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拓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應用經濟研究所,哈爾濱 150018)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這是黨中央與國務院首次印發通知明確企業家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和企業家精神對于經濟生產活動的重要作用。學界普遍認為,企業家精神可以通過引導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來提升企業的績效和經濟效益[1]。與此同時,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的決策科學性、創新性、持續性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梢哉f,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成長的靈魂,也是決定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對于體量和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更是如此,在總結很多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失敗的案例后我們可以得知,很多的失敗原因都在于企業家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經商手段和實踐能力的缺失。企業家的內在素質和個人綜合水平是影響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決定性因素。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學界對企業家精神與中小企業成長的研究從數量和成果上來說都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將立足于企業家精神與中小企業發展之間的關聯與影響,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涌現出了許多知名企業和著名企業家。但總的來說,中國企業家群體缺乏創新精神及魄力,以原創、獨創、首創為核心的創新精神和意愿嚴重缺失,以至于在面對國際競爭時存在差距。由于我國是后發現代性國家,企業的技術和競爭力起步較晚,大部分企業都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利用資金換取技術,而不愿意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置在產品研發和創新上。我國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缺失將會變成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壁壘。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在很多地方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同質化、相似化的特征,在浙江、廣東等地這種現象越發明顯。各種相同類型的廠家為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紛紛開啟價格戰,進行價格上的惡性競爭,而不是從長遠的視角來審視企業發展的規劃,這樣的惡性競爭結果是兩敗俱傷、難以為繼。
目前,我國企業家整體的誠信和道德水平不斷缺失,一些道德缺失的行為時有發生,例如污染環境、以次充好、拖欠薪資、偷稅漏稅、壓榨員工等行為。這既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不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更加摧毀了消費者對中國本土企業的信任,之時企業形象越來越差。
萬事開頭難,初創期的企業規模很小、員工很少、市場不穩定,成長速度較為緩慢,企業能否平穩度過初創期與企業家的能力、個性和意志品質有著重要的關聯,很多中小企業在初創時期就無疾而終與創業者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息息相關。首先,創業企業的產品是否適應市場的需求,這與企業家個人的能力、眼光、專業技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基于企業家本身的技能和知識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中小企業雛形期發展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能否適銷對路與企業家的人脈關系和社會關系密不可分。因此,企業家的精神品質和人脈關系構成了企業雛形期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階段,企業家是集合執行者和決策者為一體的創新者和創業者,企業的雛形期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中小企業開始進入到成長期。這個階段是企業的“黃金時代”,企業的資金不斷增多,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逐步擴大,生產經營活動也逐漸步入正軌。在這一階段,企業家的角色已經完成了從創業者到管理者轉型的過程。由于企業成長的速度較快,企業家要處理的日常事物成倍增長,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精力事必躬親,此時就需要管理者逐步放權和分權來調動更多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成長期是企業成長的關鍵期,如果能平穩度過成長期,企業的生命力就會更加旺盛。
在成長期順利度過之后,企業便迎來了成熟期。這時,企業的各項制度日漸完善,市場份額也逐漸趨穩,產品的市場也逐漸穩定。在已經穩定的成熟期,企業家應當急流勇退,將管理職能讓渡給專業的管理人員,自己則主要從戰略的視角審視企業的發展和存亡。在這個階段企業家應當讓渡決策權而成為一個戰略決策人,如果企業家能完成這一階段的轉變轉型就延緩企業進入衰退期的步伐,延長企業的成熟期。
雖然通過企業家的不懈努力,企業的衰退期可以被延遲放緩,但是在風云變幻的市場經濟之中企業的轉型和衰退都是在所難免的。在達到企業發展峰值之后企業都會面臨著銷售業績的下滑和企業規模的快速下降。一般而言,有戰略創新眼光的企業家在企業的成熟期已經開始著手謀劃轉型,如果轉型成功,新的經營模式和業務渠道會取代舊有的業務給企業帶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得企業順利走出衰退期,并進入到下一個發展循環之中。因此,身處于衰退期的企業家除卻原有的各種能力之外還應該具有一種資源創新的能力,也就是資源組合的創新能力。這種組合型創新對企業家的要求比較高,不是所有的企業家都能順利帶領企業找到轉型的方向和繼續發展的路徑的。事實上,大多數的企業都在這個衰退期中或是破產或是被兼并,而只有少數的企業才能在優秀企業家的帶領下完成創新和轉型的歷史性考驗,并且走向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中小企業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漸進的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與之相對應的企業家精神也在不斷變化、完善和創新。
本文在深入探究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家精神的對應模式之后得出了如下的結論:與企業雛形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這四個階段相對應的是創業創新型、管理創新型、戰略創新型和資源創新型這四種類型的企業家精神。通過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中小企業成長和企業家精神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彼此適應、共同促進的關系。為了促使企業家精神與中小企業發展更加相契合,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對策與建議。
首先,建立健全保護企業家權益的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對企業家的權益保障不夠,相關立法不夠完善,我們必須從產權保護的角度完善企業家產權保護機制,從立法的角度來保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營造適合企業家成長的氛圍和環境。同時要在憲法中完善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平等權利和平等地位,支持企業家通過創新和實踐將企業引領成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在為自身創造財富價值的同時也為社會增加就業崗位和經濟價值。要加大懲治腐敗現象的力度,杜絕政商勾結和利益輸送,營造企業之間公平公正的競爭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從制度層面上和體制機制層面上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逐漸壯大民間資本的影響力和實力。要實現信貸公平,加大資金和社會資本對中小企業傾斜和支持。同時也應當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應當盡快建立運轉效率高、覆蓋范圍廣的企業家市場,消除企業家人才自由流動的壁壘和障礙,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企業家人才市場評價體系和評估機制,優化激勵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企業家競爭的優勝劣汰。
其次,通過成體系、成系統的培訓培育培養創業創新型以及管理創新型企業家。創新是一個國家長足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所在。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的企業家缺乏創業意識和創新意識,致使企業創新程度不夠,百年企業和世界知名企業較少。所以,我們必須成體系、成系統地培訓和教育來培育和引領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促使我國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同時,我國的企業家和勞動者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根源在于企業的創業環境和創新環境欠佳,企業家缺乏創新的動力和勇氣。這就需要從財政上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傾斜力度,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空間,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和配置,全面提高社會的創業創新能力。
再次,建立健全企業家榮譽體系,給予企業家榮譽與尊嚴,發揮企業家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使企業家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待遇。由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重農抑商的思想取向,使得商人處于被壓抑的尷尬境地,這使得很多企業家在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同時便開始試圖擺脫商人的角色,從而不利于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和發展。因此,應該以政府為主導,探索建立健全企業家榮譽體系,在全社會的范圍內塑造企業家的良好形象、確立企業家在市場經營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既可以為大多數企業家樹立一個既定的奮斗目標,又能在全社會的范圍內營造出一種重視企業家、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的良好社會氛圍,鼓勵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通過勤勞致富,發揮企業家精神來創業守業、增加自身財富。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企業家向成功、優秀的企業家學習成功的經驗,從而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成長。
最后,要著力打造獨特的企業家精神。不同所有制的企業由于性質不同,其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也各有差異。民營企業追求的是更高的經濟利潤,而國有企業則應當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因此,在塑造企業家精神之時要體現出特殊性,要根據不同的性質制定不同的策略,體現出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