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李 芬,張 雪,金春林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200040)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如今,各國政府正集中國家力量制訂各種科技計劃,并以項目為載體加以實施,作為科技項目管理的具體手段。我國政府自1984年開始試點合同制,國務院在1986年發布了《關于科學技術撥款管理的暫行規定》,其中在第3條中規定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普遍實行合同制。此后,科技計劃項目合同的形式逐漸得以廣泛應用[1]。隨著國家對科技的大力投入,科研院所科研項目獲資助也不斷增多,對外簽訂的科研合同也越來越多[2],合同管理便成為科研項目管理的核心和提高管理水平、經濟效益的關鍵。
筆者所在的衛生政策研究中心,由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科研合同的管理工作,每年報送至科研管理部門的協議及合同達100余項,涉及金額1 000多萬元。管理部門對課題組草簽的協議合同進行審核把關,只為加強單位對外簽訂科研合同的規范管理,依法保障科研活動正常開展,維護單位和科研人員合法權益。結合衛生政策類軟課題合同管理工作,根據各人經驗做簡單介紹與探討。
科研合同是指行政機關與其下屬科研機構之間為實行某種技術經濟責任制,并完成一定的技術開發項目而確立雙方權利義務關系所簽訂的合同(國家科技部http://www.most.gov.cn/)。中心科研合同主要分為以下四類:一是縱向科研項目合同,指以中心名義申請或接受委托而承擔的、由國家和本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立項或資助簽訂的合同或由國內外有關學術機構和團體、基金會公開招標,以中心名義申報,通過投標、競爭獲得的項目,按縱向科研項目簽訂的合同;二是橫向科研項目合同,指以中心名義或中心在崗職工個人名義承擔或接受企事業單位、國內外學術機構和團體、基金會及上海市區縣政府部門、外省市政府部門委托研究或合作研究的科研項目合同;三是快速咨詢項目合同,指由上級部門或其他單位委托、中心承擔的項目周期在3個月以內、項目主要技術產出為咨詢(調研)報告的科研項目合同;四是技術支持項目,指由中心領導安排在崗職工參與的、承擔單位為非中心、項目負責人為非中心在崗職工的科研項目,或由上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下屬機構委托,中心領導安排在崗職工承擔的其他技術性較強、帶有一定科研性質的準科研項目,包括參與文件起草和各類報告撰寫、數據統計分析、專業圖表制作或協助完成一項與行政決策有關的基礎工作簽訂的合同[3,4]。
科研合同是軟課題類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進行科研協作時最重要的保證。擬定適合的科研合同文本,嚴格審核并做好把關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意義:一是科研合同最大限度保證了項目順利實施。當科學研究工作出現問題或甲乙雙方出現糾紛時,合同是進行雙方協調的主要依據。二是科研合同可以有效地保護項目的科研成果。無論是通過受托方開展的研究工作,還是由公司提供的技術服務,都可能產生新的知識點,為社會帶來效益。通過合同事先約定,可以有效保護雙方的知識產權。三是合同中往往明確并維護了當事人的權益,經過嚴格審核的合同,既減少了委托方由于科研服務所面臨的經濟風險,也保證了受委托方執行合同中產生的經濟利益;四是科研合同中的有保密條款,一般都明確雙方確立的保密義務,可有效防止執行過程中發生泄密現象[3]。
在工作實踐中,常常發現科研工作者容易將合同經費來源的類型混淆,需要提醒科研人員予以注意。以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為例,合同經費主要來自于縱向科研項目、橫向科研項目、快速咨詢、技術支持和所級課題。縱向科研項目經費的主要來源是:以單位名義申請或接受委托而承擔的、由國家和上海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立項或資助的科研項目經費;由國內外有關學術機構和團體、基金會公開招標,以中心名義申報,通過投標、競爭獲得的經費。橫向科研項目經費來源是以中心名義或中心在崗職工個人名義承擔或接受的企事業單位、國內外學術機構和團體、基金會及上海市轄區政府部門、外省市政府部門委托研究或合作研究的經費。快速咨詢項目、技術支持項目的經費來源一般來源于委托單位或中心的快速咨詢財政專項資金,視情況由中心科研發展基金予以配套支持;所級科研項目經費來源于中心科研發展基金。同時,科研管理人員應當檢查合同中是否明確科研經費數額(含大小寫)、單位等基本要素,以及每筆經費的撥付數額與期限。
