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凱
改革開放40年以來,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國有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在發展過程中,不光要注重企業的經濟利益,更要關注企業的文化建設。好的企業文化對企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比私企,黨建事務對國企來說是其獨有資源,與文化密不可分。國有企業可以把黨建工作作為基礎進行企業文化創新,同時也可以通過企業文化的形式展開黨建工作。
當前,黨的工作重點不斷調整,轉至反腐敗活動中。積極開展大型國有企業公司黨建可以提高其員工思想素質,營造一個好的風氣,從而改善包括腐敗在內的各種不良之風。在目前的新形勢下,國企應謹遵上級要求,把反腐工作作為企業黨建建設的主要事務,創建有效的懲治制度,以更好地實現對企業內部人員的管理監督,日益消除腐敗之風。[1]為了達到以上要求,企業內部文化建設可以主要從如下方面進行,弘揚廉潔的相關行為和精神,加強正面宣傳,遏制腐敗,有效改善企業不良行為。
員工是一個大型企業賴以存活的人員基礎,任何企業公司都不例外。國企在進行黨建和企業內部文化的建設時應該自下而上進行,關注基層員工,加強員工的凝聚力,提高其整體凝聚性,使其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并立于制高點。黨建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思想就是忠誠,在企業中貫徹落實“忠誠”的企業文化,使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忠誠地對企業、對同伴,更為有效地促進其管理和發展。
首先,大部分國有企業沒有自己獨特的核心價值觀,在黨建過程中企業人員思想意識覺悟較低,部分領導人員存在嚴重的思想問題,他們更注重企業的經營而忽視黨建工作,使黨建事務的重要性不能被每個職工所理解;其次,黨建工作進行中缺少組織領導,以至于沒有一個共同的建設方向與目標,不能理解黨在新時代的主要任務,盲目進行與時代不符的建設工作;最后,大部分的國有企業領導較為保守,不能接受創新,使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的宣傳不能有效地依靠新的載體進行。[2]
加強宣傳國企的價值觀,使其價值與核心精神深入人心,從而推動其文化建設。進行黨組織精神的講座,對企業中表現優異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并以典型為基礎進行宣傳,同時整理企業發展取得的成果,改造并完善企業的發展環境,以達到增強黨建活動影響力的目的。通過新媒體傳播其正面新聞,號召全社會人士都來了解學習國企的優秀精神。
首先,國有企業要落實黨建工作,嚴格地進行企業管理,不斷改善員工履行職責的能力,通過建立黨員責任區域以加強工人的責任和服務意識。發揮企業中黨員的先鋒作用。其次,注重夯實基礎,抓好基層,扎實基層,鍛煉隊伍,實現全面達標,樹立基層黨建的品牌。再次,在嚴格進行管理的基礎上,保證民主管理的實行,以調動員工積極參與到管理中去,尊重每一個員工對自身的發展愿望。最后,使國有企業和黨團組織在各個環節及領域的代表性作用得以施展,激發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企業領導人員也毫不例外的要遵循黨的領導,在企業內部實行跨部門任職模式,加強黨組織領導能力,確保企業嚴格按照制度辦事,穩定運行。建設黨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實現統一合理的安排和制度規劃。[3]
想使辦公效率得到較大的提升就要有一個適合的進行方式,黨建工作也同樣如此,不能一味地按照舊有的方式開展工作,而應有效地更新,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進黨建工作和國有企業內部文化互融共促。21世紀以來,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對國企的黨建工作提出了創新要求。“互聯網+”應運而生,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積極的響應。那么,在國企黨政建設中我們也可以用它來推進,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4]
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支撐是要建立健全黨內監督機制,著力解決影響黨建工作的問題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為生產經營服務的功能,在不偏離意識形態的前提下,積極解決“稀釋、弱化、鈍化、邊緣化”四個問題,使黨政工作和企業的治理可以有效地聯系起來。齊心協力,堅決落實民主集中制,發揮健全的監督機制所擁有的獨特優勢,真正做到根除腐敗。此外,國企應制訂更加完善的審核評價機制,以消除制度層面人員過剩現象。同時,加強對黨建事務的評價、考核、實施機制的建設,使黨建事務促進國企內部文化建設。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的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互融共促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國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關注企業的思想文化核心,嚴格遵循黨的組織領導,注重創新,建立高度完善的機制,同時要避免產生一些微小的問題而影響整體工作,以實現國有企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