了之。在國稅進行稽查時,如果發現以營業稅為主的中小企業的所得稅存在問題,同樣也由于管轄權限的問題不能對企業進行深入調查,導致監察中存在很多空白。但是兩稅合并之后,企業的所有稅種都由統一的部門進行監管稽查,可以將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監察到位,避免出現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提高了企業的違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弄虛作假的機會,對企業的合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充分認識國家關于深化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背景,從現金流、票據(發票)流、物流三個方面認真梳理經營流程,加強管理,規范涉稅行為。其次,將稅務風險納入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中,將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及風險監督與建筑企業內部環境、經營環節、信息化管理及稅務統籌四方面管理融合,形成適應企業發展的稅務風險管理模式,嘗試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模式。解決改革后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難點,提升企業風險控制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
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尤其是國地稅合并之后,信息的差異化也加大了,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常常因為信息不對稱出現糾紛。因此,企業應該主動與稅務機關溝通交流,積極參加稅務機關舉辦的稅企座談會、稅收課堂等。通過交流和溝通,企業可以明確涉稅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防止由于對稅收政策理解、把握和運用不當帶來的風險,防止由于具體稅務處理程序不當帶來的風險。企業還可以從中了解稅收在征管方面的新動向和新規定,與稅務機關建立良好的溝通,從而有效地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小企業存在資金少、會計核算體系不健全、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合規管理意識淡薄等缺陷,僅靠中小企業內部人員管理很難改變。此時,借助如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為企業進行稅務代理和咨詢服務,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企業稅務管理水平,減小企業涉稅風險,另一方面,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企業進行流程再造、稅收優惠政策等合法手段,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這樣既可以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又可以規避企業稅務風險。
新時代稅務改革,不僅使我國的稅收征管改革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其對于提升、拉動經濟也具有產生重要影響。改革為中小企業帶來了更高效、更節約、更公平的稅務環境,同時也為中小企業帶來了相應的稅務風險。只有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建立良好的稅企溝通交流關系,利用第三方資源,多頭并舉,才能使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