合作單位(包括企業)是執行合同的主體,是決定一個合同是否能夠順利完成的關鍵,因此也是科研管理部門合同審核的最主要內容。科研管理部門在審核類似合同時,應嚴格對其進行資格審查。特別是初次合作的公司,通過公司的法人證書、營業執照審核及網上信息的查詢,中心特別指出原則上在簽訂合同前科研負責人需向科研管理部門提交以下材料:(1)《三證合一營業執照》;(2)《企業法人代碼證》;(3)《企業執業資格證書》;(4)《法人代表授權書》;(5)相關《業務許可證》;(6)相關《等級資質證書》;(7)開戶銀行賬號;(8)根據科研項目內容,相關的證明材料。其中(1)(2)(7)為必須提交的證明材料。科研管理部門對提交材料仔細核對,并及時提醒課題組做好必要的預判調查。同時,為提高合同的法律效應,要求合同須經各自法定代表人簽訂方能生效。如有特殊情況,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簽訂合同,但是必須出具合法有效的授權委托書;任何一方不得超越代理權限擅自對外簽訂科研合同。
合同的審核應當嚴格。中心規定,凡中心與企業委托開展的科研項目合同,均須通過中心信息系統向科研管理部門項目管理、內審人員、綜合管理辦公室財務、紀檢人員報送書面材料,說明項目的必要性、任務內容、實施方案等,由科研管理部門連同待簽合同一并提交所務會審議,同意后方能簽訂合同。未經所務會同意,任何項目經費不得轉入于中心。科研合同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有違反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條款;合同須符合單位制度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方針、政策、計劃的要求。
衛生政策類軟課題科研成果具體包括:研究報告、咨詢(調研)報告、數據分析報告、在學術期刊(含在中心內刊)發表的學術論文、在大眾媒體發表的文章以及合法公開出版的專著、申請的專利等。以上科研成果是衛生政策類軟課題研究院所進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科研產出,因而是合同審核的重點內容。科研成果原則上歸委托方和中心共同所有,委托方需尊重中心的權利,并協助中心行使這些權利。同時規定委托方可在其業務范圍內充分應用相關科研項目產出。如果科研成果中數據由非中心人員參與收集,原則上須在研究報告、發表論文等相關產出中做出相應說明,注明數據來源。
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一般可涉及的范圍較廣,涉及研究結果的保密、研究內容的保密等。中心在科研項目研究過程中,須保守委托方的商業秘密。委托方在科研項目研究過程中,須保護中心的科研項目產出。對于涉及保密的科研項目,委托方應按照有關保密規定做好科研成果保密工作。在未解密前,相關科研成果不得公開發表。
中心大部分合同都得到了順利執行,但每年都無法避免合同違約現象的發生。此時,合同違約條款和違約金就成為對課題組及研究所基本權益的重要保障。科研管理部門在進行合同審查時,務必要檢查合同中是否有違約條款。如遇合同變更或解除情形,科研部門應要求科研人員提供變更或解除合同的說明,并提交相關書面材料,做好科研變更登記等。同時,合同的違約要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一是甲方、乙方協商同意,且不因此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二是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義務不能履行;三是由于任何一方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沒有履行合同。
隨著科研的不斷發展,科研管理工作的也隨著時代不斷演變,內容也需不斷調整。目前,合同審核已經成為很多研究機構科研管理部門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嚴格對合同進行管理與審核,保證雙方單位合作進程中的科研成果、利益不受損害,規避不必要的法律風險,推進項目順利進行,將會有力地推動研究院所科研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